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个性化教学教师之维的几个点

2014-04-09 01:22王璐段作章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个性化发展

王璐+段作章

个性化教学的教师之维是指从教师的角度来研究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与发展。在这种新的研究视角下,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内涵也需进一步解读:教师的教学要达到个性“化”的水平;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是动态发展的;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应是一种主观追求;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建立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的;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共同的影响。

个性化教学 教师 内涵

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将自身的知识、经验、人格特征等因素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从而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被广泛认可的教学。对这种教学的研究将教师个性因素在其教学成长中的作用表现以及教师如何运用这些个性因素来形成具有其独特风格的个性化教学等内容作为研究的重点。同时,这一视角的确定也意味着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将不再是理念式的生搬硬套,作为发展中的事物,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蕴含着比单纯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更多的内容。因此,对个性化教学教师之维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更为深入的解读。

一、评价标准:要达到个性“化”

个性,又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从言行举止、兴趣爱好到待人接物、生活状态,个体存在于社会中的每一时刻都表现着他们的个性特征。从这个意义上看,每个人都存在着与他人不同的差异。同样,在任意两个教师之间也都会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同。因此,从个性的本源层面上看,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带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然而,这种“个性”特征在教学中的体现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已经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

当个体不断地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某种活动或事业中,并逐渐塑造出了较为独特的生动具体的人物个性特征时,我们说,这种活动被该个体个性化了。因此,对于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的理解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特殊,二是稳定[2]。特殊,即为每个教师区别于他人的主要教学特色,是属于教师自己独有的“个性”表现。这是形成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支撑点,但却不是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的充分条件。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要有一定的程度标准。教师只有不断地将自身这些“点”式的“个性特征”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逐渐地形成一条条“线”式的独到的教学理念,并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继续将这些“线”式的教学理念融汇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更为稳定的具有其“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时,我们才说,教学被该教师个性化了,此时,教师的这种教学也才能称之为他的个性化教学。

二、形成过程:动态发展的

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不是指教师自身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的简单体现,它是指教师将自身个性特征充分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具有个人特征的一种教学。因此,这种教学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简单拼凑而成的,它需要经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动态发展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二是它的存在不是绝对的静止的,而是要在动态的变化中不断完善的。

首先,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动态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它遵循着事物发展规律,进行着阶段性的发展。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与阶段性,指出事物的发展必要经历量变与质变两个过程,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即是如此。在个性化教学形成的五个阶段中,教师在每一个阶段中都要经历着从无到有的变化,这是教师在教学知识与技能、相关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教师身心的成长等方面带来的量变。当教师的这些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便要突破当前的水平,发生质的变化,进而达到更高一级的教学水平。这是从哲学抽象的角度来看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过程,若要从教师教学个性“化”的角度来看,教师由最初自身的个性特征到蕴含其个人特征的较为稳定的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特殊的个体,其自身蕴藏着无数的个性特征,但在最初的时候,这些个性特征只能表现为教师教学中的诸多个性行为,当教师将这些散乱的个性特征融入其教学活动,形成了较为抽象的教学理念,再到将这些线式的教学个性充分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才可以称为被个性化了。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进一步研究揭示其内在发展规律。

三、内在实质:教师的主观追求

马斯洛曾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个体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失的需要与生长的需要[3]。不同于前者,个体对知识、对美以及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对这些高级需要的满足会进一步增强个体对这些内容的追求动机。在个性化教学形成过程中,教师在每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都可以表现出对教学的主观追求,尤其是从独立教学阶段向创造性教学阶段的过渡,以及教师从创造性教学到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中,教师要表现出对教育事业远大的理想与对自我敢于突破的信念。因此,在教育领域,在这片神圣的领土中,如何达到最大化的自我实现,如何使其教育的人得到最全面的发展,将是教师在主观意识上需要不断去追问与探索的。

此外,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不仅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理想的追求,同时还应体现在教师作为生命个体对人生体验的追求中。教师对教学境界的追求与对其精彩人生的追求并不冲突。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中承担一定的职责是个体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其体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途径。但作为一个“生活者”,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历也是其生命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深刻领悟,与学生的深情交流,对自我的深刻反思,都会给其身心带来很多生命意义上的体验。帕克·帕尔默曾记录自己的体会说,当其和其学生发现了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他们面前展现出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他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时,教学真是他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4]。

