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08 13:01苏宏雨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苏宏雨

当前,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化,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就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现状及其成因做简要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欠妥

虽然大多数教师应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不断创新,但仍存在一些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上充斥着“好不好”、“怎么样”、“对不对”、“是不是”等一些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将传统的“满堂灌”变相为“满堂问”。这样一来,一方面不仅使知识的智力价值“缩水”,同时也将教学内容破坏的支离破碎;另一方面该种授课方式呆板无趣,将师生之前的对话变相为问答,表面上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教师是以提问的方式将授课内容“灌输”给学生。

2.情境创设缺少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情境创设,大部分老师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授课时尽量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课题,但一些教师创设的情境缺少针对性,与授课内容偏离,不免让人产生牵强之感。

二、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1.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满腔热情感染学生、无限爱心唤醒学生、高尚人格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目以传情,情以感人”。比如对于课堂上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可以用温柔的目光表示激励,对于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学生,可以用善意的目光表示提醒,对于回答问题犹豫不决的学生,可以用自信的目光认可鼓励,对于回答问题正确、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用赞许的目光表扬称赞等等。此外,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要尊重、爱护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要让学生获得上进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研究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自己探究小明上学走哪条路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分析后,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这幅图的意思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課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如我见过的另一个范例: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师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教师事先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边角的特点。这时,组内的四个同学有的用尺子量边长,有的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有的记录结果。然后交流个人的看法,再由小组长集中每个同学的发现,初步概括出长方形或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精讲点拨,加以整理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的动手习惯

首先,阅读的动手习惯表现为动笔圈画,划注引思。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来不同的意义,也可以画出关键字或词以及句子,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

特别是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习惯,把初读题目时遇到的注意点圈画出来,解题时就会留个心眼,醒目的记号会提醒自己。如:“除“和“除以”的不同,其实只要阅读题目时把“除”字圈出来,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又如:解决问题时常常遇到单位名称不统一,如果学生能够简单的圈上几个圈,就大大降低了解题的错误率。可见数学阅读时,动手圈一圈、画一画的习惯既简单,又有效。

5.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如在教学“一位数乘除法”时,可以把简单的计算题设计成日常生活问题:“妈妈买了6条鱼,每条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帮木工师傅算一算做学校一个铝合金窗户需用多长的铝合金……这样,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意识的形成,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

总之,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后用心总结修改,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精心打造一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