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攀
(湖南科技学院人事处,湖南永州425199)
如何利用报纸评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中国青年报》2008年青年话题版为例
杨攀
(湖南科技学院人事处,湖南永州425199)
从《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版选题、内容及写作等方面来看,报纸评论在坚定青年爱国思想、塑造正确的三观、勇敢捍卫正义真理等方面,对青年学生影响甚大,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媒介。
《中国青年报》;新闻评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院校
《中国青年报》于1999年11月改版时,设立了专门刊登社会各界意见的新闻评论版“青年话题”。该版面所在版次是第二版,每周二、三、四出刊。在发展初期,“青年话题”走的是“草根”线路,“小嘴”说话,在普通公民尚缺少充分机会自由发言之时,“青年话题”俨然一个让公众说话的言论广场。此外,在思想的表达、题材的选取等方面,“青年话题”版一直追求与众不同,价值在于,它不仅包含着新闻媒体和读者对求新求异的追逐,更重要的是:“思想进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使我们停在原地。”[1]《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在价值判断上为公众搭建起一个公开的论坛,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丰富。为更加深入仔细的解读“青年话题”版的内涵和特色,本文以2008年的“青年话题”版为对象,通过分析其选题、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探讨报纸评论对青年思想影响及其利用其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题材广泛
1.政治方面
作为一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大报,《中国青年报》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体现党的重要思想、部署、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声音,也对社会热点、国际时事等做出及时中肯的评价。如《有限政府没有无限责任》、《警惕“房地局”变成“腐败局”》、《国务院大部制改革当成基层改革典范》、《排除领导讲话必须正确的风险压力》等文,都是从最近发生的一件也许鲜为人知的小事中提炼出一个独特的观点,进而上升到较高的政治理论高度,从全局出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2.经济方面
经济问题在整个社会中至关重要,青年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该版面对此问题也十分重视。选择了各类前沿、混乱、无理的经济现象予以评论。在《竞相“填海造城”的隐忧》中,作者就即将呈现在杭州湾中的“海上人工岛”的规划提出了某些想法和质疑。《金融危机与世界格局大博弈》、《美国救市中国救奶?》、《经济低迷的美国对谁都没好处》等诸多文章,都选取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经济话题进行评论。
3.文化方面
在《中国青年报》的读者群中,青年一直占据着很大比例,在阅读类型的选择上,较多地关注于涉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的题材。“青年话题”版也将这类选题作为主导之一。如《新闻要真实宣传更要真实》、《学术自由不是向学生灌输政治观点》、《历史影像化之后,还剩些什么》、《屈原不只是爱国主义象征》以及许多与教育紧密相关的言论,都是与青年息息相关的话题。
4.社会方面
“青年话题”版的作者不是固定的专家学者或名家大腕,而是各个阶层的群体,因而能表现不同阶层、层次的群体的生活和思想。《“艳照门”足以让每个人兔死狐悲》、《让孩子在义工精神中受益终生》、《到底是哪些人“看病最不难最不贵”》、《无人接听,官员电话公开有何意义》等,这些有关社会方面的言论围绕社会生活中颇为读者关注的事件、人物指点评说。话题文章不浅不深也不俗,易为读者阅读和接受。
就一家媒体而言,确定什么样的选题,往往体现该媒体的评论理念,主动意识和组织策划能力。选题多元化,广泛化是“青年话题”版选题的重要原则。自创刊以来,他们和公众一起见证和评论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申奥成功、SARS、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刘涌案、医疗改革、房价暴涨、反垄断、超女、重庆钉子户拆迁等等,在每一次的新闻事件的背后,都有来自不同阶层,不同人的观点和声音。它们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由众多普通人的视角看待社会发展的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小我”成为事件表达的主角。
(二)根植民生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宣传民声是“青年话题”版的根本特点。该版十几年不改作为青年读者“意见广场”的内容特色,不因这些普通青年读者的声音不“精”不“尖”,不够全面不够圆润,而放弃他们,另攀高枝。也只有这样来自普通读者的稿件才能真正贴近民众,反映民生。
在《草根靠什么实现自我救赎》中,作者援引了大量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的热点时事,如重庆钉子户的权利得到一定保护,山西洪洞县黑砖窑得到曝光,厦门PX项目无法上马,西丰县公安上京拘传记者成为丑闻,天门城管打死魏文华备受关注,广州枪杀医生真相得到某些呈现,被判无期徒刑的许霆得到重审,追县长签字被拘留停职的校长得到县长的道歉等,来论证草根群体依靠自身的团结以争取应得的权益和话语权。文章中的一段评论说出了它的价值:“这些重大的公共事件,无一不是引发了汹涌的舆论潮,无一不是引发草根之间团结在一起的契机,团结的力量推动真相一点点呈现,事件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正义得到一定的伸张。这并不表示去年是多事之秋,相反,倒是可以说明由于草根之间的团结,才使得民众比以往获得更多的真相和话语权。可以这么说,草根靠彼此的坚强和不屈,凝结成的这种力量,让弱势群体相信公平正义的最终实现。”[2]
(三)“青年性”突出
