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湘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以土家族织锦为例

2014-04-07 21:28:44李倩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织锦土家土家族

李倩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长沙41020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湘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以土家族织锦为例

李倩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长沙410205)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视域看,湘西土家族织锦应构建起版权保护体系,促使产业良性发展;建设高水准织锦作坊,走上高质量产品道路;有效利用高校资源,加强织锦从业人员培训;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加大织锦的宣传力度。

土家族织锦;产业化;版权保护体系

湘西土家族织锦民间俗称“打花”,主要有土花铺盖(土家语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其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完美,原理之科学实属罕见。西兰卡普多以丝、棉、麻为原料,一般以红、蓝、青三种颜色的丝、棉、麻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色丝、棉、麻线为纬线,用古式织机、挑花刀(竹、牛骨制成)采取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手工挑织,在我国各种织锦中是独一无二的技艺。目前流传下来的西兰卡普传统造型图案多达200多种,大多以大写意的手法设计出丰富饱满的纹样,配以均衡对称的构图。湘西土家族织锦以图纹命名,但“名存形异”又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图纹题材涉及到动物、植物、生产生活、抽象几何等七大方面,其图纹种类的数量是全国少数民族织锦中罕见的。湘西土家族织锦自晋唐成形以来,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集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工艺体系的基本特征,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同时,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原生性、代表性、文化艺术性、民俗人文性、科学性。

一、湘西土家族织锦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一)湘西土家族织锦的版权保护不力,复制模仿现象严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老少边穷地区,目前经济相对落后,因为受到经济的制约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湘西土家族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工作己经十分困难,在区域品牌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两方面用力不多,致使湘西土家族织锦的精华作品很容易被复制。模仿加工湘西土家族织锦的成本低,为了逐利,不少企业开始无序竞争,非理性竞争导致湘西土家族织锦价格低廉,由此又带来粗制滥造的弊端,这种恶性循环正损害着湘西土家族织锦产品的健康发展。在品牌保护方面,目前“湘西土家族织锦”这一区域品牌尚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版权保护方面,湘西土家族织锦申请外观设计专利者寥寥无几,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查询,湘西土家族织锦只有6项外观设计专利,其中花垣县杨达胜有四项,花垣县李钧翠有三项。

(二)湘西土家族织锦小作坊式的生产存在诸多问题

1.产品设计环节在图案开发中没有找到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点。现在普通顾客倾向于接受现代图案作品,而专业人员喜欢传统图案作品。湘西土家族织锦在图案的创新设计开发中没有找到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的点。

2.管理和体制跟不上。多数土家族织锦传承人和管理层没有受过专门的管理培训,土家族织锦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经营缺乏高层次人才,在“经营性传承”方面做的不够,比如围巾、手提袋等单品没有在销售方式上实现突破,没有单独设立湘西土家族织锦围巾店、湘西土家族织锦手提袋店。没有通过公司网站、专门的网上购物平台等方式提供方便的湘西土家族织锦订货服务。

3.土家族织锦所需的织锦原材料供应不足。土家族织锦的产品作为人们近身接触的纺织品,它的原料选择是很严格的,要求是丝、麻、棉等天然材料以及新技术织造的绿色材料,但是现在出现了膨体纱、晴纶等充斥市场的局面,土家族织锦村的丝、麻、棉等天然材料供应不上。

(三)缺乏有文化传承意识的专业织锦艺人的培训

湘西土家族织锦文化是土家族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土家族织锦文化元素是值得我们现代人进一步挖掘的,以求得传统工艺得到现代审美的认可,得到大众的接受,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审美标准、生活习惯、风土民俗上较以前有了不同,土家族织锦这种古老的手工艺的传承出现了危机。湘西自治州目前仅有叶菊秀、刘代娥、黎秋梅等少数几名土家织锦方面的传承人。土家族织锦产品需要创新设计开发,而织锦艺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对土家族织锦图案、色彩、民俗、风格、蕴意、神话等元素深入的挖掘与利用不够。

(四)宣传力度不够

现在普通的土家织锦企业都是依靠政府创造的条件,参加国际国内的相关博览会、展销会来扩大宣传土家族织锦。但还不够,湘西土家族织锦作为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它的整体宣传更要以一种美丽的形象出现。目前蕴含了土家族织锦要素的湘西电视剧或电影精品很少,而且这些电视剧或电影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不能让观众对湘西土家族织锦充满兴趣甚至迷恋。一些蕴含了土家族织锦要素的湘西电视剧或电影精品在电视台播放不够频繁,向观众进行宣传不够。湘西土家族织锦村没有自己的土家族织锦文化宣传片,在网上能够搜到的关于湘西土家族织锦的视频也寥寥无几,宣传力度有待加深。

湘西土家族织锦在本土的宣传力度也很不够。土家族织锦精品畅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总产值近2亿元,但是没有很好地占领作为土家族织锦市场大本营的湖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我们长期以来把土家族织锦定位为旅游产品,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实用产品,它可以和湘绣一样被湖南的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

二、湘西土家族织锦产业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构建湘西土家族织锦版权保护体系

2012年7月,全国首个土家织锦行业协会龙山县土家织锦行业协会成立,制定了土家织锦行业规范和技术质量标准,使土家织锦行业有了“龙山标准”。为了保证土家族织锦的质量,湘西其他县也应该建立土家织锦行业协会。在此基础上,还应构建起湘西土家族织锦版权保护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鼓励织锦艺人的创新意识,避免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织锦创新企业的利益。湘西土家族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版权保护体系至少由三个层面组成:

