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层级含义

2014-04-09 08:18周春波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工具语文

摘 要: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含义是多层级的:一是指语文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二是指语文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的综合性学习;三是指语文作为工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工具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教学实践中的难点,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是什么关系,综合性学习与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是怎样的,本文拟就语文课程与综合性学习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层级含义,以对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梳理

从语文课程改革伊始,研究者们便纷纷给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解释。黄伟、陈尚达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内部知识、能力及相关素养的整合,注重知性与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注重方法、过程的整合,注重课内学习、课外学习及日常生活的整合。”[1]靳彤这样阐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以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实践的整合,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2]另外很多其他学者都提出过类似的定义。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很多学者都提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问题,担心在教学实践中“非语文”的内容过多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强调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和挖掘语文性。梁龙开、黄伟认为:“如果“去掉‘语文这顶帽子”,则“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了学科归属,没有自己的“家”,要么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么归属其他学科。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既非语文教学(教师)要做的,也非语文教学(教师)能做的,这必将彻底消解“语文综合性学习”[3]。与此观点相反,孙菊霞则认为将综合性学习严格限定为首先姓“语”这一个概念是不科学的,人们将眼光单纯局限于学科层面,以学科视野去理解跨学科领域,简单地将作为课程形态出现的“综合性学习”与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学习”划上了等号。她论述到:“由此可见根深蒂固的学科情结模糊了人们的课程视野,使人们对‘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极其狭隘,固执地认为语文学科内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就一定要冠以‘语文的名称,体现语文特性,否则坚决不认可。”[4]可见,目前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讨论的焦点分歧是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的关系,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习的目的或语文内容是限于语文学科的还是超越语文学科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这样阐述的:“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5]“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7]“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8]从上面的引述可以看出,在课程标准的表述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被提及。高中课程标准更是没有提及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只是强调语文的综合学习和语文的运用。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的话语表述,很大程度上不是仅仅限定于语文的,很多是关于运用语文的学习,是超越语文学科的,甚至超越学科教学,超越学校教育的,既有综合的学习方式内涵,又有综合的课程内容特点。

二、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语文课程本身综合性和工具性很强,因此语文学习兼有语言工具学习和人文内容学习的复合性特点。首先,语文综合性的特点使学习材料必然是以人文话题为核心的,语言的工具使用是内在的。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来自学习内容本身,在学习中对问题的探究是无边界的,突破学科的界限是正常的。如果将综合性学习仅仅束缚在语文的内容范围之内的话,那么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思想就会受到限制,思维的火花就会窒息,学习探究的兴趣就会泯灭。其次,由于语文的工具特性,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语言的运用。在其它课程内容的学习中,语文的因素是作为工具的存在和表达形式的需要而存在的,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学习只有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在这个意义上语文才是活化的。综合性学习接触到的不一定纯粹是语文的内容,作为学习者来说,主观上是关注内容的学习和探究,但是由于理解表达需要语言工具,在客观上使语言运用的训练得以实现,实质上恰恰实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孙菊霞也认为“语文学科又具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它包括语言的习得和运用,另一方面包含了对语言所承载内容的理解和涵咏,体现出浓郁的人文色彩。这决定了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习课程。”[9]这样的分析是对的。

三、概念的层级含义分析

熊梅对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作了如下概括:“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是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10]可以看出,这个概念是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课程形态,关注综合性内容,学习方式贯穿其中并起组织作用。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学习中语文因素介入的多少,就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分界点。

基于以上的阐述分析,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个概念的含义是多层级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endprint

(一)语文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

第一个层次的含义是语文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即语文学科内部各要素的关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注重语文学科内部知识、能力及相关素养的整合.注重知性与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注重方法、过程的整合,注重课内学习、课外拓展及日常生活的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关于语言文学的综合性学习,或者是以主题为引导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又可以体现在课堂以外的语言、文学方面的学习活动或专题探究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实现对课程内容综合化和学习方法综合化,立足于语文本身,是综合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强调学习方式。

