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见解

2014-04-09 00:05赵兵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书面教学活动教材

赵兵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科技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目前我国中小学已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获取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加强实践与探索,全面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备课——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提前构想与整体规划,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不会手足无措,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备课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要重视备课,精心预设。

(一)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服务对象,是教学的最终归宿。以学生为中心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思想。在备课时我们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改變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机械接收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才能改变知识外部传递,使得学生能够基于自身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积极构建。我们要清楚而客观地认识到学生不是机器,而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忽视学生实际情况只能是陷入教师的主观臆断,这样的课堂还能称为学生的学堂吗?为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尊重学生间的差异,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这样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活动。

(二)备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要对教材全面掌握,这样在备课时才能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展开,在具体的教学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拿到教材时,就要对教材进行全面解读,要深入地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确定教学重难点,分清教学主次,这样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才能对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准确把握,将整个知识体系构建于头脑之中,这样在备课与教学时才能根据教情与学情的需要来进行灵活的调整。

二、优化教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

(一)设置情境

知识并不是独立的符号,而是需要融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机械而孤立地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讲授,而是要将这些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情境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实践情境,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我们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生活来架起通往课程教学的桥梁,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如图文混排,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帮助学校设计运动会的宣传海报,让学生进行班报的设计等等。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得学生改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任务驱动

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法符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是核心,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设计任务时,一是要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认知规律,要能够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参与。二是要突出教学重难点。我们要善于在重难点处设计任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探究。同时要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设计成若干个递进的小任务,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学生不断地解决小任务,而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抓动态生成,不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案,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灵活调整,这样才能使教学法贴近教学实际,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安排讲与练、学与用的时间。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多少并不直接代表着实际操作水平的高低。为此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要让学生有更多亲自上机操作的时间与机会,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与操作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合理评价,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推动

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认知活动的新起点,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之一。评价不能只是局限于书面成绩,而是要体现学科特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极具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学科,这决定了单一的书面成绩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检测,并不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就要对这种单一的考试评价进行改革。我们可以坚持书面考试与作品展示两种评价。

(一)书面考试

书面考试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现代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但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建立在牢固掌握理论基础之上。书面考试恰恰可以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才能促进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

(二)作品展示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体的操作都可以转换成作品,如图文混排、图像素材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相关的作品来综合展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包括学生的个性等。我们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来,让学生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与见解,这样通过评价更能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优缺点,更能对作品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作品展现,更是一次认知上的飞跃与情感上的升华。通过这样一个展示平台,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加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发展,更加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书面教学活动教材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书面表达之叙事描写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书面表达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