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的导向性分析

2014-04-08 15:12曾欣瑜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导向性传播者流行语

曾欣瑜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昆明 650600)

新闻语言的导向性分析

曾欣瑜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昆明 650600)

新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传播者的组合,携带了传播者的意图,具有了导向性。该篇从新闻语言导向性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规范使用新闻语言三个方面对新闻语言的导向性进行分析。认为新闻语言的导向性是由于新闻这种特殊的传播载体决定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需要正确合理地把握新闻语言导向性这一特征。

新闻语言;导向性;意识形态

新闻语言是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是构成整条新闻的一个个零件。语言本身没有导向性,而新闻传播者通过对语言的组合使用,并附加了传播者的传播意图,因此新闻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具有了导向性。

一 新闻语言导向性的表现形式

新闻语言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国家级官方的新闻媒体上,因为其国家意识形态最浓,而且影响力最大。新闻语言的导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网络流行语与新词语通过新闻载体迅速风靡

2012年12月20日,在“汉语盘点2012”上,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和 “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在 “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中,分别有“十八大、钓鱼岛、美丽中国、伦敦奥运、学雷锋、神九、实体经济、大选年、叙利亚危机、正能量”入选。在“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入选新词语为“正能量、失独家庭、鹰爸、元芳体、表哥、莫言热、弹性延迟、甄嬛体、骑马舞、中国式过马路”。

在每一个入选“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和“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的词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本年度媒体报道的热点和重点,也是活跃在社会民间讨论关注的热点。

我们耳熟能详的“给力”,就是网络流行语通过新闻载体迅速蹿红的典型案例。继“给力”现象获得大家广泛关注后,更多的网络流行语被使用到了新闻报道当中,这些词语借助新闻报道一炮而红并迅速掀起热潮,这一现象每年都层出不穷。

在2012年度媒体热词中比较惹眼的一个词就是“正能量”,该词至今也活跃在不少新闻报道中。“正能量”本来是现代科学中一个天文词语,由于在近年的新闻报道和评论用语中大力使用,让这个原本处于“陌生化”边缘的词语通过新闻媒体的力量,成为了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新闻热词。

新闻作为一种权威的信息传播载体,其用词用语影响力非同一般群众的舆论力量。网络流行语与新词语借助新闻传播这一方式,立马在社会中火了起来。新词新语在新闻语言中的运用也成为了该词汇能不能火,或是有多火的风向标。

(二)新闻语言引发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关注

随着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台推出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一句“你幸福吗?”引爆大街小巷关于幸福的热议 。探讨“幸福指数”的老话题又成为当下的新热点。一段彻底解构“幸福”的对话:“你幸福吗?”,“我姓曾。”,更是火了,成为大多数人对生活现状的一种自嘲的表达方式。

在央视新闻强大的传播影响力的作用下,“你幸福吗?”本是一句朴实平常的语言,但在每天的新闻节目中多次的提问,平易近人而又朗朗上口,这句朴实的提问,已经超越了最初发问的社会价值,从而引发了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思考和关注。

二 新闻语言具有导向性的原因

(一)新闻语言的导向性依赖于新闻这一特殊的传播载体

新闻作为广大受众获知信息的主要渠道,在群众中有着较其他文体更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是官方新闻发布的重要平台。其覆盖面广、传播力度强、社会公信力高,不仅仅在社会民众中有着权威的影响力,在媒体同行中,也算是主要的风向标,是全国传媒机构的“意见领袖”。民众对央视新闻的关注、省级地州媒体对央视新闻的模仿学习,都使得央视新闻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引导性。

(二)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导致新闻语言具有导向性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提供信息安排和不同议题的安排,对传播者需要传达的信息进行“显著化”的处理,从而来影响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关注度和意见看法。同样的,央视新闻作为官方新闻发布,其新闻语言的导向性也非常显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宗旨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是国家机器里宣讲系统中国家意识形态最集中的新闻媒体。新闻事件作为官方传播载体而体现出国家意识形态的导向性,新闻语言在报道过程中就为新闻报道的导向性服务。

(三)海量信息时代需要新闻语言具有导向性

以互联网为主要依托的新媒体在传播新闻方面凭借方便、快捷、可自主选择接收和传播信息的特点,逐渐成为年轻人接触新闻的首选平台。但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信息鱼龙混杂,缺乏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而报纸、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出现时间较长,权威性较强,对民众的社会生活影响力较大。

另外,传统大众媒体传播环境比较单一,监管体系较为严密,而新媒体传播环境复杂,缺乏强有力的把关制度。这时候,传统大众媒体作为前辈,就会对新媒体的发展起到一种引导作用。 作为一种监督力量,大众媒体的新闻语言就更有导向性了。将新媒体中发起的新闻事件进行明确地意见引导,不仅是对新媒体环境的一种监督,同时也是对该事件的“官方表态”,形成舆论引导,成为新媒体无首群龙的“意见领袖”。

