李白辞赋用典研究

2014-04-10 04:54赵朝芳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化用辞赋用典

赵朝芳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李白辞赋用典研究

赵朝芳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李白辞赋用典来源广泛,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且辞赋用典灵活自如,取舍得当。从用典类型看:一是语典的运用,使得文句典雅含蓄,意蕴丰富;二是事典的运用,这是李白思想的外化,是彰显情感的艺术手法。

李白;赋;用典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含义:“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1]。即祖述前人话语以表达自我情感。用典需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必须要求作家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方能达之。历来大多数学者研究李杜,都言“李白是天才诗人,以才胜,杜甫以学力胜”。然而,并不尽然,李白是才力和学力相结合,从其诗文用典便可得知。在《上安州裴长史》一诗中言己“五岁颂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2]1058。可见李白自幼就熟读各家经典,为诗文创作积累丰厚的素材,加之后来遍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使之见识更为广博。所以,其辞赋用典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李白现存八篇赋,三篇大赋《大鹏赋》《明堂赋》《大猎赋》,五篇抒情小赋《拟恨赋》《惜馀春赋》《愁阳春赋》《悲清秋赋》《剑阁赋》,八篇赋中典故的运用涉及经、史、子、集等各家经典,可谓包罗万象。李白典故的选取,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经典诗词的化用等。文章拟从事典和语典两方面来研究李白赋的用典情况。

一、语典类分析

语典指变化前人诗句,沿用前人诗意的写法,既要求师其意,又要故中求新。李白辞赋语典的化用,有以下来源:

(一)对儒家经典的化用

儒家经典是历代文人必读的书目。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言“不读诗,无以言”。可见《诗经》在当时就已成为文人们交流和作文的素材。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地位得以极大提升。唐时,唐玄宗命人修纂《五经正义》更是确定其正统地位。李白一生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文学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是相当大的,也极力推崇儒家正统文学。其古风十九首其一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诗中“雅”即指《诗经·大雅》,推而广之,也指儒家经典,因为李白是极力推崇复古,推崇先秦文学的。先秦文学中,儒家经典是重中之重。由李白仅存的八篇赋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次数多达106处。可见,李白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

在早期创作的《大鹏赋》中“凭陵乎昆仑”出自《左转·襄公八年》“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3];冯陵指梁军交战敌军咄咄逼人的气势,此用来指大鹏振翅高飞逼近大山那种壮阔的气势,是李白早期思想性格的一种展现,豪放,睥睨一切,自信满满。

在中年创作的《明堂赋》《大猎赋》两篇赋中,对儒家经典引用达92处。这两篇赋是献赋,以大赋的体制来创作,是为歌功颂德展现盛唐大国气象。在这两篇赋中,对儒家经典的化用大多是祭祀、礼仪、制度、官名等。如在《明堂赋》中描述祭祀制度时言“崇配天之规”,这一祭祀制度就选自《孝经》“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4]。描述祭祀形式与所需物品“张龙旗与虹旌,攒金戟与玉戚”出自《诗经·周颂》“龙旂阳阳”与《公羊传》“朱干玉戚,以舞大夏”。赞唐王施行顺天时利万民的制度言“盖天皇先天,中宗奉天”出自《周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5]。言唐王施行“孝”治天下的制度“盖圣主之所以孝治天下而享祀窅冥也”出自《孝经》。《大猎赋》言“六宫斥其珠玉”中六宫指皇帝后宫的总称,出自《周礼》“宫:夫人称寝曰宫。后象王,立六宫而居之,正寝一,燕寝五”[6]。

晚年创作《惜馀春赋》言“想游女于岘北”,“游女”出自《诗·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7]51。“游女”传说远古人郑交甫在汉水遇见两位游女,出于爱悦,上前索要她们的饰物。游女们送他玉佩,他放在了怀中,但是走了十几步发现怀中空空如也,再回头看那两位女子也悠然不见。原来他们是汉水上的神女,是不可能得到的事物。李白创作《惜馀春赋》时,已是晚年,此时遭流放,生活落魄且功名未立。这对于一生热衷功名的李白来说无疑是沮丧的,此借游女来指自己理想抱负缥缈不能得到的伤感。在此赋中言“批卫情于淇水”。“淇水”语出《诗经·卫风·竹竿》“淇水在右,泉源在左”[7]300。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他们在这度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当他们远离故乡、思亲怀乡的时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现在脑际。淇水与家乡、亲人、亲情,融化在一起,李白创作这篇赋的时候,正值流放夜郎的途中,旅途艰险必会对家乡亲朋顿生思念之情,赋中表达这一情感时借用淇水这一意象,更显李白赋的博丽典雅。

(二)对汉魏六朝赋的化用

李白赋是独具特色的,其赋创作既是对前代赋的继承,更是扬弃与创新。有模仿汉大赋体制创制的《大猎赋》和《明堂赋》,又有承袭六朝赋“情真语至”特点的的抒情小赋,也有结合大赋和小赋特点的《大鹏赋》。他在《大猎赋》一文中言自己的辞赋观“白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不然,何以光赞盛美,感天动神”[2]50。他既强调赋要言辞华丽,旨大意深,又要情真意切。李白是善于学习前人的,其赋中对前代赋的化用多达146处,足见李白对前代赋的学习与重视程度。