“青年话题”版之所以广受喜爱,首先是因为它从高高的讲坛上走下来,深入到生活的最底层,深入到青年包括关心青年成长、关注青年社会、与青年人联系密切的广大读者中间,站在他们的角度观察社会,思考问题、体现生活,切实体现着深刻的青年性。在选题上照顾青年的关注特点,在内容上考虑青年的思想倾向,在语言上与当下社会结合,在思想上与青年的成长阶段一致,这些,都从各个方面保障了该版面具有突出的青年特点,典型的青年思维特征。如《74.7%青年感觉小语种招生有地区歧视》、《“腐败青年”应引起高度警惕》篇,都反应了青年在成长中的问题。其稿件从题材上、主旨上坚持以社会中的青年和青年中的社会为主要反映对象,兼顾其他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其舆论宣传在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爱国思想是主导
“青年话题”版的所有评论都只有一个根源性原因,那就是爱国。正因为爱国,所以担忧,所以对这个社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各陈己见。大到国际关系,中到国内政治经济,小到家长里短,都是一个人爱的体现。这些问题的良好沟通和解决,是一个人良好生存的精神条件,更是国家强盛的保证。《中日差距从幼儿园开始》、《几粒扣子事关中国文化软实力》、《“我们还不是一个体育强国”的说法很理性》、《以大国的自信应对火炬传递》、《别以爱国的名义做丑陋的中国人》、《谁都不能剥夺懦弱者爱国的权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等文章都从一些社会上不太受关注的小事中提炼出了发人深省的道理,抒发了媒体以振兴中国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二)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立言
一个媒体,只有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呼吸一起喜怒哀乐,才会真有长久的生命力。在《农民工猝死隐匿着怎样的人生图景》一文中,作者指出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是:没有休息的权利,没有谈判的权利,没有退出的权利,在文末疾呼“在承受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韧性,其最后的底牌,不过是以自己的生命发出呐喊:救救农民工。难道,这就是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现状?”[3]这样的文章,真切的为农民工的权益和生存现状呐喊,自然也就深得民心。《寒冬中,11个幼小生命随风而逝》一文,就陕西省定边县一小学四年级女生宿舍因煤气泄漏导致12名女生集体中毒,11人死亡这一事件,作者指责我国部分贫困地区的政府建立了很多“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安全温暖的学习环境[4]。类似的文章在“青年话题”版中比比皆是,其主旨都是揭示社会上的弊病,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为民请命,从百姓的角度揭示民间疾苦,充分体现了其博大的气度胸襟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三)观点锐利明确
首先体现在文章标题上,相当锐利,不同于一些文章的内敛含蓄,而是直接在标题中表明文章评论的中心,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2008年的“青年话题”版中,大部分文章标题都有这个特点:《评价政府工作,请利益当事人回避》、《期待政府像上市公司那样公布年报》、《警务工作应多些日常化少些运动式》、《抵制家乐福:真情可嘉,理性不足》、《学籍比户籍更重要》、《“大国办奥运”说得真精彩》等标题共同特征,都是直截了当地点明论题,有的放矢地概括中心,在读者心中留下自然利落的深刻印象。其次体现的文章段落首句,以及文末。这样的写法便于阅读,简明扼要,毫不含糊的写出个人的观点。
(四)风格积极劲健
健康有力,积极向上,可谓是该版面文章风格的主要特点,当然也是该报纸的整体特点。对于一些社会事件,文章不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而是昂首挺胸、积极主动表明自己的态度。《应聘不敢谈“薪”,社会不需这种理性》一文,说的是当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找工作不敢与用人单位谈论薪水问题。作者从法律角度切入,指出“大学生应聘求职,实质上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从民法规定的精神看,双方意思是否真实,是民事行为构成的要件之一。大学生应聘不敢谈‘薪’,显然不是真实意思表示。而招聘单位对应聘不问薪水高竖大拇指,赞扬为‘理性’,不是什么善举,而是乘人之危。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的‘双向选择’,嬗变为用人单位单方意思表示的‘单向选择’了。”[5]明确支持大学生在找工作中与用人单位谈论薪水。
(五)语言生动时尚
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力量,总是站在社会潮流的前端。该版面借助文学、修辞、流行语等手段,使文章标题富有文采。如《师洋长技以友洋》这一标题就借用了中国近代史时期魏源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新“牛郎织女”》引用中国古代神话典故;《教不致用,怎能学以致用?》运用了回环反复的修辞手法。同时,文章的写作内容中,也运用了诸多的当下流行词汇。如《成长软实力向世界说明中国》中,很好的运用了“软实力”这个新词语,表达“运用成长中的文化力量,像世界说明中国”[6]。《粉丝:一个鼓励自虐的商业名词》一文,深入解读了自己对当下流行的“粉丝”这个词语的认知,表达了对日益流行的粉丝文化的担忧[7]。
(六)情感充沛真挚
青年人的成长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重感情。该版面也切合这个年龄段的读者特点,在文章的主旨选用、文章的内容关注以及行文的气势上,都体现出对情感的关注,以及文章情感气势的充沛。5·12地震爆发时,“青年话题”版中就刊登了许多团结民心,鼓励士气的文章。冯雪梅的文章《灾难只会让生命更加坚强》,仅从标题就可以读出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从容不迫的气度。另有《冷冰冰的屏幕载不动许多情》一文,表达了对新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情感表达的不习惯的担忧。
(一)坚定爱国思想