因此,在个性化教学的形成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在本职工作中不断追求完美,同时,还要将自身的兴趣爱好融入到整个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此时,教师不再是一味地以模仿、借鉴来生搬硬套地提升教学效果,而是尝试性地将自身的特长或爱好作为创新的基点,不断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教材和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教材和学生,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教材、去与学生互动。在这种用生命去创造的过程中,教师所体验到的成就感将远比在机械工作中所体验到的成就感深刻得多,而这种成就感还会被放大性地投射到其正在从事或将要从事的活动中,同时也会进一步坚定教师奋斗的意志。此时,教学水平的提升已然成为了教师对其精彩人生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教师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一项副产品。

四、基本途径:实践与反思

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需要经历大量的实践与反思。无论是从刚入职的模仿教学阶段到独立教学阶段,还是从独立教学阶段到创造性教学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实践以及在课前、课上或课后进行的反思都是保证这些过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实践是形成理论的基础,而理论的有效性又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正如前文所说,在个性化教学形成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各种“点”的个性的存在,当教师能够在实践中将这些“点”的个性行为串成“线”的教学理念,进而将这些理念融汇到实际教学实践中,检验并发展这些“线”,从而实现教师“面”上的具有其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才得以实现。尤其是在创造性教学阶段,教师要积累丰富的创造性行为的实践经验。偶尔一次的创造并不意味着创造性教学的形成,只有在每天一点的创造,每天一次的突破中,教师才能逐渐形成主动创造的意识与积极进行创造的行为习惯,以及练就一双善于发现创造基点的眼睛。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机智,即教师的临场教育智慧亦是离不开具体时空下的教学实践。教师要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自己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从容灵活地去面对教学“意外”,从而能够在优化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并逐步展现出教学中的“自我”,形成个性化的教学。

然而教学实践只是为个性化教学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要想在这些基础中不断地去创造和成长,教师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能够在不断的反思中提炼和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从而有助于教师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与水平。正如斯滕伯格所认为的,思考专家教师的方式需要有两个——在实践中理清成功教师行为的方式和反省式思考[5]。仅靠单独的一方面因素是无法参透其中的精髓的。教师不可能只靠简单重复或套用专家教师的教学模式,或只是凭空思考如何成为专家教师就能达到专家教师的水平。“缺失了反思,缺失了‘理的探究,教师则只能成为一个只做不思的匠人”。[6]因此,只有这两个方面充分地融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教师才能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也只有在这一点一滴的进步之上,教师才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而又稳定的体现。

五、影响因素:主客观共同作用

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个性化教学意味着教师是承担其形成与发展结果的主要载体。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以教师自身的个性特征为基点的,在形成过程中,教师作为行动的主体,其自身的各方面条件都是影响其个性化教学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因素。因此,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其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条件,是决定着个性化教学能否形成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观因素就是影响其个性化教学形成的唯一因素。

事物的发展是受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的。客观因素,作为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事物发展的主观条件得以发生作用的重要载体。这些客观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虽不具有决定性,但他们却可以通过对事物的主观条件产生作用,进而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师个性化教学形成过程中,教师主观的各种条件是其教学得以发展的内在因素,教师这些内在因素的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在具体的环境中对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周围客观因素对教师主观条件产生的作用也会影响着这些主观因素对个性化教学形成与发展的作用的发挥。例如,学校作为承载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载体,它对教师的文化熏陶、对教师的行政与教务管理、对教师的支持与关怀都会对教师的身心产生作用,而这些作用又会进一步表现在对个性化教学形成产生的影响中。

此外,不同的客观因素会对教师的主观条件产生不同的作用,但事实上,即使是在相同的客观因素作用下,不同的教师主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即经过教师主观条件的作用后,即使相同的客观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作用结果。也即客观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要通过教师主观因素的再加工,而非直接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因此,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是教师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自身条件的应用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周围环境中各种客观因素的作用也要通过教师自身的主观加工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 董云川.个性化教学初探.高等教育研究,1993(3).

[3]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余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郑颖,盛群力.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斯滕伯格论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远程教育,2010(6).

[6] 代建军.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阻抗因素.课程·教材·教法,2012(6).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个性化发展
浅谈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技巧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区域发展篇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斗牛士之歌》的曲式结构与演唱特点分析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