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

2014-04-09 14:05:25穆国华高兆金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管理人员实验室

穆国华,高兆金,牟 敏

(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基础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Job-Burnout)这一概念[1]。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指个体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区别于肉体的疲劳,它是源自心理的疲乏。社会历史观的代表人物萨若森认为,职业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人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多发于从事教育、管理、社会服务、警察、医护等助人职业人群。

198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勒斯(Maslasch)和杰克逊(Jacson)等人用问卷及调查方法,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该维度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与活力,情绪情感极度疲劳,常伴有挫折或紧张感;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表现为对工作对象冷漠和疏离,缺乏耐心和爱心;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表现为职业效能感降低甚至丧失,对自我评价有消极倾向,自尊心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或时常感到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2]。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开始借鉴国外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国内职业倦怠现象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在刘维良编著的《教师心理卫生》一书中,谈到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西南师范大学的赵玉芳和毕重增首次引入MBI对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的伍新春等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

语言实验室作为高校外语专业的教学设施,在外语视、听说、翻译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亦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因此正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理性分析他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认识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及时给予干预指导,是目前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符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性

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才智、生理衰竭、攻击行为、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六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疲惫不堪、腰酸背痛、食欲不振、注意力涣散、思考能力下降、情绪低落、喜怒无常、过于敏感、烦躁不安、麻木不仁、自我封闭、玩世不恭,甚至会产生轻生厌世的想法。工作方面表现为缺乏上进心、消极怠慢、成就感下降、拒绝合作、得过且过、没有激情、易迁怒于学生、同事关系紧张、对周围一切看不顺眼,总是抱着挑剔的工作态度等[3]。

四川师范大学的一个课题组曾经做过关于高校教师(包括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压力的调查,80.1%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学生成绩、学生管理,其次是领导、社会和经济压力。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们的健康受到很大的伤害。据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41%的人“食欲不振、身体不适”,57.4%的人“失眠、注意力减退”,55%的人出现“情绪化、易发脾气”,43%的人“对工作、生活失去热情或兴趣”[4]。这些都是职业倦怠的表现症状。

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分为个体和外围两个方面。对个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生理上会出现某些疾病,如高血压、肠胃不适、失眠、慢性疲劳等;在心理上会出现烦恼焦虑、多疑易怒、心情压抑等;行为方面表现为遇事退缩、不愿付出、不再具有创造性,工作绩效水平下降等。对外围的危害性是一旦他们出现职业倦怠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倦怠者会产生倦怠“溢出”效应——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此时的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降低,难以完成服务育人的职责,甚至伤害学生和同事,对高校的名誉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对高校发展产生不良影响[5]。

二、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

关于职业倦怠,国内学者主要从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职业倦怠的行为结果等不同方面展开实证研究。国外著名心理学家马勒斯和雷特早期研究发现,工作的负荷、报酬、社交机会、公平、个体是否与职业匹配、个体人格个性等因素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对于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诱发职业倦怠的成因,笔者在此从产生职业倦怠的个体层面、工作层面和组织层面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体层面

和高校专职教师相比,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职称相对较低。他们大多被繁琐的工作任务和轮流值班占据了大量时间,导致语言实验室岗位人员变动频繁,流动性比较大。虽然近几年高校有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呼声,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完善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制度,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样一来,语言实验室变成没人愿去的地方,实验室管理人员被定义为“辅助人员”。高校内基本形成一个普遍的看法: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负责设备调试、小故障处理、仪器维护、卫生清理、学生管理等。因此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极易出现职业倦怠的“低个人成就感”,表现为对语言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意义与自我存在价值的评价降低,自我效能感丧失,或时常感到无法胜任所从事的语言实验室管理工作。

(二)工作层面

语言实验室设备包括服务器、教师和学生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视频交换机、音频控制器、卡座、DVD、主控台、展台、显示器、学生终端等,这些设备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复杂。作为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熟悉每个设备的功能、工作原理、具体操作、小故障处理等。这就要求他们熟悉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知识,语言学习系统之间各项功能的运用及转换,了解一定的电工学原理知识,以便课堂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排查故障,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这项工作客观上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需要定期对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派出参加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他们基本上没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即使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学校派专职教师参加的可能性比较大。

