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民营银行的试点将在中长期内进一步推动银行业分散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我国融资结构、促进银行业良性竞争和发展,可能会带来新的有生命力的金融业态。更为重要的是,民营银行被业界视作解决我国中、小、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希望所在。在随后出版的《决定》辅导解读中,设立民营银行的前提被进一步明确:“试点将会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稳步进行。”
上市公司 或捷足先登
2012年7月,国务院曾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从国家正式提出建立民营银行到2012年年底短短的5个多月时间里,已经有30多家上市公司对外宣布了正在筹建民营银行的计划。资本市场对此给予极大热情,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公司的股价大幅度上涨,其中苏宁云商在宣布申请成立民营银行后,股价已经从6月底的4.56元猛涨至10月份最高的14.33元。
2012年9月“苏宁银行”和“华瑞银行”通过了工商总局名称预核准;10月《中国证券报》发步了“民营银行牌照花落谁家及江、浙、粤各得两家”的消息,广州两家上市公司金发科技、御银股份随后公告,拟与其他民营企业尝试设立“广州花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该名称已经通过了广州市工商部门预先核准。除了金发科技、御银股份外,广州另一家上市公司佳都新太也参与了花城银行的筹备。
随后各路企业蜂拥而至抢注拟办银行的称谓。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显示,2013年以来工商总局已预先核准了13家民营银行名称,其中三中全会后获得核准的民营银行称谓就达到了8家之多,国家“放开民营银行”一度成为2012年三、四季度财经新闻的热门话题。到2012年年底,工商总局已核准了10家涉及银行的行名名称(股份公司):它们是腾讯申请的“腾讯银行”;苏宁的“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此外还有杉杉控股、香江集团、泛亚金控、雨润集团等民营企业集团纷纷加入了注册民营银行的“争先战”。当然在首张牌照的争夺战中,也少不了“争吃头口水”的浙江人。
民营银行 这样定位
与民营资本关心设立民营银行的具体条件和经营范围不同,中、小、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更关心的是民营银行能否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能否为它们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自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之后,我国已经有整整17年的时间再未批准成立新的民营银行。那么未来的民营银行会以哪种形式出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营银行呢?
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仅法人机构就已达3747家,资产总额达134万亿元,从业人员336万人。按照目前的现状,多一家银行少一家银行对国内市场与企业而言意义并不重要。如果民营银行依然传承于现有商业银行的“衣钵”,它的产生仅是增加了一家法人机构,多了几个银行网点而已,在服务对象方面不会和其他银行存在明显差别,民营银行也许是可有可无的。但是问题在于她要从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分得一杯羹,就必然要与国有或股份制银行的服务定位要有所差别了。
民营银行的重启,如果定位在中国的社区,其成长环境与市场空间就会大不一样。它的产品和服务就会更具有针对性。这一点目前我国唯一民营银行——民生银行完全可以予以印证。民生银行主营业务是50万到5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这是其他国有大行曾经不屑于进入的业务领域。为了一心一意做小微企业的银行,民生银行早在几年前已经基本放弃了房贷业务,这一点也是其他国有银行所不愿意割舍的。
民营银行未来应当选择的差异化定位应该是中国的社区银行。因为民营银行产生的意义,就在于改变目前银行与经济发展不匹配、不均衡的状况,填补我国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中、小、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他们提供更为贴切的业务品种,从而优化和完善金融体系、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
以转型促布局
根据我国金融体系的现实状况,积极实践各种组建社区银行的模式,除了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涉足民营银行鼓励其进入社区,将现有小型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不失为另一条捷径。目前城乡信用社已经开始了经营转型,江、浙、沪、闽、粤地区将在新型城镇化改造中,根据有关规定积极将城乡信用社改造成为社区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居民为服务对象,按股份制原则经营管理社区银行。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产权明晰、市场化运作原则,区别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重组模式。由于城乡信用社资产质量较好,民营资本进入意愿较强,通过适当的资本结构优化和机构整合能够顺利实现向社区银行转型。
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首先应解决信用社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沉重问题,采取先由农业银行或农业发展银行持大股的方式,完成股份化改制。在政府给予相关支持、资产质量得到改善、经营效益得到提高之后,将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改善股权结构积极向社区银行过渡最终实现转型。因各地经济基础经营能力不尽相同,将会在做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
在目前商业银行同质化的大背景下,定位于服务社区、小微企业、三农的民营银行,才可能是监管层认可的模式。据银监会公布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称,自然人可以发起设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身在农村的民营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可以放低至为5000万元。
实际上包括兴业、民生、中信、浦发、平安等股份制银行已经开始尝试社区银行业务,2011年不少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也开始试水社区银行。比如这几年杭州联合银行向社区银行的转型就比较成功,经过三年来对社区人群经营特殊模式进行探索,开出了首家金融便利店,专门在午休和晚上时间段营业,满足了客户下班后的金融服务需求,赢得了特有的市场份额。
让小企业不再为银行打工
民营企业申办民营银行,其意义和价值并不在于民营企业也能从高收益的银行业中分得一杯羹,更重要的是它们和民营实体经济的血脉相连,更加熟悉实体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能够接通市场的“地气”。在竞争中更了解民营企业的需要,更愿意给民营企业以支持,从而降低民营中、小、小微企业的财务成本,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摆脱劣势,争取更多的成功。可以这么说民营银行的价值应该在于:树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的经营理念,承担实体企业的经营风险,成为实体经济的“命运共同体”。这恐怕也是制度设计者的初衷所在。
目前我国有373家主流商业银行,96%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控股,或是由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共同控股,而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民营中、小、小微企业,其中却有95%被银行拒之门外。绝大多数的中资银行掌握在国有资本手里,长期以来政策壁垒使银行业获得了与其所承担的风险并不匹配的高额收益。而在中国5000万家小、小微企业根本是无法获得银行的融资服务,而不得不接受来自民间、地下更高成本的融资。即使是具备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为了获得贷款也不得不接受银行的各种附加条件,增加了融资成本,它们越来越感觉到是在给银行“打工”。由此就养活了一批资金掮客、高利贷的“吸血虫”。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存活率。民营银行将影响银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和风险,让“吸血虫”式的地下银行、影子银行失去生存空间。
由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逐步打破原有的格局已经是大势所趋。银行这个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有着“庄严感”的行业,将会随着民营银行逐步走进社区而走下“神坛”。
美国民营银行在社区
在资本运作成熟的美国,民营银行在市场定位、产权结构、政策扶持与金融监管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美国本土有7000多家银行大部分都是社区银行,分散在美国各个州。尽管资产不足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还没有超过11%,但其向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却占到全行业余额的近40%,使得社区银行在创造就业服务生活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社区银行就是美国常见的民营银行。她和社区客户的高度黏合,被称为“关系型的信贷”银行,表现为社区银行主要凭借对小企业主人品和可信度的评价、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测,以及通过以往的金融服务而获得的中小企业的收支记录,从而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是否提供贷款。美国社区银行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针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小到专门对13岁—17岁的社区成员提供指导性储蓄账户,大到对高负债社区成员设计有针对性的债务转换及清偿方案。当客户有较多资金需求时,社区银行就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社区银行往往会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如专门为学生设计的信用卡和学生贷款,以及根据客户的旅行需求来设计相关金融产品等。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总结,其社区银行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正确的市场定位、明晰的产权结构、强力的政策扶持与有序的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