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传统礼教的守护者

2014-04-09 01:02顾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孔融守护者

摘 要:孔融为圣人后裔,从小就浸染儒家教育,且一生坚守着传统礼教。他幼时便以“让梨”而闻名,以笃信奉行儒家礼教而著称;他于曹操始疑、中信、终弃的曲折态度体现了他对礼教的如一坚守;他的激烈言行,究其实质,当为扭曲地维护传统礼教的表现。

关键词:孔融 传统礼教 守护者

孔融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的那些骇人听闻的言论,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或许还有不少人难以接受。“礼教罪人”之名不仅使孔融丢了性命,而且“流芳百世”,至今人们还聚讼纷纭。

传统的礼教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核心的如“三纲五常”等思想,是人们行为修养的基本准则。看一个人,大体上主要看其本质而非其外形和言论。认识孔融也应该如此,即顾及其整个人生、从特定历史背景审视其言行、看他是否真的反对“仁、义、礼、信”等儒家信条等等,这样就不难认识真正的孔融。

一、家世与早期:礼教的继承者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不可不说是一个“礼教”名门之后。孔融兄弟七人,融排行第六,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后汉书》本传,后出此书者不另注)这就是著名的“孔融让梨”,其中的“法”显然是儒家礼教之法。身为圣人之后,幼年的孔融就早已接受并内化了儒家的礼教。孔融十六岁,大胆窝藏在逃党人张俭;后来事情暴露,与其母、兄争死。显而易见,孔融继承了汉末清流名士舍身就义的本色,将儒家礼教中的“信义”完美地体现了出来。

早期为官的孔融,坚决捍卫汉王朝。其时皇帝早已成为傀儡,汉朝也仅仅是军阀的招牌,“顺应潮流”者早已“明辨”是非。但孔融在朝廷上不畏董卓等凶残的军阀,坚决抨击异端。“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左丞祖者,劝融有所结纳。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不仅如此,对于袁术、刘表之流,孔文举也是一眼探破其真心,对于他们的欺上罔下之举,是恶之入骨的。在朝廷议对日磾进行加礼时,只有孔融异议:“袁术僭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随从,周旋历岁。”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坚定地维护汉王朝,维护礼教中最后的归结点——“忠”!他对传统礼教之维护到了不顾生命安危的地步。曹操曾说,“刑,百姓之命也”,认为平定乱政,以刑为先。而孔融却说:“末世陵迟,风化坏乱,政挠其俗,法害其人。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纣斫朝涉之胫,天下谓为无道。”借古论今,有理有据,他“仁”的思想与曹操“法”的理论进行着刀光剑影的论辩。

孔融作为孔氏后人,在地方上更是极力推广儒家礼教。他任北海相,“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对于那些“孝”名存但已卒的人,融“恨不及之”,其余即使是一介之善,融“莫不加礼焉”。孔融不仅是传统礼教“仁”的身体力行者,还是极力推广者,对维护礼教不遗余力。

二、和曹操的合作与冲突:礼教的坚定守护者

孔融与曹操的关系也是人们考察孔融立场的关键点之一。纵观两人关系,应该说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虽然两人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但从孔融自身来说,却始终对礼教持着坚定的守护态度。

第一阶段为孔融担任北海相期间(190-196)。这期间孔融对曹操始终持怀疑的态度。他的下属左丞祖劝他投靠曹操,孔融认为操终图汉室,所以杀了左丞祖。后来被黄巾军包围,孔融宁可向当时弱势的刘备求助,也不愿向实力较大的曹操求救,可见他坚守着“汉室正统”,对曹操等军阀存着戒备之心。

