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2014-04-08 12:39邬玮玮
航海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乘务专业人才邮轮

邬玮玮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一、引言

国际邮轮产业自20 世纪80年代至今,以年均8.6%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高于国际旅游业4%的整体增长速度。[1]近年来,随着欧美市场的日趋饱和,亚洲和中国市场成为邮轮产业的新增长点,意大利歌诗达邮轮、新加坡丽星邮轮、美国嘉年华邮轮、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等世界知名邮轮公司开辟了以香港、上海、天津、厦门等城市为母港的不同航线。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统计,2012年,中国内地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285 艘次,同比增长8.8%,接待邮轮出入境游客66 万人次,同比增长31.9%。其中,从中国沿海城市出发的国际邮轮全年达到170 艘次,同比增长19.7%。[2]中国迎来了邮轮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成为重要的国际邮轮目的地和出发地。面对百年一遇的产业发展机遇,需要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储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然而,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匮乏问题逐渐凸显,从业人员思想、业务素质、整体水平上还存在问题,邮轮企业引进和储备人才不足,这些不利因素都成为阻碍邮轮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邮轮本身是浮动的度假胜地,邮轮旅游方式和旅客特征对于邮轮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海上的五星级酒店”,邮轮服务又有着不同于星级酒店的特殊性。

一是劳动密集性。邮轮岗位人员包括以船长为首的邮轮航行团队和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酒店服务团队,其中以后者人数为多。如新加坡的丽星邮轮公司平均每艘邮轮配有约1000 名员工,邮轮的乘客与员工比例大约为2.2∶ 1,有的甚至达到1.5∶ 1。

二是服务多元化、全面性。邮轮上的岗位有100 多种,邮轮面向不同国别的不同职业人群,提供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疗养美容、旅游观光等各种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服务性岗位涵盖了演艺人员、厨师、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前台接待员等,每种岗位要求的技能和素质都是不一样的。

三是品质特殊性。邮轮旅游作为一种高端的旅游方式,是旅游消费中的奢侈品,意味着旅游产业的升级。高端旅游的崛起标志着旅游发展到一个向质量为本转变的新阶段,丰富了旅游产品,游客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观光。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游客更崇尚个性旅游,邮轮旅游必须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

四是行业国际性。邮轮公司开辟了诸多跨国、跨境的邮轮旅游航线,邮轮作为国际性的旅游度假形式的载体,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因此邮轮旅游带有强烈的国际性的多元文化色彩,邮轮服务专业人员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化视野。

基于以上分析,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除一般的旅游知识外,更需注重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培养。

理论层面:邮轮专业人才需要具备邮轮理论素养,掌握旅游学和邮轮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邮轮各主要对客服务部门岗位的服务流程、服务方法和服务艺术,具有较丰富的中外民俗、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服务礼仪知识及营养保健的基础知识,具备外语、计算机能力[3];由于邮轮旅游依托于海洋,因此邮轮服务人员还需熟悉海洋环境,掌握海事法规等海洋相关知识。

素质层面:邮轮乘务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员工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邮轮的多元文化背景也需要员工提高人文素养;邮轮服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的品质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热爱邮轮事业;能适应较长时间脱离陆地和家人、朋友的生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能力层面:邮轮旅游的国际化背景需要邮轮服务人员具备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良好的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较强的艺术表现与文化传播能力、熟练的邮轮服务技能及日常管理能力,面对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并具备海上安全方面的技能等。

三、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邮轮旅游发展的瓶颈在于专业人才的短缺。目前国内开设邮轮专业的高职院校仅十余家,在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课程体系不成熟,没有统一的规范

邮轮教育是个新兴事物,许多高职院校在开设专业时缺乏与世界知名邮轮公司的交流与合作,也未做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界定,课程的堆砌、拼凑痕迹较重,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犹如“大杂烩”,课程体系尚未成熟[4];邮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等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未遵从行业发展的规律,与行业也存在一定脱节。

2.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邮轮旅游专业都设立在旅游管理学院,专业师资由原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转型而来。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但没有经过邮轮专业培训,邮轮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欠缺,势必影响教学质量。[5]亟待加快培养掌握国际邮轮领域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成果,具备国际邮轮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适用的专业教材与教学资源库匮乏

我国的邮轮产业起步晚,体制机制不健全,针对邮轮方面的研究比国外落后40 余年,尚未建立起全国性的邮轮产业数据库,因此无法取得第一手行业数据。而目前市面上适用于高职教育的邮轮教材较少,无法真实展现邮轮产业现今的发展状况,而学术界针对邮轮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邮轮经济、邮轮产业、邮轮旅游方面,而对于邮轮专业人才培养的涉猎较少,在邮轮理论研究方面仍处于新兴阶段。部分相关专业图书是由国外教材翻译而来,与中国实际情况联系较少,无法适应当今邮轮市场的发展需求,不利于高职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

