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学专业本科生素描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07 18:33乔国锋
关键词:美术学物象素描

乔国锋

(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素描不只是在工具上区别于其它绘画形式的一个画种,也不单单是造型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而是构成油画、雕塑、建筑以及其它绘画种类的源泉和本质,是一切科学的根本。”(米开朗基罗语)。所以美术院校以素描为造型艺术教学的基础,艺术大师们也一直把它视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这足以说明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多数学生对素描认识不足,导致在素描学习中走入误区,因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学习素描的目的、意义

素描通常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足见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性。从西方古典大师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严谨扎实的素描功底,素描不仅是他们收集素材的重要途径,更是他们艺术创作的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素描逐渐演变成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其自身的造型语言、自身的结构规律、自身的力度与表现形式等,都体现了素描艺术的魅力,这正是我们学习素描的意义所在。作为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素描不仅是为了获得基础的绘画能力与教学技能,而且素描也是认识事物形体构造、掌握明暗分布规律的重要途径,通过素描学习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素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分析、认识事物,进而表达自己的观念、思想,这就是我们学习素描的目的。因此,对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掌握素描造型的规律,以便适合于将来的教学及艺术创作的需要。

二、当前美术学专业本科生素描学习的误区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加入到美术高考的队伍中,受招生体制影响,各个中学的升学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高中美术教师费尽心机开辟“捷径”以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考出“好成绩”。像记单词一样,素描学习成了“死记硬背”的模式化教学,多数学生石膏几何体、静物都没画过,就直接开始了头像训练,致使大部分学生除了“会画”头像别的便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长、教师的急功近利思想,另一方面是美术考试形式及评分标准的模式化,使考生有了“捷径”可走。由此,一部分幸运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由于高中阶段“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限制了学生观察、分析、组织事物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固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较长时间内延续高中阶段的“模式化”学习方法,而大学素描课程内容及形式与高中阶段有很大差别。所以,一部分学生在素描学习中出现了极度不适应的现象,追求速度,忽视质量成了他们素描学习中的不良症状,部分基础弱的同学面对复杂形体时几乎无从下手,素描变成了描摹、拼凑物象的方式,这种现象在大一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千人一面,概念化的画面效果成了素描课堂上的常见问题,这种状况几乎成了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素描学习中的通病,如此下去,其结果不得不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当前素描学习中诸多问题的根源是由于学生对素描的认识不足,观察方法不正确,缺乏表现动机,以至于千人一面,表现形式单一。认识源于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表现事物的前提。在高中阶段“模式化”的素描教学方式中,很多学生对于物象的认识是不清晰的。教师只告诉他们要这样画或那样画,背会即可,但他们多数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画或那样画,除此还有没有别的表现方式,这是高中阶段学生很少考虑的问题。因而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高考素描学习中对于描绘物象的结构关系、明暗规律只需背会即可,而根本不会去研究其结构的来龙去脉以及不同光线下的明暗变化。也就是说在进入大学之前多数学生便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只需按老师的意图背会有关考试物体的画法及明暗规律、结构关系即可,很少有人会主动观察、分析研究物象,久而久之这种被动便成了习惯,习惯于临摹,习惯于凭记忆作画,而缺乏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固使很多学生在素描学习中更多关注事物表面的光影而忽略其内在本质。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导致观念上的局限。长时间的“模式化”练习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单一,在对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追求方面意识淡薄,缺乏想要尝试多种表现形式的动机,从心理上不敢寻求突破,或是害怕打破现有的模式而无所适从。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除了作者的认识、观念驱动外,不同类型的工具材料也是实现多种表现形式的物质基础,如炭笔、毛笔、钢笔、圆珠笔、色粉以及不同类型的纸张都可尝试运用。对不同工具材料的选择偏好因人而异,教学中没有严格要求学生使用某一种工具材料,但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是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认识事物的体现;熟练掌握不同工具材料的性能,也是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同时对于不同表现形式的尝试,也能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及探索精神,通过多种尝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

三、对美术学专业本科生素描学习的建议

(一)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1]德加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素描写生中观察方法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才是正确的?通常认为“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科学的、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在素描练习中要“全面地看、比较地看”。然而,看什么、如何看却是我们作画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大千世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美好的事物,但这美又要通过我们眼睛的观察才能被发现,所以我们在素描写生中同样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表现的前提,审美的前提,只有我们认真地观察才能发现物象传达给我们审美的东西,比如我们客观看到的是一棵树或是一个人,但我们主观意识到的并不仅仅是现实的客观形象,而是由树或人传达出来的形式感——即由线条、色彩、明暗、结构等一系列表现因素共同传达的深层内涵,这便是一个画家所要发现的。客观事物传达给我们的东西很多,但也并不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对我们都是有用的,是需要选择的。只有那些和我们画面发生关系的才是有用的。所以,在平时的素描学习中,不仅要学会看,更重要的是去发现,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找适合我们表现的内容。我们所选择的是对我们画面有用的因素,是最能表达艺术形象的那些东西。如毕加索所说:“我不探索,我只是发现 ”,发现依靠什么?当然是那双与众不同的眼睛。因为“眼睛对自然的观察不是一种消极的接受,而是一种有选择性的积极探索”[2]。艺术家在对事物观察的过程中提取有利于我们表现的因素,再把这些因素经我们的大脑加工,由手重新组织、编排到画面之中,使之成为艺术形象。因此可以说,发现既有源于自然又有高于自然之意。