第二阶段,也就是建安元年到建安九年(196-204)。这时期的孔融,对曹操“匡扶汉室”的口号寄予了厚望。孔融有理由相信,只有曹操可以实现他恢复汉室的愿望。建安初,孔融多次推荐人才,表现出自己的合作诚意。如上书荐谢该、荐赵歧、荐郗虑,在推荐祢衡时写的《荐祢衡表》可谓是言辞恳切,充分表达了愿为曹操荐人才、成伟业的迫切之心。在自己的作品中,孔融也充分肯定了曹操的功劳,表达了对曹操的信任与托付。《六言诗》三首其二:“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菌公归来。”其三“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祈祈。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又《与王朗书》:“主上宽仁,贵德宥过。曹公辅政,思贤并立。策书屡下,殷勤款至。”再《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此时的孔融,对曹操寄托着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因此这些诗文都出自他的真实情感。

第三阶段,从建安九年到建安十三年(204-208)。孔融觉察出曹操真实用心,与曹操水火不容,直接挑战曹操。曹操攻打邺城,曹丕纳了袁熙之妻甄氏。这本与孔融无关,但是他写信给曹操讽刺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后来,曹操为节约粮食,颁布了酒禁,孔融又“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其实,孔融与曹操冲突,已经不管曹操行政的出发点,只是一味地反对。曹操因孔融屡屡反对自己,最后借故把他杀了。

从孔融与曹操曲折的交往过程看,双方关系虽然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但两个人的立场与对礼教的态度却一直未变。孔融无论是怀疑、信任或反对曹操,都是以对汉王朝态度为标杆的:对曹操是否真心扶汉有怀疑,则不去结纳;当他认为曹操确实是匡复汉室的不二人选时,他则倾力帮助曹操;最后得知曹氏真正野心时,抓住一切时机、利用一切方式坚决与曹操作对。孔融的礼教卫道士的角色难道还有疑问吗?

三、与祢衡的关系:扭曲的守护者

孔融作为许昌名士的中心人物,他的为人令很多人折服,当时有人如此评价孔融:“融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本传)这样的品质是非常难得的,这样能“好人”能“恶人”的孔融,可谓君子之楷模。[1]

不过,孔融一生也有不少让人疑惑之处,例如与祢衡的关系。祢衡为一狂狷之士,行为多乖戾出格,而孔融对他却多有赞赏,向曹操郑重推荐,自己也与之的忘记了辈分与资历。他曾经与祢衡相互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后汉书·祢衡传》)把老祖宗拿来开玩笑,真有点大不敬的味道。与此相类的是孔融说过的一段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从文字的表面看,他似乎认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只是因为“情欲发”而有;只是瓶中之物,把物倒出关系就结束了。这种言论在我们这个特别重视伦理的国度可以说石破天惊,成为曹操杀他的关键证据一点也不奇怪。

孔融的这类言行,以正常的社会状态下的言行标准看,确实是有些“大逆不道”。但问题是孔融所处的时代是汉魏易代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态的社会,许多人的行为与言论都具有非常态的特征。例如曹操明明想篡夺汉朝天下却打着“匡复汉室”的大旗;他以臣谋天子之位,明显违反儒家礼教的“忠”,但却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所以对孔融的“不正常”言行当“另眼相看”才对。鲁迅先生说:“魏晋时代,崇尚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所以,孔融只是那些老实人中的一个,他的惊世骇人之论,并非是对儒家礼教的彻底反对,只是在面对如此礼崩乐坏的时代,为守护礼教在他内心的一片净土,他宁可“不信”甚至“反对”礼教,即“不得之则毁之”。在非常时期,只能以非常之态面世:孔融实在是以扭曲的言行甚至人格誓死维护着儒家的礼教!

(指导老师:周海平)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杨逢彬译注.论语译注[M].长沙:岳麓书社,2010.

[2][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孔融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俞绍初.建安七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鲁迅.魏晋风度及其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顾静 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 215500)

猜你喜欢
孔融守护者
珠穆朗玛峰的守护者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南极的守护者
孔融的反驳
不懂就百度
智勇双全的孔融
时空守护者之遇上攻击
KOE.Kids/酷逸 守护者(BA306)
孔融让梨以后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