三 对新闻语言导向性的规范和引导

新闻传播机构作为政府传递意识形态的软性工具之一,起到监督引导社会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正确把握和运用新闻语言的导向性不仅仅是有助于新闻信息的传递,更是对意识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媒介进行意识形态传播,就是浸入到个体自我设计及互相沟通的环节,以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手段进行控制,这种槽中和控制是通过对媒介传播的内容、媒介语言和产品的规范化以及传播过程模式化来实现。媒介通过内容上的筛取和格式上的规法化,生产和传播着意识形态,最终通过媒介产品,散布到社会和个人。”我们不能忽略新闻媒体宣传的职能,不仅传递新闻事实的信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处在媒介覆盖面下的民众意识形态。“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而这种社会职责却是要通过各色各样的新闻语言来实现的:好的语用会强化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实现,而不良的语用却可能影响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所以,要发挥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新闻人的语言运用的‘把关’意识,严防语言运用中因‘言外之意’而在无意问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决定了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新闻语言肩负着传递新闻传播者立场、观点的任务,所以新闻语言的准确使用关乎新闻语言的导向作用。“要做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否则表意就不会准确,容易让受众误会。 ”比如说不使用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以免新闻内容失实或过于极端。

(二)新闻语言中不使用带有歧视色彩的语言

我国政府已经明确规定出来了在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大部分“禁用词”。新闻媒体机构作为权威的发声平台,其舆论导向不可小窥。在新闻语言中,对歧视性词语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对这一歧视性词语使用的“蝴蝶效应”。除了在新闻语言中禁止使用带有歧视色彩语言,央视还在公益活动《我的父亲母亲》中,为“老年痴呆症”正名。“痴呆”一词曾一度让不少患者和家属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样也是对这一患病群体的不尊重甚至是歧视。央视发起的这场正名活动,建议用阿尔茨海默病代替“老年痴呆症”,不仅是规范使用新闻语言的一个表率,而且也是对社会用语的一种引导,最终目的是传递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

(三)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与新词新语

网络流行语与新词新语在新闻语言中的使用,意味着该新闻传播者对这类词汇的承认。本来是源于网民自娱自乐的草根文化,一旦被新闻语言使用,其传播性质就变成了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也截然不同。不得不注意的是,如今的网络平台上有很多新词新语属于网民恶搞。例如在网络上,“xx哥”、“xx姐”、“xx叔”泛滥成灾,尤其在“周克华案”中,不少网民甚至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意指周克华杀人总是枪口对着被害人的头部。部分媒体在报道时也使用了“爆头哥”的称谓。这些“哥”既有褒义也有贬义,但无一例外都体现了网络的诙谐幽默和一种亲昵的态度。但是“周克华”案件是属于特殊事件,关注度也非常高。新闻媒体不应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迎合网友的娱乐态度,以一个娱乐化的称呼来报道严肃的社会事件。这样既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待新闻事件的不严肃态度,会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

所以,新闻媒体在使用新闻语言时,要时刻警惕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和新词新语。网络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视,不少网络流行语朗朗上口,诙谐幽默,感染力很强,容易在不经意间将网络表达带入新闻报道中。但是新闻机构不是个人言论的代表,其广泛的传播性决定了它社会性的一面,既要监督社会,又要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是传播者意识形态的一种显现的产物,代表着新闻传播者明确的意识导向,在新闻语言的运用中要注重对导向性的把握,以便更好地传达传播者的意图,形成良性的社会舆论引导,为传播者与受众搭建和谐的沟通方式。

注释:

①央视网科教台汉语盘点2012首页,http://kejiao.cntv.cn/program/ hypd/2012/index.shtml.

②姚坦.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的转向[J].湖北社会科学报,2012,(1).

③林新.应当重视新闻语言的隐形功能[J].新闻记者,2006,(11).

④欧阳霞.浅析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特点[J].今传媒,2011,(10).

[1]姚坦.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的转向[J].湖北社会科学报,2012,(1).

[2]林新.应当重视新闻语言的隐形功能[J].新闻记者,2006,(11).

[3]欧阳霞.浅析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特点[J].今传媒,2011,(10).

[4]央视网科教台汉语盘点2012首页[EB/OL].http://kejiao.cntv. cn/program/hypd/2012/index.shtml.

[责任编辑贺良林]

Analysis of orientation of news language

ZENG Xin-yu
(Institute of media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600, China)

the news language in use proces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communicators, carrying the intention of the communicator, has guiding. This paper from the orientation of news language forms, causes and regulate the use of news language three aspects on the guidance of news language analysis. That the direction of the news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news of this special kind of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communicator, need to correct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language guide.

news language;guidance quality;Ideology

G21

:A

:1008-9128(2014)04-0105-02

2013-10-17

曾欣瑜(1989—),女(彝族),江西万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导向性传播者流行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冰、酸剌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导向性
巧借 流行语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