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渗透

2014-04-07 18:33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传统

于 超

(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趋向融合,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化思潮对于中国本土的影响也是日趋扩大。现在中国设计的面貌呈现风格大同、视角单一的特点,其设计缺少民族文化特征,没有根基,国人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其结果必然是没有竞争力,最终失去市场。究其原因,乃是所谓的与国际“过度接轨”,造成民族文化严重缺失所致。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人们对自己历史的探知和对自己先人文明的崇敬,逐渐发展为开始对自己的民族元素进行模拟和创造”。[1]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伟大的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自成一体,别具风格,在这一文化宝库中,有着我们取之不竭的艺术资源。中国的“民族元素”是蕴涵着传统艺术价值的文化符号,凝结着民族传统内涵,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和精髓。中国民族元素大致包括外部形态、精神内涵和文化渊源三个方面,外部形态是指具体的事物以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涵指的是具有一定外部形态的物体,所散发传递出来的内在精神;文化渊源是指民族元素所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文化背景。如:中国狮子、中国龙、凤、麒麟等吉祥物;中国的书法、国画以及瓷器、陶器、铜器等工艺品;中国的刺绣、服饰、中国红等等,都具有各自的表现形态,散发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蕴含着浓厚的中国韵味。中国的传统民族元素具有着强大的独特魅力,必然给当代中国设计带来新的设计观念和风格。

一、当前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局面,随着物质与精神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国内设计人才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的高校设计艺术教育也出现了繁荣景象,各地的高等院校从美院到师范、理工、农林等等,纷纷开设起艺术设计专业。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设计领域的进步,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滞后,教学内容的薄弱,师资人才的素质等等,造成了教学质量的滑坡,学生专业素质不足。

现在中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是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和一些专业课程来实现的。这种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传统文化艺术的讲授过程中,一方面对于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关系认识不足,讲课内容抽象空洞与设计实践相脱离,没有将设计专业思维融入教学中。学生缺少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实践训练,设计意识的专业素质的培养不够,造成了理论与设计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于民族元素系统深入地挖掘和研究,学生没有领会其精髓,在应用实践上往往只是抄其“形”,而无其“神”,在设计中对于民族文化元素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生搬硬套,而缺少对文化内涵和内在精神的挖掘。“在学习和研究民族传统美术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或者说是各取所需。如:学习服装设计的主要关注的是纹样和纹样的构成,学习陶瓷的主要关注器型和陶瓷的表面装饰。因此,在学习和借鉴民族传统美术形式上,往往摆脱不了‘仿制’和‘挪用’的惯性。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继承优秀的传统民族艺术形式,最重要的是认识和掌握传统艺术的精神实质、审美规律、表现规律,并贯彻于实际的创作中,继承的最终目的不光是延续,而是为了创新。”[2]第三方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强调西方的设计文化和标准,盲目追从“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设计潮流,过于追随国际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和风尚,对于本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学生在创作中,大多是对于西方艺术设计形式的借鉴与模仿,缺少深入系统地学习与研究我国丰富的传统民族元素,其艺术设计作品存在艺术技巧单一、设计形式简单重复、缺乏个性、精神内涵肤浅以及文化品位偏离的状况。

如何更好地将民族元素渗透到设计专业的课程中,让学生领悟到民族文化的真谛,在学习实践中融入民族文化符号,设计出蕴涵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是学校与老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以民族元素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教学

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对于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设计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肩负起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职责,把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渗透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将中国民族风格作为高校设计教学的主旋律,以传统民族元素作为设计的灵魂,把现代化的创新作为设计目标的教学观念,渗透到艺术设计教育中。

(一)建立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设计发展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各具特色、多姿多彩,都融入了历代国人深邃的智慧。诸如: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民族色彩,博大精深的书法水墨,巧夺天工的各种工艺造型,独具一格的建筑空间类型等等民族元素,堪称当代中国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有其产生与发展的经济与文化背景,都有各自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内涵。一个脱离文化根基的设计作品,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失去其精神价值,剩下的只是肤浅的视觉化表现形式。缺少传统民族元素的艺术设计是没有灵魂与前途的,所以走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设计发展之路是中国设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中国设计不但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科学和设计理念,更要继承与发展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中国设计必须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与支撑,因此艺术设计教育要把繁荣本国民族文化作为发展目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充分融入民族文化,将民族元素渗透到设计风格中。使设计专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的设计特色,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而又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国设计师。