1.商标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是以“地理标识+遗产名”的形式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实际也是区域品牌名称。区域品牌不能作为企业商标进行注册,但可以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应充分利用其命名方式的特点,打造文化产业的区域品牌,形成产业集群。比如以湘西土家族织锦行业协会为主体注册湘西土家族织锦证明商标后,凡要使用“湘西土家族织锦”这一名称的织锦企业,均需要行业协会审核发放《证明商标准用证》,这可以有效避免外地土家族织锦产品冒充湘西土家族织锦产品,打击假冒伪劣,塑造土家族织锦区域品牌的良好市场形象。

2.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从2011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给黎成风12份摆手舞等图案的土家织锦外观设计专利证书至今,具有黎成风外观设计专利的产品价格翻了3倍,2011年销售额突破两百万元。其他的土家族织锦艺人也应该将自己的土家织锦外观申请设计专利证书。

3.著作权的保护。湘西各个县法院可组织部分法官深入少数民族村寨,宣传讲解有关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并义务为土家族织锦艺人查看、分析在经贸交往中订立的相关合同,提高土家族织锦艺人的法律意识。

(二)建设高水准湘西土家族织锦作坊

1.在产品设计环节上,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进行艺术创新。龙山科技部门做的非常好的一点就是派出科技特派员,研究土家织锦新技术、新形式,传承技艺同时又注入新的元素。据统计,龙山土家织锦已发展到丰富多彩的艺术壁挂、床上用品、民族服饰、包袋、鞋子、窗帘、地毯、玩具等120多个品种,获得各种专利58件。在数码时代,湘西土家族织锦艺人还可以通过电脑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并利用三维打印设备,制作出物理模型,再据模型以手工完成艺术创作,“让民艺自身带动自身”这个想法得到应用。

2.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可以建设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的乡镇,将这些村镇打造成集传承、研究和销售于一体的湘西土家族织锦村。龙山县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好,龙山县将零散的个体织锦户整合起来,提供小额贷款,成立公司,建立土家织锦基地,产品进入广州、深圳、北京、武汉、上海等地市场,远销欧美、韩国等地。

可以鼓励土家织锦代表性传承人开设技艺传习所。通过建立大型集体企业传习所,抓好产品色彩、形状、图案等方面的设计;加强管理,请专门的营销团队来搞好销售,要让传统技艺走出去,立起来。龙山县苗儿滩黎成凤的土家织锦传习所是做的最好的,它加大了对土家织锦色彩、形状、图案等方面的创造和革新,传承技艺时更是传授精髓,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其他土家织锦传习所也要甩掉“物美价廉”的尴尬,树立重视自主创新、保护精品产权的新风。

3.自给自足,确保原材料选择的严格。为了保证丝、麻、棉等天然材料以及新技术织造的绿色材料的供应,鼓励农民种桑养蚕,培育棉麻优良品种,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问题。

(三)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加强专业型土家族织锦艺人的培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一环是专业型人员的培养,专业型土家族织锦艺人的培训可以走联合高校拯救土家族织锦之路。可以在全县在校中学生中遴选土家族织锦苗子,挂靠省内相关美术院校,由县财政每年拿出资金进行培育,培养高素质织锦艺人。在湖南特别是湘西的艺术院校设实验点,在美术系开设土家族织锦课程,并逐步让其成为全校学生公共选修课。通过将湘西土家族织锦传承人聘为学校荣誉教师,一方面让其在高校实施土家族织锦教育,另一方面请其培训在岗教师,通过对现行教师的在岗培训,提高教师的湘西土家族织锦文化素养。实验点操作成功后再在湖南其他各个艺术院校有序推开。

(四)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加大土家族织锦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

可以在湘西各个县分别建立土家族织锦特色展馆、生态博物馆,将收集、整理的各个时期的土家族织锦传统纹样的实物陈列于固定的展馆展出,并结合民间艺人的制作讲解,让游客了解湘西土家织锦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制作特点,使土家织锦文化能在保护区之内适度开发,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家织锦传习所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实地展示,传习所还可以播放一些蕴含土家族织锦因素的民族歌曲,充分展示湘西土家族织锦。

每个湘西土家族织锦村也可以花大力气拍好自己村镇的文化宣传片,宣传片应该围绕自己村镇的土家族织锦展开,在电视台和互联网播放,让湘西蕴含了土家族织锦的农村文化品牌走出去。还应该拍摄蕴含了土家族织锦要素的湘西电视剧或电影,比如通过土家传统手工工艺西兰卡普制作该电视剧或电影的服装和服饰,让观众一睹西兰卡普服饰的风采。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铁血巴人》就是通过土家族织锦制作该剧的服装和服饰,展现了土家族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让观众一睹西兰卡普服饰的风采,这是很值得湘西土家族织锦在宣传过程中借鉴的。

总之,土家族织锦的版权保护不力、土家族织锦小作坊的生产方式、文化传承人少和宣传力度不够是湘西土家族织锦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构建版权保护体系、建设高水准织锦作坊、培训专业型织锦艺人和加大织锦宣传则是在现有条件下湘西土家族织锦产业化四个最有效的对策。土家族织锦作为湘西普及面最广的民族民间工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业化道路是湘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研究湘西土家织锦产业化的对策对于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案例意义。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Western Hun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Sights:A Case Study of Tujia Brocade

LI Qian
(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copyright protec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Tujia Brocad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High-standard workshops should be built to guarantee high-quality products.College and university resources should be used effectively to promote brocade workers’skills training.Culture protection should be coordinated with tourism,which can enhance the publicizing of the products.

Tujia brocade;industrialization;copyright protection system

G124

:A

:1674-831X(2014)04-0107-04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4-01-26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2YBB068)

李倩(1980-),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织锦土家土家族
瑶族织锦
土家族情歌
土家摆起来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4
土家摔碗酒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0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织锦古韵(七绝)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35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土家美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