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进
【摘 要】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提高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教育教学的高效应该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包括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高效,如: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演示、高效的探究、高效的课件、高效的讨论、高效的作业、高效的合作、高效的考试、高效的反馈、高效的讲解、高效的小结、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板书、高效的批改。现结合实际与本人的教学经验浅谈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学,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1.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如果“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节课就会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2.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要想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就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要讲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察是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
每一堂数学课都要有重点、难点。整堂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学内容来逐步展开的。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掣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为了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深入学生中去,提高课堂效率
(1)从兴趣和能力入手。①每一堂课一个轻松数学话题,结合课件展示,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需求感;②让快乐走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弱者,让学生自主讲课;③动态多媒体教具,使学生体会数学课的奇异,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④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数学有探求感。
(2)活而不乱的合作讨论。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②让欢笑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③记好课堂笔记,整理错题本;④多媒体随时走进课堂。
(3)合作学习。①好帮差,尖子生与暂差生双丰收;②允许学生犯错误。
(4)有层次的作业练习。①设计“基础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自信能力;②设计“举一反三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③设计“一题多解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④设计“易错类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⑤设计“猜想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四、师生共同反思
教师反思,使本人建立了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也提高了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更能使自己逐步成长,逐步完善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型”。
学生反思,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同时看到自己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想法而信心倍增,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反思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认真反思产生错误的根源,细致地做好除“根”工作,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它的意义在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秀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10(11)
[2]陈福勤.借助实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J].文理导航(下旬),2011(06)
[3]车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几点做法[J].学苑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