(二)语文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的综合性学习

第二个层次的含义是语文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的综合性学习。语文与其它学科课程内容互相整和交叉,单一学科性淡化,就构成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关注人文和科学等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也可借鉴其它学科的学习方法。综合课程尽管学习内容是综合的,但语言作为表达交流的工具,在所有学科的学习中都需要语文知识。对人文学科如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的学习,不管是阅读理解、口语表达还是研究性论文的写作都是表达事理、情理的,都是语文的运用。理科课程的学习也是这样,科学知识的表述,实验报告的撰写,研究性学习材料的表达都需要语言工具。从这些学科课程的角度来说,综合性学习尽管都离不开语文工具,但不能说是关于语文内容的综合性学习,但每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附带或必须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黄伟这样分析:“在有些合科课程中,学科界限已趋于淡化,越来越趋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谁不像谁的问题。语文学科由于它本身综合性和工具性很强,所以目前尚属分科设置,但并不是说它必须和其他学科壁垒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语文作为母语可以通达各个学科,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的一种努力。语文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而学好其他学科也可以成为学好语文的基础。”[11]这样的分析基于语文的课程特点,是辨证合理的。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进而走向建设综合课程。

(三)语文作为工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课程形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而非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的课程,它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类学习实践活动都需要语文,都是以语文作为工具的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语文的运用,信息的搜索和加工处理本身就是语文活动;研究性学习也是基于信息材料的搜集加工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中,也包括语文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贴近生活,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它不再坚持语文,突破了语文的限制。对语文的突破,语文的学习看似退隐了,实际上还是在作为语言工具的使用中得到实现,这样才能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而且综合性学习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如果在学习实践中局限于语文,是对这些特点的违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语文作为工具的运用是第三个层次的含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含义是有层次的,其含义以语文为核心,关注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学习,关注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关注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从语言工具本身的综合学习过渡到多学科综合内容的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实际上是层层远离语文课程的,从学科内部走向学科之间的联合,走向学科与实践活动的联合。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具有游离性的特点。

四、概念论争给予课程改革的启示

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教师的学科教学观念的冲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大目标是打破学科课程的孤立,加强综合课程,走向课程类型的多样化。综合性学习在其中起连接建设的作用。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看,综合性学习作为各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可渗透于所有学科、跨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从课程角度看,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综合的,是需要多学科配合的。学习内容的综合加工过程就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是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过程。综合学习方式配合综合内容的开发,课程综合内容的开发引领学习方式的综合化,在这里实现课程建构与学习活动的统一。真正有效的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没有边界的,是打破学科壁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定义之所以繁难,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决定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对于其它学科内容的依赖,其它学科的学习更有对语文工具性的依赖。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它学科综合性学习比较最大的特点。其实很多学者所定义的内涵都基本接近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都关注到语文自身及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上。但由于固有的学科情结,都努力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划定于语文学科领域内,但又顾及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在这种矛盾中进行辩析,而忽视语文课程作为工具学科的特点在学科交叉、综合课程的建设上所担负的责任。

作为语文教师,确实需要关注自身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教学任务,但是应该突破学科限制。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和综合课程的建设,各门课程都应担当应有的责任并走向融合,而语文课程首当其冲。语文学科在联系多学科、实施综合性学习上,具有极大的优势。而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各个学科的学习甚至综合学习的运用中才能实现。在综合课程和综合性学习中,语文是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学会运用语文也是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刘淼论述到:“正是语文学科这种工具性、基础性使得语文超越于各门学科的视野和思路,赢得了在所有综合课程中都不可替代的地位。基于这样的地位,语文学科似乎没有其他学科在打破自己完整性、系统性的切肤之痛,这种孤独的独立反而给语文提供了一种优越感,即他是无所不在的,又是无可代替的。”[12]这样的论述是中肯的。

(本文系曲阜师范大学科研课题语文教育改革的理性反思与发展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J200937。)

注释:

[1]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2]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再认识》,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0期。

[3]梁龙开,黄伟:《“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坚持语文性》,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3期。

[4][9]孙菊霞:《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期。

[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11]黄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误区辨析及导正》,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年,第17期。

[12]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周春波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工具语文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