(三)对子书的化用

李白赋中对子书的化用也较多,据笔者统计,有55处,涉及子部书目有《庄子》《老子》《列子》《山海经》《神异经》《搜神传》《穆天子传》《抱朴子》《淮南子》等。如《大鹏赋》中为表现大鹏翱翔太空的气势时言“任公见之而罢钓”出自《庄子》任公钓鱼的典故;《明堂赋》中盛赞大唐天子勤政惠民,天下大治时言“贵理国其若梦,几华胥之故乡”,华胥国出自《列子》;在《大猎赋》一文中,为表达天子狩猎方法之严密时言“蟭螟飞而不度”中“蟭螟”出自《列子》“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8]180为展现猎士之技艺言“巧聒更赢,妙兼蒱且”中“蒱且子”出自《淮南子》,《淮南子》一书中对“蒱且子”有详细的记载。

二、事典类分析

(一)对神话传说的引用

神话传说我国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与后代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在李白的是诗文创作中,对神话传说的引用较多,其来源不仅是民间传说,也有各家经典中的记载。这不仅丰富李白作品的文化内涵,也是其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

李白赋对神话的引用有10处,《大鹏赋》写到“精卫殷勤于衔木”,此用精卫填海典故,典出《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9]李白用此典表己追求理想当如精卫一般永不舍弃。另一篇赋《悲清秋赋》言“思钓鳌于沧州”用龙伯钓鳌典故,《列子》:“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8]180李白用此典来表对能建立非凡事业的钦羡。又《惜馀春赋》曰:“愁帝子于湘南。”用娥皇、女英典故,对其堕水表深深遗憾,因此赋是李白晚年所作,对己年华逝去,功业未成也有深深遗憾。此外,还有海鸟鶢鶋、黄帝梦游华胥氏、蚩尤之战、西王母、羲和驭日,夸父逐日、巫山神女等传说,都为李白运用到赋中,增加辞赋神话色彩的同时也增加其浪漫主义的艺术感染力。

(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

李白的一生,受儒家“积极入仕”思想影响极深,热衷功名,希望能得到君王赏识,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但现实总不尽人意,究其一生,也没能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所以,其壮志未酬的苦闷常常借诗文表达出来。这样,历史上一些政治失意的人物必然成为李白赋中吟咏的对象。李白赋中事典化用都是经过精心选取,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有几种情况,一是对人物的遭遇表示同情,二是对历史人物的的际遇表羡慕,历史人物就是今“我”的化身。在李白赋中,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有8位。在这些人物中,大多是政治失意,郁郁不得志之人;亦或是一朝得势,被君王赏识重用的人。

李白一生怀才不遇,理想与现实之间总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他能在古代一些失志之人身上找到情感的相似点,并用到辞赋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其《拟恨赋》一文中,名为拟,实确抒写自己的情感。在这一篇赋中,李白引“项王兵败被围,乌江自刎;易水送别,慷慨就义;屈原放逐,魂归汨罗;阿娇失宠,长门苔生;李斯见馋,祸及三族”的典故,每一位人物都曾显赫可与太阳争辉,然而富贵荣华只是过眼云烟,最后都抱憾而死,长埋青山黄土,这就是自然规律。李白拟江淹《恨赋》聊以自慰,正所谓借他人酒杯浇己之块垒,复杂的环境不允许文人直抒自己的想法,只有选取历史上和己相似的人物,借其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和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懑。

李白是极其自负之人,他不愿走科举之路步入仕途,想凭借其才得到有名望之士的举荐。在《与韩荆州书》中言:“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2]1055即想通过文章做官实现自己理想抱负,在献赋《大猎赋》中言“获天宝于陈仓,载非熊于渭滨”[2]70,引吕望于渭阳垂钓而幸被文王偶遇,辅佐周朝,建立不朽功业的故事。既是羡慕又是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够为君王所用,实现其“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2]1043的理想抱负。

李白赋作中的典故的运用,取材于经、史、子、集各家经典。实为李白赋作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纵观李白仅存的八篇赋,从创作时间上看,都可以从侧面来反映李白情感的变化。青年时期的纵横飘逸、个性豪放到暮年慨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苦闷。总之,李白赋在唐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里璀璨的瑰宝。

[1]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05:253.

[2]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丁远.译注左传[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196.

[4]汪受宽.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2.

[5]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9.

[6]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6

[7]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张震.老子、庒子、列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8.

[9]陈成.山海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14

Research on the Allusions of Li Bai’s Application of Fu

ZHAO Chao-fang
(The School of Chinses Literatur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Guizhou,China)

Many scholars who studied Li Bai,mainly focused on Li Bai’s poetry,indeed,Li’s poems were a peak which others cannot reach in the Tang Dynasty literature.Many scholars paid less attention to Li Bai’s application of Fu than his poetry,so many people ignore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of Li Bai’application of Fu,however,we think 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his Fu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writing style of a writer.This paper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use of allusion eight pieces of Fu in Li Bai only,to explore the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fu action code.

Li Bai;Fu;allusion

I207.2

A

1007-5348(2014)05-0019-03

(责任编辑:吴有定)

2014-03-18

赵朝芳(1987-),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化用辞赋用典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论民国辞赋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漫谈诗词“用典”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突破学术窠臼 逼近历史真实——刘培《两宋辞赋史》读后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