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运动
对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文化史教学中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基于课标要求,笔者把教学立意确定为:以知识分子命运的坎坷与转折,折射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回归。“以人为本”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和社会应将其置于何处?从“双百”方针提出和落实的前前后后来看,只有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才给予知识分子充分的信任,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自由,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真正接纳了知识分子。与其说“双百”方针是文化政策,不如说是知识分子政策。这一政策贯彻执行得好,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就发挥得好;反之,知识分子就遭殃。同样,离开了知识分子这一“人”的群体,文化史教学也就失去了魅力。
确定好教学立意之后,笔者就以小说《第二次握手》为主线,体现建国以来知识分子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通过“知识分子之梦”“知识分子之殇”“知识分子之春”三个板块来把握“双百”方针“以人为本”的特点,理解“双百”方针的正确性、科学性和长期性;通过情境教学展示知识分子“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与“三中全会”后的浴火重生,总结“双百”方针贯彻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构建我国现代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流旋律。
[导入新课]从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文革”遭遇切入。(见下图)
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流行开来?要揭开这个谜团,让我们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了解“双百”方针的诞生、贯彻执行过程中的曲折与转折,看看我们的先辈们是怎样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
【设计意图】这是一本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而当时知识分子正处在“不被当人看的时代”,因此,这本书及其作者就厄运不断了。通过一本书、一个人,让学生走进一段特殊的岁月,领悟那个特殊环境“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一、“早春天气”百花开——知识分子之梦
1.知识分子的梦想
材料一: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提到,1948年9月中央研究院选出的第一届81位院士中,跟随国民党去台湾的只有9人,去美国的12人,剩下迎接解放的达到了60人。这其中,有冯友兰、郭沫若、陈寅恪、李四光、马寅初、梁思成等,占院士总数的74%。这些尚未到过延安的人,和去延安的那批青年人一样,真的站起来了。他们和王实味一样,崇尚自由、独立、民主和平等……
——邹思聪:《自由之殇:“百花”运动前的共和国知识分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分子队伍在逐渐壮大。据统计,包括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高级知识分子,从1949年的6万多人增加到1955年的约10万人。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也从海外回归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充实了国内知识分子队伍。尽管如此,知识分子在数量上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是,当时在知识分子工作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中共中央统战部当时把有关方面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反映归纳为“六不”:估计不足、信任不够、安排不妥、使用不当、待遇不公、帮助不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
【问题探究】中国知识分子有什么样的梦想?这个梦想在建国初期能否实现?
【设计意图】从知识分子的梦想谈起,提升本课立意。自由、独立、民主和平等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文化政策的提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无不体现这一主题,由此顺利过渡到“双百”方针的提出,让学生明白主题,神入历史,建构历史。
2.早春天气的来临
提供以下材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双百”方针是怎样提出的,理解“双百”方针的深刻内涵。
材料三: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发生了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材料四: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是革技术的命,是革文化的命,要搞科学,革愚昧无知的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你也行啊,没有他们就不行了。
——在1956年1月14日至20日的中英会议上,毛泽东批评那种“老子革了一辈子命,没有知识分子也行”论调时的讲话
材料五:他(一位卫生部的副部长)知道了苏联的巴甫洛夫学说之后,要改造中国的医学,对我说:“中医是封建医,西医(以细胞病理学者微尔啸的学说为主导)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 ……我觉得这种认识很危险,会出大乱子。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回顾——纪念“双百”方针三十周年》
【问题探究】“双百”方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设计意图】该设计主要针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通过展示三则材料,学生能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背景下提出“双百”方针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并由此预见“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任重而道远。
3.乍暖还寒时节
材料六:周总理的报告对于那些心怀寂寞的朋友们所起的鼓舞作用是难于言喻的,甚至有人用了“再度解放”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知识分子在新社会里的地位是肯定了,心跟着落了窠,安了。心安了,眼睛会向前看,要看出自己前途,因此,对自己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敢于申请入党了,有的私下计议,有余钱要买些大部头书,搞点基本建设。
——费孝通:《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材料七:播放视频《复兴之路》片段“马寅初新人口论”(1分9秒)。
【问题探究】“双百”方针提出后,知识分子是什么感受?“双百”方针能否长期贯彻执行下去?
