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消费信贷领域商业银行面临挑战

2014-04-08 08:57陆金芳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消费类消费信贷金融服务

陆金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特别是依靠消费需求拉动,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以上业已明确的政策,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勾画了完整而明确的路线图。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无论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是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都显示出了我国市场空间巨大,处处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然而,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出消费对经济的巨大拉动力,却是当前亟须探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扩大内需最重要的是扩大消费需求。商业银行在拉动消费中能做什么?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当前还面临哪些瓶颈?未来业务拓展的亮点在哪里?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消费金融将成银行利润增长源

我国拉动消费离不开银行消费信贷的支持。事实上过去几年银行在拉动消费方面已经做了积极尝试,未来会有更多的动作。根据《经济参考报》最近数据,过去十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与此相对应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8万亿元增长至18.4万亿元,年均增长达16%。2001-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万亿元至6万亿元,每两年迈上一个“万亿元”的台阶;2005-2007年每一年即迈上一个“万亿元”的台阶;2008-2011年每年即迈上2-3个万亿元的台阶。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翻一番,达到32万亿元。随着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消费总规模将再翻一番达到64万亿元。聚焦前景,十八大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将直接带动我国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实现双飞跃。

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立足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才能真正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据美联储统计,去年9月份美国消费信贷总额为2.7372万亿美元,(其中用于教育、休假和购买汽车等方面的非周转性信贷余额为1.8852万亿美元,用于信用卡消费的周转性信贷余额为8520亿美元)其消费信贷总额约为其GDP的18%。而根据我国央行统计,2011年末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为88777.8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77%。从比重上看我国消费信贷总额占GDP比重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统计的消费信贷并没有包括住房按揭贷款,我国的消费信贷口径如果也不包括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13607.42亿元,占GDP的比重则仅为2.88%。目前,我国对消费信贷总额占GDP比重虽然还没有提出明确目标,但即使按照消费信贷总额占GDP比重达到美国比重一半的水平去预期,我国消费需求声称的前景也将十分诱人,银行业的消费信贷业务增长空间将非常巨大。

二、商业银行应大力支持消费行业

《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1-2012)》指出,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持续,消费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银行业应把握机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服务领域的金融创新,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虽然在短期内我国银行业消费信贷定价水平不高,风险绩效不明显。但从长期看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业务成本低、长期资产运用比率高的优势。

当前商业银行对消费类行业金融服务尚未给予足够重视,授信总量和行业授信占比,都与投资类行业差距较大。对消费类行业的优惠授信比重,一般只占全部授信业务的35%-45%,剔除住房按揭贷款、批发行业中大宗交易贷款(煤炭、石油及其制品批发等),与内需消费紧密相关的零售行业贷款、住宿餐饮贷款,消费信贷的规模基数增长比较有限。但是目前已经有商业银行逐渐尝试和创新消费金融,比如民生银行的商贷通、光大银行的小微分期采购卡、招商银行的生意一卡通等,信贷投向开始向消费类行业倾斜。以交通银行为例去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主要投向资源、民生消费、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及农业等领域,以上行业贷款增量占境内客户贷款增量已经超过了40%,民生消费成为银行重点倾斜领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三、如何拓展消费行业的金融服务的建议

1.定位消费行业范围。商业银行应围绕食品饮料、餐饮住宿、娱乐服务、批发零售、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医药生物、物流配送等消费类行业展开金融服务。这些行业属于“十二五”规划支持且成长性看好的行业,正在形成规模化、集群化、产业链效应,有利于涉及授信产品并做好授信风险防范。我国新一轮消费增长的机会主要在中小城市,目前高速增长的消费类产品有婴幼儿奶粉、服装、家用电器、高端白酒、家具、家居用品及护肤品。但食品饮料行业意外事件屡屡发生,某个产品质量事故或事件就可能引发行业危机,前几年的乳制品三聚氰胺事件即属此例。对食品饮料行业授信时,要关注产品质量安全等意外事件的影响。

2.圈定业务区域。除继续扩大一线城市消费类行业外,重点布局二、三线城市消费类行业。随着二、三、四线城市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购买能力越来越强、购买热情提升,更愿意增加消费支出并进行消费升级。同时近几年一、二线城市副中心及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业态兴起,商业地产供给大量增加,大型商业逐渐扩展二、三线城市市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渠道,无疑会进一步刺激消费业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拓展模式上,应以这些城市的产业集聚区、商贸物流园区、重点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开展服务,实行小企业批量开发模式,使产业链条不断向核心企业的三级、四级甚至五级、六级小微型经销商或供货商延伸。当前我国消费行业的整体情况是中、小商业银行拓展消费类行业金融服务较为积极。建议大中型商业银行审批业务边界应当适时向分行一级机构放开,集合行业专业优势和全行网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城市选择上除了在固有大城市消费类行业开展金融服务外,应大力拓展中小城市消费类行业金融服务,尤其是当地营业网点应进一步扩大行业金融服务范围。

3.划定企业客户。实施差异化客户定位,服务于成本最低、速度最快并获取最大收益的客户。选择经营产品价格稳定、供应渠道稳定、销售稳定的客户。锁定产品原则上以大宗、高流动性、价格稳定的原材料以及耐用的产成品为主,以及对保存条件要求不高、便于移动和控制的产品为主的客户。优先切入大型生产基地、供销链式化客户、有分支机构的全国大型连锁业或经销商、大型卖场、商圈内的零售及服务业,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农业生产基地等。在客户营销上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集成并深度挖掘客户信息、交易习惯、消费偏好等数据,对客户价值进行分类,开发和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从“融资中介”转向“服务中介”,从客户端获取最大综合收益。其中住房按揭贷款是个人消费乃至银行个人贷款的主要形式。目前商业银行除继续发展住房、汽车贷款外,也开始创新其他消费贷款品种,拓展新的消费贷款领域。比如小额贷款卡、信用卡分期付款等。面对的客户从大中城市扩展到农村。今后消费贷款的产品及领域要进一步拓展到旅游、文化娱乐、体育等消费领域,加大消费贷款的覆盖与深度,以专业化方式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4.创新整合产品。对产业链融资模式方面,除运用银行票据、法人透支、流动资金贷款、人民币保理等传统产品外,应广泛开展国内信用证、贸易融资项下供应链融资产品。对于非供应链融资模式,依托商业功能综合运用小微采购卡、信用卡分期偿还等零售业务手段,根据流通企业、消费者的需求综合运用不同的产品,提高客户营销度。在传统信贷业务基础上,综合运用信托、租赁、基金、现金管理等多元化产品,加强“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平台建设,为企业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企业和个人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提升了金融整合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及资本盈利能力。打造商业银行在该行业金融服务的品牌,促进存款、中收等多项业务快速增长,全面提升综合营利水平。

5.注重风险管理。由于消费类客户多为个人和小微企业,银行要依靠商业圈和链式融资缓释授信风险,针对客户的经营方式,关注客户信用,加强贷后管理,重点关注客户经营性现金流,将经营性收入作为授信准入的前提条件,以及贷后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没有经营性现金流或者将授信挪做他用的,或联保担保较为集中的,应当审慎授信或者提前预警风险,做到风险可控,处置得当。

猜你喜欢
消费类消费信贷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消费类电子制造企业精益成本管理模式探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8)
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节能设计及趋势分析探讨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