4.实践基地欠缺,工学结合教学体系难以实现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实践性极强,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与良好的素养。然而,由于邮轮国际性的特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条件,实现“课堂教学+邮轮实践”的工学交替模式较为困难。首先,准入条件高。国际邮轮乘务人员在船上工作必须有四小证、海员证等证书,并且需要系统注册、出入签证等,手续繁琐。其次,受航次影响。国际邮轮的航线较长,海上航行时间多,航次不定,也难以做到规定时间内的工学交替。

四、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关于促进我国邮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重视人才,抓好有关专业队伍的建设。人才培养是邮轮业发展的关键。”面对良好的邮轮产业发展机遇,培养高质量的邮轮人才已迫在眉睫,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土的国际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1.以社会需求为坐标,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

目前,天津、上海、杭州、广州、大连等邮轮业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中有十多所院校已相继设立“邮轮管理”“海乘服务”“邮轮乘务”等专业,也有些院校与国内外邮轮专业机构联合开展国际认证的职业资格培训,如丽星邮轮集团与上海南湖职业学校联合推出了“云星国际邮轮管理专业”,课程结束后,学员将获得由丽星邮轮集团和南湖职业学校联合颁发的证书。[6]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搭建以高等教育为主、岗位培训为辅的国际邮轮教育结构,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掌握必备的邮轮相关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相对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岗位培训能很好地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支撑,缓解当前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既可以使非邮轮专业人才的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也可以使有志于从事邮轮工作的非邮轮专业人才通过短期高效的学习进入邮轮行业中来,作为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拓展。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设计高职邮轮专业课程体系

邮轮旅游教育必须要有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课程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调研国际邮轮行业需求,[6]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实施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云星国际邮轮管理专业的设计源自全球认可的澳洲“Australasina 酒店管理学院”的大纲和“澳大利亚质量培训基准体系”,除开设礼仪、沟通、服务技能课程外,还开设大量的英语口语训练课,同时还增加了邮轮安全、海上救助等课程;而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则非常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开设插花、茶艺、古琴等一系列素质拓展课程。课程设计应根据市场需求,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和教学信息,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入学—实习—就业的闭环模式[7]。

3.以行业组织为依托,以国际化视野组合师资

通过建立邮轮人才培养联盟,以行业组织为依托进行人才培养。2006年成立的中交协邮轮游艇分会(CCYIA)是邮轮和游艇两大行业相关单位和资深人士自愿结成的国家级行业非盈利组织,与多所高职院校有着紧密的合作,在邮轮领域人才交流方面开展多元化活动。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培养国际化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根本保证,在师资的培养上,在校的专业教师可通过参加行业学术交流、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打造“双师型”师资;学院也可引进具备国际邮轮企业工作经验或海外留学背景,同时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发展能力的老师重点培养,并从邮轮企业中聘请兼职教师,聘请行政、行业、企业高管等担任高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及兼职(客座)教授等。

4.以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开发邮轮专业教材

针对国内邮轮课程资源匮乏等问题,应大力开发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组织编写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教材,邮轮乘务专业的教材首先应突出职业化的特点,以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强化邮轮专业的理论性与应用性,注重能力培养,同时有机结合典型案例。在教材建设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国际邮轮课程资源库的建立,将教材、课件、案例、习题集、实训手册等相配套,体现集成性,即一体化。

5.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邮轮专业教学中,真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在邮轮专业人才培养中,邮轮企业是最终用人单位,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要想更好地实现邮轮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建立学院与企业双向参与的良好的沟通机制。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自2009年与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开展合作以来,现已为其开设员工岗前培训课程25 期,输送邮轮乘务人员630 余人。歌诗达邮轮中国实训中心就设立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内,这对于学院邮轮培训的实践教学非常方便。目前,部分院校正在尝试设立“订单班”,探索“订单+培养+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邮轮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通过面试选拔,在毕业实习环节以预分配的形式派遣邮轮乘务专业的学生到邮轮上实习。

五、结语

邮轮乘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特色供给与邮轮市场人才需求的成功对接,高职院校应以邮轮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托,掌握人才需求动态,建立适应邮轮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加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力度,深化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互动与合作,创建新型高等邮轮教育的模式,使人才培养规格更加适合社会需求。

[1]中国邮轮经济[N].第一财经日报,2013-08-30.

[2]我国海洋旅游正向休闲深度游转变[N].中国海洋报,2014-02-24.

[3]赵 玲.高等院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2):57-60.

[4]杨 杰,刘 艳.邮轮旅游日渐升温人才助推产业发展——谈中国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意义[J].世界海运,2010(12):53-54.

[5]王 璐.厦门邮轮旅游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31.

[6]刘 艳,吴肖淮.邮轮旅游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279-280.

[7]刘 浩.国际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12):58-61.

猜你喜欢
乘务专业人才邮轮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