目前高校语言实验教学主要是由专职教师来授课,专职教师上完课就走人,剩下的设备维护、实验室卫生清理等一系列工作都留给管理人员去做。对于新引进的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一同参加厂家技术人员的现场培训,模拟操作,直到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小故障的处理。近几年来各高校推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由于工作需要,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坐班(包括晚上和周末),只要实验室有课,他们必须到岗。虽然实验室管理人员轮流值班,但上班时间的不固定,常常会导致其生活节奏紊乱,思想焦虑、身心失衡。长此以往,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容易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对工作消极应付,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中的“去人性化”。表现为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同事或上课学生,学生出点小错时用讥讽的语言挖苦学生,导致同事关系不和,有损教师的良好形象,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组织层面

目前,高校普遍实施了“岗位聘任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原有的职业安全感不复存在,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竞聘时面临低聘或不聘的威胁。现有的高校职称晋升及人员考核标准使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面临双重压力,他们必须在完成语言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同时,付出比专职教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论文写作、发表、课题立项等工作上。此外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闭塞,和校内其他部门联系较少,和学校其他部门熟悉的人也比较少,和校外接触的机会更少,正是这种特性,从而导致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视野受到限制,缺乏与各种人沟通的能力,使得他们的交往需要与获得支持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经常感到压抑、孤独、紧张和焦虑,久而久之,会出现身心亚健康问题。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持续的心理压力会使人产生紧张不安、食欲降低、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等疲劳症状。这种症状直接导致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表现为对工作不热心,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长期处于焦虑和沮丧状态;或是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疲惫不堪、无精打采[6]。

三、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通过对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根源及危害的分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正视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进行干预,切实做好预防和化解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工作[7]。同时也需要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采用激励机制调动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语言实验教学对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一样属于教学的一线,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应重视语言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体表现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奖罚措施等方面。

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晋升职称科研要求和专职教师基本一致,管理人员的岗位性质决定其技术含量不太高,工作琐碎耗时过长,能用于做科研的时间有限,导致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职称较低,或者出现“高职低聘”现象,建议学校适度降低对他们的职称评审科研要求,以稳定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队伍。

高校应加大对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培养力度。由于近十几年的扩招,高校语言实验室处于高频率使用阶段,工作日排不开的课,晚上周末补充,管理人员处于极度疲惫状态。他们业务知识的提高主要靠平时在工作中的积累、同事间的经验交流、咨询厂家技术员等途径。学期中外出进修培训几乎不可能,部门领导可以考虑假期派他们外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目前,高校对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奖罚措施不到位,绩效不明显。造成管理人员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该管的不管,该修的不修,语言实验室设备有时无法正常使用,设备的寿命也比较短,严重影响教学,也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建议学校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表现,设立优秀管理人员奖项;对参与设计云实验室改造项、申报财政专项支持语言实验教学项目的实验人员设立实验成果奖,并作为职称评定和年度工作考核的依据。

(二)提高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养,确保他们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属于教辅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他们必须对自身价值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教辅人员的素质和态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形象和教学质量,其次语言实验室设备的完好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因此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做好语言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8]。

目前各高校由于加大对语言实验室的投入使用规模,实验室人手不够,工作强度很大。为了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需要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早到晚退,周末、晚上加班习以为常,需要他们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同事间要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保证语言实验室教学的正常秩序。

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是语言实验室设备、实验室专职教师和学生,难免会出现个别教师设备操作不熟练,课上经常出现小故障,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解决;部分教师或学生对设备出现小故障不理解,认为是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殊不知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向领导部门投诉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失职。例如期中教学检查时向教务处反映语言实验室工作的纰漏。作为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认真反省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克服工作中出现的任何困难,争取每个学期无教学事故。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从心理上高度重视、热爱这份工作,带着愉悦感恩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见证一批批大学生的成长不愧是一件幸福的事,职业优越感油然而生,职业倦怠也会逃之夭夭[9]。

总之,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受到个人、工作和组织层面的影响,关注这部分群体的职业倦怠问题,需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于已经出现的职业倦怠状况,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以恢复他们的身心健康,才能保证高校语言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1]Freudenberger.The Truth about Burnout[M].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

[2]Maslach.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Palo Alt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96.

[3]林枋.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倦怠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36-37.

[4]王莉,王俊刚.教师职业倦怠与应付[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5]汪长明,金凤宇.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论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1):7-10.

[6]王兰芳.高校实验室专职人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3):25-27.

[7]李敏.高校教辅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3,(4):28-30.

[8]傅卫.论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培养与提高[J].高教论坛,2010,(2):11-13.

[9]欧阳月华.试谈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J].老区建设,2011,(22):55-58.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管理人员实验室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2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