青年的选择里包含着国家的希望,该版面的评论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对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是极佳的思想引导。比如对于中日关系的认识问题,人们时常会走向极端恨的方向,该版面《日本人对中国没好感,不必太介意》一文中,对66.6%日本人对中国无好感这一问题,提出中国人要冷静看待,理性应对。最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中国建设得更美好[8]。这不仅是对青年的爱国情感合理疏导,而同时又稳定了社会,发展了生产力。在当今这个经济决定一切的时代中,爱国不是一种冲动的浅层次的感性情怀,而应该是深刻的在对社会和国际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的一种有效行动,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管理好自己,在发展自己的同时,社会得到发展,最终,让整个国家强盛起来,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地位,这才是长久的爱国之道。
(二)塑造正确的三观
中学时代,学生们接受的知识和观念,基本上都是比较固化的,上大学之后,不在父母身边,无人日夜耳提面命,加上忽然一下子会发现这个世界和之前观念中的世界并不相同,而大学目前的辅导员制,导致一个辅导员无法同时对几十个学生的心理有深入细致的把握和有效指导,这样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很容易被自己看到的浅层次的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所干扰和影响。利用青年学生们喜欢看的《中国青年报》,来引导他们的思想,自然是容易获得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其“青年话题”版,所包含的思想含量高,观点鲜明,充满正能量和积极健康的力量,如前所述,从选题侧重、语言表达、风格习惯、思想倾向,都比较适合青年学生这个群体,比较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好好利用这个报纸评论的媒介,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很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勇敢捍卫正义真理
人类不断的发展,就是为了要拓展更多的自由空间,摆脱外在世界的束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公认的人类的正义和真理,那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走向长远。公平、正义和真理,是世界上每个民族都在追求的价值。处在人生精神境界抉择期的青年学生,对于这些人类的终极标杆,到底该何去何从,这对于学生自己,对于一个民族、国家都意义十分重大。高校在这个时候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为学生们描绘和指导一个光明的方向。《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版,刊登了诸多彰显公平正义的言论,这对于思想迷茫的青年来说,极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其中一些对社会中草根阶层的关注、对文化、政治、经济现象的解读,都给对世界认知不深的青年学子,以拨云见雾的指点。有效利用该版面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青年学子们体会到这个世界不仅真的有公平正义和真理,而且,那些宝贵的价值就在自己身边,甚至就正承载在自己身上。
[1]马少华:冲突与宽容的言论生态——中美报纸言论版的比较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2(3):40.
[2]夜行者.草根靠什么实现自我救赎[N].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2008-01-26.
[3]胡印斌.农民工猝死隐匿着怎样的人生图景[N].中国青年报,2008-09-18.
[4]魏文彪.寒冬中,11个幼小生命随风而逝[N].中国青年报,2008-12-04.
[5]惠铭生.应聘不敢谈“薪”,社会不需这种理性[N].中国青年报,2008-12-09.
[6]李鸿文.成长软实力向世界说明中国[N].中国青年报, 2008-06-10.
[7]魏剑美.粉丝:一个鼓励自虐的商业名词[N].中国青年报,2008-06-24.
[8]王锦思.日本人对中国没好感,不必太介意[N].中国青年报,2008-12-10.
On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Comments of Newspapers:A Case Study of“2008 Youth Topic”Edition of China Youth Daily
YANG Pan
(Personnel Faculty,Hun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ongzhou,Hunan 425199)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opics,contents and writing of the“Youth Topic”Edition of China Youth Daily ,we can find that newspaper is the major media for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firming patriotic thought,constructing correct outlook of life and insisting on truth and justice.
China Youth Daily;comments on new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641
:A
:1674-831X(2014)04-0076-04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4-06-0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YBA100)
杨攀(1980-),男,湖南益阳人,湖南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