(二)建立以民族艺术元素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首先要在教学实践中以科学系统的方法渗入民族文化,分析其成因,总结其内涵,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学习传统的民族艺术,激发起学生对民族元素的兴趣。在艺术理论课程中,除了中外设计史和中外美术史之外,还应开设一些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理论课程,如:中国古典文学、儒家学说、老庄哲学等传统文化经典。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知和领悟到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逐步提高文化功底与修养。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深入了解民族元素的文化寓意,从各种民族元素中挖掘资源、汲取灵感,将其创造性地应用到当代的设计实践中。学生只有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以本民族文化作为发展基础,才能创造出既有现代性又有传统性的艺术设计作品。学生不但是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学习者和继承者,更是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开创者和创造者。

其次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艺术理论课程要与设计实践课程相结合,要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在不同的艺术设计课程之间寻求民族元素创造性应用的方法与规律。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交互性,理论课程、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要相互联系、互相呼应,使民族元素在不同课程中,前后联系、步骤清晰地融入到设计实践课程中。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体系中,一般包括平面与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与材料三方面,可以在基础课程中融入民族元素进行教学。通过对于传统艺术元素进行系统的基础性学习,并对其精髓进行提炼,诸如基本纹样、传统色彩、构图形式、造型特点等元素。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产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增进对于民族元素与地域文化的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注入文化资料准备。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将民族元素题材的应用性课题融入到课程之中,重点研究民族艺术形态的运用方法,把民族元素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提炼简化、直接借取和分解重构。

第三,需要增设一些关于国际上前卫的设计潮流以及民族学和社会学相关的选修课程,从中洞悉国际性与民族性、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的对比与联系,以培养学生多元化和与时俱进的设计艺术理念,锻炼学生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和方法。

三、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意义

艺术设计反映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现象。“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这是至今以来人们所共知的概念。设计是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物和环境”。[3]艺术设计必然存在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并在设计作品创意中体现出特定文化的特点。一个好的、高水准设计作品一定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特点。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和特点,民族文化特点也体现了本民族的内涵与特征。民族文化表现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文化信仰、历史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等等的融合,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被深深印上民族性的特点。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不同民族的文化面貌也可通过其创意和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风格体现出来。民族元素是民族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经过千百年来的应用和具体化,再次被抽象总结形成的概念。民族元素作为民族识别的标志,更是民族认同的感情诉求。“中国美学的阴柔与阳刚之美,与西方美学的优美与崇高有类似或相同之处,但我们强调这些范畴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有许多根本差异”。[4]中国的设计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人需要的发展之路,这不但是民族精神和心理的需要,也是当代中国设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在与国际化的艺术设计潮流的交融中,中国设计只有充分地吸收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将其继承和发展下去,才可以真正地立足于国际设计界,真正做到国际化的兼容。

传统民族元素是一个发展的范畴,随着时代的演变,它会不断地吸收新的文明因素,持续不断地进行渗透、组合、裂变,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不同的历史时代、民族地域和文化必然会造成不同的传统元素,今天的传统也就是昨天的创新,今天的创新将会发展成为未来的传统。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至关重要。

四、结语

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需要立足于民族文化,把中国民族风格作为高校设计教学的主旋律,挖掘和利用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设计元素,建立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人才。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迅猛。民族文化的存在状况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方式,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文化的衍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艺术,充分融合消化的过程。在设计艺术教学诸方面广泛融入各类传统民族元素,从中汲取营养,提炼其精华,吐故纳新;在教学观念上,注重中西并举,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民族性与时代性相互融合。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注重“融会贯通”,力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渗透到现代设计理念里面,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养分。以中国的传统民族元素作为设计的灵魂,把现代化的创新作为设计的目标,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生命力,被民众所喜爱,让世界所接受的设计作品。

[1]李枫.陈设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46.

[2]肖本建.浅析“传统民族艺术”对设计艺术教学创新的启发[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126-128.

[3]荆雷.设计概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14.

[4]周宪.思想的碎片[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37.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星.云.海》
《花月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