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湖南长沙410205)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王杰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湖南长沙410205)
在综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知识结构和发展策略基础上,整理出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主线:培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情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方案;问题
去年,湖南娱乐频道“实习调解员”节目,报道了湖南凤凰农村某小学支教过程,看后叫人心酸:一间只有5步长的教室,裸露的墙砖、破烂的桌椅,却挤着30多个从学前到小学1、2年级3个学段的学生,所有课程由1个教师全包。如此现状,教育公平何时才能实现?理论上证明,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推行教育信息化,对偏远农村来说是何等困难!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可是,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小学,教师普遍缺乏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许多学生还没有摸过计算机,所以,教育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教育部2012年3月正式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2-2015年,初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012年12月28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上线试运行,该平台提供了10种服务应用模式,其中“同步课堂”模式主要就是用于帮助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网络协作教研”模块提供了3种基于网络的教师教研模式。可见,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建设在加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平台的作用以实现平台建设的初衷,尽快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关键。农村小学散布在村寨各处,数量众多,且对农村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小学教育信息化,那么,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重中之重了。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界定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个本土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王卫军在其博士论文中定义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1]。李娟等从能力构成角度定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所具备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实施和信息化教学研发的理论与实践”[2];王文君等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包含六种子能力: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协作教学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3]等。南国农、李运林、祝智庭等先生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一节介绍“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4],可以看出南先生等是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育技术能力”视为等价概念的,因此,我们认为,直接沿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四个维度“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来定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较规范。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知识结构
2012年,何克抗先生在《电化教育研究》第5、6期上连续发文介绍了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AACTE)于2008年提出的TPACK模式,这是一种“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是整合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三种知识后形成的一种新知识形式(即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5]。
2012年,王卫军博士在《电化教育研究》第5期上发文,阐述了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三层次知识结构“知识基础: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技术知识;知识主体:信息化学科知识和信息化教学法知识;最高知识层次:信息化学科教学知识”[6]。显然,第一层次知识(知识基础)是具有学段属性,教育部颁布的各学段教师专业标准已经作了明确规定。第二、三层次包含的三个知识模块(信息化学科知识、信息化教学法知识和信息化学科教学知识)就是TPACK所指的“新知识形式”,只是这里的“技术”特指“信息技术”,它们构成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知识体系。闫志明,李美凤等在TPACK基础上提出了TCPNet(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网络),认为只有学科、教学和技术三类知识组成的三要素环才是最优的教师知识结构[7]。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
陈向明先生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很难将学术界的教育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8],他们主要通过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实践理论来促进专业发展。之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利用学得的信息化教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还没有纳入教师日常思维结构中。乔伊斯发现,只以理论学习方式,5%的学习者会将新的技能迁移到实践中;而以理论、演示、实践、反馈和指导方式,则有90%的学习者会将新的技能迁移到实践中。因此,顾小清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行动学习框架”[9],参与的教师以行动者、问题解决者、研究者的角色投入,在行动中学习,为行动而学习。
王俭教授认为“校本机制是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10];郭绍青教授也认为“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真正使校本培训收到实效,是当前校本培训中面临的问题”[11];梁琪等在兰州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出了“立体化培训资源支持的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课程平台支持的校本培训、网络学习平台支持的自主学习、专家巡回指导等形式有机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12]。汪晓东博士研究发现“对教师信息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瓶颈,改善教师的信息行为,不仅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由之路。”“信息行为是指当信息用户有了确定的信息需求时,以各种方式对所需求的信息进行寻求、传递和使用的行为”[13]。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应该从规范教师的信息行为开始。
依据教师发展的阶段理论和农村小学教师特殊性,以“培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情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为主线,构建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四级”实施方案。
(一)以培育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情意为线索,实施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建议校本培训以各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一般应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或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依据初级培训教学大纲组织实施。这样做有利于改变目前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小学只能开设少量“信息技术”课程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以至于被边缘化的被动局面,促使他们走到教育信息化的前线,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的应有作用。
(二)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为线索,开展校本研修
这个阶段的培训、学习活动可以在高师院校(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母校)的教育信息化学者指导下,由校本信息技术教师组织实施,进一步激发校本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为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更加凸显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在教育信息化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高师——中心学校联合体为纽带,以发展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为线索开展行动学习和“网络协作教研”
高师院校教育信息化学者与农村中心学校教师建立合作研究共同体,既可便于高师院校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学者有机会接触小学教学实际,让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指导小学教学实践的指南,同时,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有利于避免“回退”现象的反复上演,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
(四)以激发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为线索,稳定校本机制,巩固高师——中心学校联合体,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网络协作教研”为主要形式,引导农村小学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行动研究
惰性是人的本能,要想让行动学习和研究成为农村小学教师的自觉行为,必须要有政策的激励和专家的及时帮助,未来十年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蓝图已经绘就,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关键因素,基础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呼唤专家型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此时高师院校教育信息化专家必须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这也是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真正有效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小学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知识
从宏观层面,针对中小学教师群体,探索信息化教学知识体系的共性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是,从微观层面,针对小学学段,具体到小学课程,探索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的个性持征却少有研究。但是,这个问题却是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必须重点突破。
(二)有效转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激发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热情
农村小学教师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加之农村小学生家长普遍不重视小孩的教育,致使农村小学教师普遍缺乏改革开拓意识。所以,如何帮助农村小学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激发其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动力还有待研究。
(三)如何在农村小学教师中推行“行动学习”
农村小学规模小、教师少,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困难。在行动中学习本是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间缺乏竞争,教师晋升机会也不多,教师们容易安于现状,所以,如何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树立信心,进而推行“行动学习”是一个难题。
(四)如何推动“网络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
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教师的业余时间大多花在了牌桌上,会上网者也大都是看看娱乐视频或玩玩“偷菜”之类的游戏等,只有极少部分教师会自觉地利用网络搜索教学资源、与人交流教学经验等,所以,如何引导农村小学教师转变工作、生活方式,规范信息行为,进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网络协作教研”上来更是一个难题。
(五)促使农村小学教师萌发教学研究意识
走出习以为常的“舒适地带”需要勇气和毅力,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农村小学教师业已形成的“教书匠”定位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如何激励农村小学教师勇于克服惰性,培养教学研究兴趣也是一个难题。
[1]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2]李娟,张家铭.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7):107-111.
[3]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67-74.
[4]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8-36.
[5]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 (5):47-56.
[6]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7]闫志明,李美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网络——信息时代教师知识新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 58-63.
[8]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39-50.
[9]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个行动学习框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0]王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机制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3-47.
[11]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6):58-61.
[12]梁琪,滕涛.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115-120.
[13]汪晓东.从教师信息素养到教师信息行为[J].开放教育研究,2012(4):26-35.
On the Development of E-educational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WANG Jie-we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A principal clue about developing e-educational ability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wa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knowledge fram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educational ability.The clue includes goodwill,application ability,practical ability and research ability of e-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areas;development of e-educational ability;plan;problems
G625.1
:A
:1674-831X(2014)04-0010-03
[责任编辑:胡伟]
2013-11-14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BA083)
王杰文(1962-),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