所以,素描首先不是怎样画的问题,而是怎样看的问题。一开始就要从整体出发,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体会。只有多观察、多理解才能使我们把握客观物象的造型规律。你所表达的正是你所看到和认识到的,它是艺术家个人对自然的选择和绘画观念的体现。因此,对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生活中训练我们的眼睛,带着探索的精神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只有看的活,才能画的活。

(二)注重客观神态的表现

在基础性的素描练习中,研究客观物象的构成规律是十分必要的。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及其构造规律。其次,我们要在客观形象的基础之上运用艺术的手法去重新安排、组合、改变客体的自然形态,使客观物象变成艺术形象。因此在素描课程中要求要有一定的长期作业,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观察、理解、表现对象。这就要求作画者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能够处理好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抓住物象的神态气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把自己对对象的认识表达出来。与素描创作相比,我们写生借助客观因素的要多一些,以便我们能深入地了解对象。但绘画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再现对象,而是通过个人的感受表现对象,传达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作画过程中既要依赖于客观物象,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素描不仅仅是作为再现手段表现客观事物的原貌,而是突出表现这一目的。再现是表现的前提,如果不能再现,表现便无从谈起。关键是如何去再现,是被动的描摹还是积极的探索?二者有质的差异。我们在写生中研究人体结构、形体、比例、透视、动态等,是为了让我们获得理解和感受对象的依据,把握事物的客观神态。但这并不是要我们像医学解剖一样记住每一块肌肉,也不是要我们把所有的细节都画出来。绘画不是要像石膏翻模一样把对象原版复制下来,而是在把握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使我们获得表现对象的灵感,使自然界原已存在的美通过绘画展现出来,使客观事物艺术形象化。

(三)强调主观意念的表达

素描是眼、手、脑三者密切结合的劳动,通过观察客观对象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因素,从而积极主动地扑捉形象,再运用艺术的手段去重新提炼、概括、变化、组合这些自然形体,使之具有艺术价值。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脱离客观物象而凭主观意志去随意组织、变化,在艺术创作中,这对于一个有很高艺术修养的艺术家来说是可行的,他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对于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讲,完全抛开客观物象而凭主观臆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会使画面空洞无物。我们知道,绘画艺术重在表达思想,作品中既要有艺术家的主观意念,又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但是这种模仿是主动、积极的,是有心理体验和精神倾注的一种模仿,也就是把客观的形转换为主观意象的造型。素描写生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既不能只强调客观,也不能只强调主观。我们对物象结构规律的把握,是基于心理体验的表情结构,而不是解剖结构;是在把握客观神态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念。因此,我们对客观自然形态和生理结构的重新安排与组合,是指在尊重客观感受的前提下“物为我用”,充分发挥主观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融主客观为一体,即“物中有我,我中有物”。

造型是每一幅作品的基础和支柱,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是创造的结果。素描造型不仅仅是对客观物象形体结构的准确表达,更重要的是在于艺术创造——即将客观形象变为艺术形象。素描造型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取舍、组织、变化的过程,重在强调艺术家主观意念的表达。绘画艺术不是以客观真实为标准,而是以客观真实为启迪,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物为我用。我们应该在尊重客观感受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去重新安排和组合客观媒介,使画面包含更多更深层的审美价值。比例的准确不是我们表现的目的,反映内在的精神才是绘画的本质。

(四)树立整体的作画意识

好的艺术品总是表现在把握整体的大关系上,而不单是好的细节刻画。画面诸要素的和谐,形式表现上的统一感和精神表现上的一致性,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这就是绘画中要求的整体。

面对对象,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的结构、形体、动势、虚实、黑、白、灰等,其次才是细节,就像我们在一定距离外能认出自己的熟人一样,给我们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这个人的大的轮廓,而不是他的五官或是身体的其它细节,这就是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的方法。培养整体感不仅是素描学习,也是其他绘画学习的核心所在;不仅在写生练习中如此,在提高审美能力与艺术创作中更应如此。不论是起稿阶段还是深入刻画阶段都不能忘记,只有看的整体才能画的整体,通过画来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整体意识。整体观察驾驭的是对象大的比例和特征,它贯穿作画的始终。因为在深入过程中局部和细节逐渐具体化,处理好它们之间的主次、前后、繁简、虚实、强弱等各种关系是很不容易的,要反复的、多方位的比较、调整才能使整体感更加充实和丰富。所以我们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要不时地回过头来调整整体关系,不至过于注重细节而忽视整体。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所选择,大胆舍弃多余的细节,始终把画面的整体性放在第一位,可见素描整体性的把握既是一幅画的灵魂也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素描需要从细节入手,但表现的却是整体的形态。

综上所述,科学的素描学习方法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要在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素描基础训练。只有打下良好的素描功底才能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忽视或否认素描基础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此外,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认真观察、分析、领悟,在把握事物客观神态的基础上做到“物为我用”,进而强调个人主观意念的表达。

[1]隋丞,张澎.素描独立语言[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11.

[2]吴宪生.素描教学新论[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1:35.

猜你喜欢
美术学物象素描
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学科简介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作品赏析
武汉素描
素描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作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