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特色学校文化的实践探索

2014-04-09 01:19马式先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博雅学校文化

马式先

有人这样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人治;一套好制度就等于一所好学校,这是法治;以人为本,文化治校,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学校管理体系正在经历的这场变革中,现代教育理念启示我们:文化管理应成为学校发展新的诉求和选择。学校是文化育人的场所,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场所,这个特殊的“文化载体”,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学校自然文化的布置、人文文化的濡染、精神文化的激励、各种育人文化的渗透都应力求对师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认为,文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目的的管理。用文化力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使学校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强化师生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把振兴学校、促进发展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建校以来,坚持“博雅”特色学校文化的建设,致力于打造“优雅学校、儒雅教师、文雅学生、高雅家庭”,彰显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发展愿景,既体现了学校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又凸现出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既传承着中国深厚的人文脉搏,又凸显了时代进取精神,昭示了学校的信仰追求。

一、倡博、崇雅:学校管理的文化愿景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博雅”是中国人文思想所崇尚的完美理想,是中国古代智者、贤者所追求的最高人生目标,是砺志、修身的上乘之道,古人所讲“博雅君子”,即是说做人就要做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君子。古代先贤周公推崇“德博而化”(《易经·乾》)。《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在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中,博德是中国古代圣哲共同追求的修身正心之道。以博厚为特征的天地之道也是有德性的,诸如儒、道、佛共同信奉的“上天有好生之德”。

在现今社会,“博雅”也应是当代中国乃至今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博雅”无疑是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倡导和践行的“重德宽基”的办学方针,让学生接受“诚信、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公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得学校全体成员拥有良好的品德操守,德行高尚,实现灵魂净化、人格升华,这与其可谓一脉相承。

学校是一个“育雅”的地方,它的一切都应该是最美好的,这应该是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和最高境界。作为传播知识、培育道德、树立文明的场所,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始终推崇“雅之风”,通过构建书香校园,旨在培育师生纯洁高雅的志趣、敦厚儒雅的风范,从而打造淳朴典雅的校园风气,激励全校师生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丰富自身涵养,完善自身素养,提高自身教养,以努力达到“雅”的境界,做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在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中,学校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现代公民”的办学宗旨,孕育“博容世界,雅行天下”的办学理念,践行“博纳于微,雅贯于行”校风,追求学校管理精致化,课程设置个性化,课堂教学高效化,特长培养多元化,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博雅”二字,对学生而言,做到懂礼仪知规范,自觉遵守学校、家庭、社会各种规范规则,待人接物处世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摒弃感情粗粝、语言粗俗、行为粗野现象。对教师而言,倡导具有儒雅优雅的气质,循循善诱,善良宽厚,文质彬彬,透着知识、智慧和谦逊亲和的魅力。总之,提倡博雅,力求使学校具有一种书院的风雅,教师具有一种书卷的风范,学子具有一种君子的风度。

二、博闻、雅观:环境育人的文化气息

学校主体突出、布局合理,具有现代气派;草木葱茏、环境优美,彰显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在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中,我们按照“自然生态、怡情养性、开阔视野、培博育雅”的思路,致力于打造“三园”。

环境优雅的生态花园:学校地处中国荷花之乡、国际级生态县,非常重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努力让学校的路、场、舍、花、草、木相得益彰、和谐成景。校园内绿树成行,鸟语花香,环境优雅,书声琅琅。师生治学于其中,徜徉于枝叶稠密的香樟大道,徘徊于花香袭人的桂子小径,驻足于垂柳依依的荷塘水景,停歇于造型独特的作品画廊,无不陶冶着情操、升华着精神。

气质高雅的人文校园:学校是书香圣地、人文殿堂,书籍是师生精神成长、生命拓展的营养品,读书会使人心境澄明,举止儒雅,气度不凡。学校以构建书香校园为契机,全面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将读书视为丰富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高雅情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成为一种永恒。在这里,教师以书为伴,积淀深厚底蕴,涵养文雅风度,追寻教育理想;在这里,学子以书为友,开启智慧天窗,奠定高尚品格,筑起成长阶梯。学校倾力打造了600多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人均藏书近30本。为达到浏览的速度与容量,建设了图书电子阅览室。每座教学楼的一楼都安排了敞开式读吧,学生课间随时都可以借一本书,就近而坐,悠然读之。读吧与梅园、竹园相邻,学生置身于梅、竹的雅韵中,徜徉于梅、竹文化与诗文神韵中读书,成了课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言行文雅的成长乐园:儒家文化追求人际关系的协调与统一,简言之就是“和谐”。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中求和谐,思想上求统一,行动上重协调,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亲密团结、和雅快乐的工作学习氛围。学校更注重博取百家真见,兼容中西精华,内修博广胸襟,外展开放眼量。在校园文化环境布置上,着力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知识信息,激励师生在科学的世界里立志攀登,在人文的世界里提升境界。

三、博学、雅思:队伍建设的文化追求

古代先贤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论语·雍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是成学之道。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致力于打造一支“博学、雅思”的专业队伍,注重教师的价值引领,激发自主性的专业成长,促使每位教师由内而外地感受教育,享受高雅诗意的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我们深知,缺乏教师自我内省及自身的内源性动力,只能导致教师的“被发展”、“被成长”,确证“自我”,致力于“博学、雅思”,理应成为成长和发展中的文化追求。