【设计意图】“双百”方针的提出使知识分子深受鼓舞,但经过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早春天气”之后并非万物复苏,而是乍暖还寒。通过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批判,可以看出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的政治背景下,正常的学术交流逐渐中断,文化寒流不断袭来。从1964年开始,文艺界出现了针对一大批文艺作品的大批判。
二、天涯何处无“毒草”——知识分子之殇
1.从一本书看知识分子的命运
材料八:1974年10月,《北京日报》内参反映了《第二次握手》(时在北京的流传本中,《归来》被改名《第二次握手》)在广大群众中传抄并受到热情赞扬的盛况,引起“四人帮”成员姚文元的高度警觉。他立刻命人找来一本研读,认定这是一起利用小说反党的重大事件,亲自批示这是一本很坏的东西,直接反对毛主席革命路线,勒令公安机关严厉追查。1975 年 1 月 7 日,张扬在大围山农舍第二次被捕,随即送往湖南省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张扬当时被罗列的罪名主要是利用小说歌颂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总后台周恩来,竭力吹捧资产阶级臭老九,宣扬反动学术权威,赞美腐朽黄色的资产阶级爱情,为反动家庭树碑立传,实属罪大恶极。1976 年3月,张扬由拘留转为正式逮捕,数罪并罚,内定死刑,并于 6 月正式提起诉讼。
——陈联华:《张扬与小说〈第二次握手〉》
2. 从一出戏看知识分子的悲剧
材料九:自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不少干部怕招惹是非,开始对自己的言行细加斟酌了,对许多问题报喜不报忧。毛泽东察觉到这个问题,……他说要宣传明朝海瑞刚正不阿的精神,找几个历史学家研究一下,宣传海瑞精神。
……
吴晗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之后,姚文元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会得到毛泽东的肯定:“姚文元的文章,好处是点了名,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 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1968年3月,又给吴晗扣上“叛徒”“特务”等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
——阮耀钟:《吴晗与〈海瑞罢官〉》
3.从一份名单看知识分子的噩梦
材料十:“文革”中部分文化界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1966年5月17日服毒自杀。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1969年10月11日在狱中自杀。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年12月18日与妻子戴淑婉同服安眠药自杀。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1968年11月22日病中跳楼身亡。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1968年6月20日在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严凤英:著名黄梅戏演员,1968年4月8日服安眠药死于医院。老舍:著名作家,1966年8月24日跳北京太平湖溺死。赵九章:物理学家,1967年遭批斗后自杀。罗广斌:小说《红岩》作者,1967年2 月跳楼自杀。田家英:毛泽东秘书,1966年5月23 日在毛泽东书房上吊死亡。李达: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1966年8月24日自杀。马连良:京剧表演大师,1966年12月16日在天津服毒而死。傅雷:著名翻译家,1966年9月3日与妻子朱梅馥在家中双双自缢身亡。杨朔:著名散文作家,1968年8月3日服安眠药自杀。范长江:著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1970年10月2日在河南省确山跳井身亡。
……
【设计意图】该子目“天涯何处无‘毒草——知识分子之殇”,以知识分子的命运为主线,从一本书、一出戏、一份名单反映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悲怆境遇,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样板戏独霸文坛,天涯何处无“毒草”?以此增强学生对“文革”悲剧的反思,体会“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给文化事业和整个民族带来的灾难。
三、柳暗花明又一“春”——知识分子之春
[情境创设]
听爷爷讲过去的事情: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能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等,文化生产丰富多彩。
【问题探究】“那段日子”为什么只会出现那样单一的文化生活?现在我们为何能看美国大片和韩剧?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笔者总结:“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潮对“双百”方针的破坏,大批优秀艺术作品被打成“毒草”,“样板戏”一枝独秀。现在能看美国大片、韩剧,说明在“双百”方针指引下,文学艺术呈现出多元发展、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活动探究]
材料十一:1979年10月,张扬成为“文革”后首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1 月被特邀出席全国文代会,随即被选为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
党和政府一系列平反举措和政策的落实,再次激发了张扬的创作热情。从 1979年至1987年间,张扬共创作发表两部长篇、两部中篇、两部短篇及报告文学、杂文、散文等几十篇,共计180余万字。……2006 年 9 月,他又完成对《第二次握手》的第七次修改,终稿60万字。
——陈联华:《张扬与小说〈第二次握手〉》
材料十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好方针,认真执行将使我国受益无穷。不执行,就会吃亏。听了李四光的地质学说,我国由“无油国”变成了有油国,不用马寅初的对人口问题的意见,吃了亏。都是一例证。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回顾——纪念“双百”方针三十周年》
【问题探究】在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过程中,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经验和教训?怎样认识“双百”方针的历史价值?(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设计子目“柳暗花明又一‘春——知识分子之春”旨在让学生明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知识分子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双百”方针重新得以贯彻执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迎来了新的春天。通过情境创设、活动探究等师生互动,认识新时期文艺繁荣的主要原因,理解文学艺术多样发展的特点,总结“双百”方针贯彻执行过程中留下的经验教训。体现课标要求,提升本课立意,并增强课堂生成意识。
[课堂结尾]笔者先赋诗一首:
“早春天气”百花开,乍暖还寒渐阴霾;
天涯何处无“毒草”,柳暗花明又一“春”。
然后出示以下材料供学生思考。
材料十三:1996年5月初,陆定一病危。儿孙去探视,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说:“……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讲话!……”
这是为党工作了70多年的老人,向党提出的最后遗愿。
——摘自陆德的博客
【设计意图】首先,把本课板书凝聚成一首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展示陆老临终遗言“要让人民说话……”,寄托他老人家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呼唤,也是对政治民主精神的期望。通过课件处理把它放大,突出主题,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著名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说过,文化史教学,是一种厚重的思想之学……是要靠丰富的底蕴、理性的境界、高尚的情怀和辩证的智慧去完成的事情。思想离不开人,文化史教学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活动,闪现思想的灵动,赋予政策以生命,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多样,引导学生以历史发展的视角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取向,还历史课堂以生机活力,还文化史教学以生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