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军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而谈学习方法,那么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上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这样就能够不断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有一种收获般的喜悦感,更加精神振奋,乐此不疲地学习,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就成了一种乐事、一种必需。
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
1.正确对待学习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时,不要骄傲;遇到难题时也不要气馁。
2.营造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的信心就能保持;如果我能做的事,其他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信心就会更强。
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是自我价值存在的社会性、外在性的表现。对于所学的东西能够理解,自己常常比别人显得优秀一些,别人也承认这一点,赞赏这一点,还有比这些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吗?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二、注意教学方法
1.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自主活动、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在参与中有了更多的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活动真正深入开展下去,切实关注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性。
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倾听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自学等活动;观察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能否在获得清晰的指令时很好地完成活动,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重点考虑相关因素。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关键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重点考虑相关因素,利用高中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板块安排学生活动,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通过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知识,就可以揭开化学世界的奥妙。
3.在备课中教师要考虑相关因素。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考虑不同的学生主体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教材是学生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要精心备教材,挑选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在预设时要精心设计,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活动流程中会不断出现相关教学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引导,将教学预设有机融合在一起。
4.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确定下一步的活动方案。课堂预设总是由课堂生成完成的。相同的课堂预设往往出现不同的课堂生成。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人人参与,并能够有效思维,积极寻找答案。当学生将活动成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点评和总结。学生在活动中能否发展,是衡量学生是否有效参与活动的标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思维认识和课堂收获进行相关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思维,并学会自评和互评。学生只有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从活动中获得自信,发展技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化学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参与课题活动的有效性。
5.搜集学生参与活动的活动成果。每次学生参与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同学展示活动成果:既可以通过口头描述,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制作的视频软件,如教师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硝酸和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可以让1—2个学生上台板书的形式进行检测。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做好活动记录。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可制作或者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开发课堂观察量表,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课堂教学活动。
三、合理安排相关知识板块,安排学生活动
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适合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板块,教师有效利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1.教师要有效利用“拓展视野”板块,抓好学生活动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拓宽视野作为课题引入素材,巧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板块,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拓宽视野”板块中很多内容展示了化学及其技术的新成就、新进展,这些素材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这些探究资源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2.教师要有效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有许多化学实验,需要学生认真参与。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学生受益。
3.师生良性互动,交流情感。教师要遵循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规律,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在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讲授主导,还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活泼、生动,让互动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
总之,要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双方需要努力。只有学生真正参与有效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