我们引导教师从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等书籍开始教育的寻根之旅。着力引导教师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学校特地打造了“教师读吧”。老师们在这里潜心阅读、静思默想、集思广益。更重要的是我们推行一种“聊读”——聊天似的阅读,在这里,经常举办小型的读书沙龙活动,大家随时可以交流读书体会,进行观点的阐释、思想的论争和智慧的碰撞。如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大家的话题是:教育家朴素的教育思想和富于个性化的教育实践让我们获益匪浅,但从“每一个”的角度来看,各自又汲取到了什么呢?有人说:读书能养正气、骨气、才气、锐气。阅读的重要之处正是在于这种文化的积淀、价值的引领、精神的滋养、境界的跃迁。

我们强调教师的反思。引导教师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不断调整自我、改造自我。真正的成长需要的就是这种反思性的生存,只有经过反思,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继的教学行为才能产生质的改变。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自然具有了个性化发挥的舞台,也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刘铁芳博士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乃在于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醒,即个体是否开始拥有了自己独到的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与觉悟,并把这种觉悟渗透在自己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而使得教师个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资源逐渐摆脱外在的常规或者权威性认识,而转向个体自身。”我们推行一种“内视”式的反思,引导教师在一次次审视寻找属于自己的课堂感受和课堂状态中觉醒、提升。这种“内视”式的反思正是基于观念变革的、有助自身成长的反思。有效的反思就是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敏锐直觉和理性思辩,以此省察“自我”的行动方式,这是一种“蝶变式”的更新,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困惑中进行突围。当老师们将思维的触角回溯教育的原点去诉求、追索,探入自身的思想深处去反躬自问时,才能真正带来心灵的悸动、行为的嬗变和思想的超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提醒老师们立足于原点,立足于自我反思这样的问题: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与热情?我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我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还是自己的教?我对所有学生是否公正、公平地对待?真诚地关心?……

四、博识、雅行:课程设置的文化意蕴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坚持“以博培博、以雅育雅”,积极构建“面向心灵、面向兴趣、面向交往、面向体验”的“四面向”课程,努力实现健身与冶情、培智与强能、人文与科学、共性与个性的完美协调,打造博雅特色的课程文化。让学生养成“雅”的习惯,形成“雅”的文化,最终让学校成为“小圣地、大雅堂”。

面向心灵——阅读课程。阅读是精神成长的过程,是心灵发育的过程。学校竭力打造“书香校园”,用书香熏陶每一个孩子,用文化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每学期以读书节拉开学期课外阅读的大幕,在第一周的启动仪式点燃课外阅读的圣火。从量上明确读书时间,每天至少一小时,明确各年级段阅读量;充分利用晨间、中饭后等时间进行晨诵、午读。以段位考级激励学生,截止目前,已评选出近400名课外阅读小博士、小学士、小硕士、小专士。为达到文雅学生高雅家庭的品牌目标,还把家庭亲子阅读纳入课外阅读体系,以亲子阅读心得交流、亲子阅读图片展评、书香家庭评比为重要活动形式,努力营造高雅的家庭环境,评出多个“书香家庭”。

面向交往——礼仪课程。我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世代相袭的交际礼仪文化积淀着文明的火种。在全球化进程中,面向国际的现代公民,应该把懂礼貌、讲礼仪、善交际作为一项基本素质和精神追求。在礼仪校本课程开发中,实施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素养和道德习惯,能艺术、健康、文明生活的礼仪公民”。学校从“知识、技能”、“行为与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编制礼仪校本教材,进行生活礼仪教育。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融汇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基本规范,从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进行教育,并通过礼仪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尊自爱、健康向上,认识到知礼、学礼、懂礼、守礼、用礼的重要性,并能以礼仪文明的态度面对人生。

面向兴趣——学生社团。学校提出“让社团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建立了语言类、艺术类、运动类、科学类、文学类、实践类等多个类别的社团让学生自由选择。导游、演讲、英语戏剧、机器人、电脑、国画、轮滑、武术、舞蹈、书法、写作、诵读等多个特长社团成了孩子们踊跃参加的热点社团,学校安排专门时间,选派专业教师训练指导。社团培养了兴趣,开发了智力,锻炼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学校还定期进行专场演出,组织比赛、作品展等,提供广阔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面向社会——实践体验课程。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道德体验,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注重学生的德性修养,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文明素养的提升以及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公德心。我们大力加强体验教育,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实践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我们依托少先队组织,开展“七彩之旅”系列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即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系代表各环节体验活动的主旋律,环环相扣,充分激发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红色信念之旅:开发革命老区人文传统资源;橙色诚信之旅:培养诚信、公民意识、行为规范;黄色阳光之旅:着力民族精神传承、爱国、爱乡情怀的激发;绿色健康之旅:生态环保、保护家乡生态环境;青色勇敢之旅:开展手拉手互助、平安行动;蓝色和谐之旅:了解家乡传统文化、荷藕文化、水产文化、水晶文化、电缆文化等;紫色创造之旅:注重科技创新,学习、欣赏、创造地方艺术表演形式。紧密结合县情、校情、生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快乐,获得知识,得到启迪。

学校实践“博雅”文化以来,走上了一条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和谐有序的科学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独具个性魅力和浓厚时代特征的学校特色文化体系,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在新的理念文化的统领下,学校将继续坚持走国际化教育之路,弘扬“以人为本、尊重赏识、全面发展、凸显个性”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强调人的品格、智育、体育、艺术、心灵的和谐发展,培养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未来世界公民,努力实现高雅诗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博雅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博雅”处处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志在“币”得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