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飞
1.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介绍,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类别判断。至于各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知识都将在相应的选修模块中进一步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该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更好地理解知识,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新课要求与模块学习结束时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比如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的化学知识,在前两章有了初步印象后,在后续所有单元学习中必须反复出现,反复应用,在必修模块全部结束时,才提高到期望的要求。在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时,有些内容是必教必考的,而有些可只教不考或者选教选考,有些则选教不考。根据教学需要而增补的内容一般不纳入考试的范围。
2.归纳综合,联结知识网络
相对于初中化学而言,高中化学更深刻地揭示了化学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在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注重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结合,并在各级考核体系中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举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和知识体系的梳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过于依赖老师,不能及时处理知识,其后果是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清楚,时间长了,便成了一团乱麻,觉得越学越艰难,成绩一路下降。因此,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在一节课、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与 原有知识建立联系,总结出适合自己记忆的规律性的东西,归纳综合,联结知识网络。如此,所学知识会自然形成层次分明,有机融合的知识体系成为日后备考的坚实基础。
3.培养综合素养,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
化学新课程、新教材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对以往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的同时,对凸显学科综合素养的内容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其净化与治理、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化学与生活、金属与金属材料等内容,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这些内容都零碎地分布在有关学习单元中,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新课程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集中处理,使之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和审视相关内容。再如,新课程在化学实验的要求上,更加重视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不再由教材直接提供,而是由学生结合实验探究的过程,自我发现、自我分析并归纳实验结论。显然,新课程在有关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表述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上,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提高。
在高中教学阶段,积极开展对义务教育化学新、旧课程内容标准的对比研究,针对当前高中化学因尚未实施课改而带来的课程内容方面的脱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层落实弥补工作,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4.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材重点、难点的突破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人体的五个感觉器官中,就记忆百分率而言,视觉占30%,听觉占20%,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可达68%。实验证明,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学生学习时,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
5.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6.深入探究学习,做研究型教师
化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新课程中每章都有探究活动。科学探究将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活动方式。教师要先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会进行科学探究,善于进行科学探究。若还按照舊版教材的教学思路演示,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这需要通过探究活动解决。因此,只有做研究型教师,才能教好新的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这对教师的科研素养、人文观念和创新精神提出了很高要求。经验型教师注重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抑制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在实施新课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