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敏 马艳芳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和建议
张淑敏 马艳芳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今后一段时期,河北省面临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等职业教育将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总结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分析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发展 问题 建议
当前,河北省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新一轮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经拉开序幕。同时河北省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攻坚时期,原有的钢铁、建材水泥等产业要转型到高新技术产业、数字产业。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尤其是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在全国来看发展的比较早。1991年,经原国家教委和总后勤部共同批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学校基础上,建立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率先在全国试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双起点、双业制、双证书、订单式”高等职业办学道路,被原国家教委称为“邢台模式”。
1999 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做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此后,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截止2010年,河北省高职院校从1999年的25所发展至58所,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成人高校6所,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29所。其中民办高职院校从无发展到14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55万人,招生数19万人,分别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在校生总数、招生总数的55.2 %、59.6 %、54.2 %。
为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树立改革示范,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0年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河北省教育厅、财政厅启动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从2011年起实施重点建设,建设期为三年。目前河北省有4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国家骨干校4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1所。
为了使高等教育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进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工作,即把学术性培养的高校,转成职业教育的本科模式,提高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河北省把推进应用科技大学建设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目前,已经初步选定,将河北科技大学作为试点,打造河北首个应用科技大学,使其从一个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综合类大学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大学转型。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在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有一定优势,高职院校试办本科专业在河北省4所国家示范学院推行,今后试点本科将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河北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上已经占到高等教育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可用人才。但是现在高等职业教育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不足以支撑新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同于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是具有精湛技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技术人员。许多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本科院校学术性的培养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水平低,与就业岗位适应性差。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育还是课堂学习,学生的企业实践学习环节难以落实。
许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针对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也进行了很多合作模式的探索。例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合作培养的“订单班”;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仿真生产条件的实训基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人才培养。不可否认有些学校可以依靠自身的社会资源优势,在某些专业上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但是因为没有成形的运行机制和平台,很多学校的多数专业并不能和企业形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也没有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意愿和积极性。“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很难落实,“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2)投入不足,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目前各地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很低。国家和省级高等教育经费的安排,如生均经费、科研经费、专业和课程建设经费等,基本上把高职院校排除在外。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收入,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不顾自身条件极力扩招,规模扩张成为部分高职院校维持生计之道。扩张之后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经费不足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环节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比如,有的实验设备数量上不能满足学生数量扩张的要求,有的实验设备落后陈旧,不能及时进行更新换代,有的对实验室一次投入建成以后,后续的维护和投入跟不上,造成仪器设备故障不能及时维修,消耗器材不能及时补充。实验教学投入不足,“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就是一句空话,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3)“双师型”教师比重低。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教师不仅要能胜任课堂教学,也要对企业和市场有所了解,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 %,抽样调查河北省高职院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20 %左右。“双师型”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大多是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挑选。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就难以胜任“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然而,受限于当前体制和人事制度,很多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解决不了教师身份和教师系列的职称,使得已经引进的人才不安心,继续引进人才困难。此外,对于大企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说,学校工作虽然稳定,但待遇相对不高,难具真正吸引力。
(4)专业设置不合理。有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考率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规划,什么热门就设置什么专业,想设什么专业就设什么专业,只追求眼前利益“急功近利”,没有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也不考虑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是否能满足新专业的教学要求,专业设置随意、盲目。导致专业设置数量很多、专业结构不合理,没有优势专业,教学质量差,办学没有特色。一旦经济热点转移就会对该专业的生存、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形成很大的冲击。
3.1 政府主导,增加投入
近十年以来河北省公办高职院校的学费一直保持在5000元左右,学费标准没有随着经济和物价的上涨而提高,但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却在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提高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提高拨款水平,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社会资助等多渠道投入机制,改变高职院校主要依赖学费求生存的办学现状。
3.2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从法律和制度上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和支持。一是要制定有关工学结合的法律法规,使工学结合制度化法律化。规定高职院校教育必须有学生生产实践环节,使工学结合成为高职院校的一种义务。明确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规定规模以上企业要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技术性实习实训岗位和条件,每年接受职业院校教师、学生的数目不能少于规定值。二是对于有工学结合重大项目的企业,实行扶持政策,并保证投资贷款渠道畅通,实行减免税政策,保证工学结合健康发展。三是引导高校主动适应行业、产业的发展要求,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
3.3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
教师队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如何改变目前河北省“双师型”教师比重偏低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一重新核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教师编制,扩大高职院校教师编制名额。二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提高入行标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三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制定引进人才办法,吸引更多行业企业优秀技术人才进入职教教师队伍。四对现有教师深化教育,高职院校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践、兼职甚至轮岗的培养培训制度。安排教师到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学习并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水平。五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技术攻关,协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提高教师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科研水平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4 合理规划专业结构,增强特色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时,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产业相衔接的原则。学校应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人才需求发展势态作深入了解,并将调查结果作为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的依据,优化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与建设规划要在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下进行,要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一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设置专业。逐步淘汰就业岗位指向模糊、就业率低的专业,切实防止学校专业盲目横向扩张。
各院校间专业“错位”设置,避免雷同。重视强化各校传统品牌专业,围绕品牌专业设置新专业,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群。这样做,有利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有利于主干专业做大做强,其他专业灵活应变,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强化办学特色,形成竞争优势。
总之,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应将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更好的支撑河北省经济发展。
[1]孙丽霞.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
[2]王梓林.中部地区高职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4)
[3]彭有轩,李璐.湖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1(1)
[4]甘海龙.广西东盟经济现状分析与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1(12)
[5]刘立云,齐泽旭,郭全州.河北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神州,2012(26)
[6]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2009)[R],2010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Hebei
ZHANG Shu-min MA Yan-fang
(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1 China)
For some time to come, Hebei will step into a new perio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re will be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skilled workers. Therefor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be the backbone of Hebei’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ebe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n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some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blem suggestion
A
1673-1816(2014)04-0078-04
2014-10-17
张淑敏(1977-),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检测与传感技术、教育教学。
河北省社科联项目“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2013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