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对19世纪消费主义的批判及伦理意义

2014-04-07 18:33高青龙吕春杨
关键词:爱默生消费主义消费

高青龙,张 萌,吕春杨

(1.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a.基础部;b.中专部,安徽 淮北235000)

19世纪的美国处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期以及美国社会的文化转型期。美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等,都为美国人民带来了许多新面貌,打破了清教徒一贯推崇的节制性消费传统,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消费主义的萌芽在在美国社会应运而生。正如蒋荣昌指出的那样:“今天被视为‘消费社会’主要特征的一些东西,至少在19世纪已经显露出来。”[1]26

19世纪,爱默生在他所处的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爱默生的作品在当时非常流行,除了他作品本身的魅力,还因为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和学者,他的演讲不但在美国,甚至在欧洲都拥有非常多的听众。因此,他所倡导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并对当时民众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处于机器化大生产蓬勃发展的时代,爱默生对技术进步的态度是推崇的。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的高速发展,也带来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但同时,这种对物质财富的忘我追求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的异化及精神空虚。通过对人的物质性及精神空虚的批判,爱默生对这种以疯狂追求物质财富为代表的美国消费主义的萌芽进行了批判,并从自然出发,提出了治疗这种精神疾病的良方。他呼吁美国人民与他一起热爱自然,回归自然,在自然中过简朴的生活,体现了爱默生的环境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一、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一)对技术进步的推崇

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并不影响爱默生对于当时科学技术进步的拥护,他认为,技术的进步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爱默生在他第一部作品《论自然》(1836)中,就对于当时技术的进步非常推崇:“他不再等待顺帆的风,他知道关于阿伊奥勒斯的故事,他借助于水蒸气的力量,把两股甚至三十股风装进他船上的锅炉里。为了消除摩擦,他在路上铺上了铁轨,他登上车头,身后载着许许多多的人、动物和货物。火车在大地上疾驰,驶过一个又一个乡镇,就像雄鹰和燕子在空中自由飞翔。从诺亚时代到拿破仑时代,人类的种种作为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2]3爱默生借助技术进步的事实来证明人类本身的力量推进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这种力量也能帮助将其精神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就这样,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的自由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人类的精神能超越现实,在空中自由飞翔。他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会是道德上的相应进步,因此,他热烈赞颂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对技术进步的重新思考和批判

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给爱默生带来了深度的思考。他发现,伴随技术进步和物质财富增长而来的并不是人类精神上的超越,更不是道德上的进步。“文明人制造了马车,但他的双足也就丧失了力量。他有了支持他的拐杖,但他的肌肉也就松弛无力了。……笔记本损毁着他的记忆,图书馆使他的智力承受不了,保险公司使各种事故与日俱增,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机械是不是一种阻碍?文雅的习俗是不是使我们丧失了生命的某些原动力。”[2]160面对那个时代工商业对社会的全面侵袭,对自然这个精神超越载体的全面入侵,爱默生更是深深忧虑。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神用金钱、信誉、轮船、铁路对自然的入侵,威胁着人类的平衡,将建立一个比巴比伦和罗马更加专制的新的独裁世界。诗人及上帝的仆从十分稀少而软弱。”[3]683在社会弊端泛滥的时代,在一个充斥着繁琐、金钱和花销的文明中,人们在人和物之间设置了尽可能多的障碍,让最勇敢的人也难有勇气来成功抵制。[4]160-162爱默生不禁哀叹,“社会已经没有底牌可亮,彻底失败了,年轻人没有希望,成年人就像日工一样麻木地站在街上,老人们的白发上没有戴上温暖生活的王冠,这一代人不光在财产上,在原则和希望上更是一贫如洗……人成了钱箱,成了自己肚子的奴隶,这就是人们一贫如洗的原因。”[3]694-695人类在精神上如此匮乏,整天汲汲钻营。

爱默生想要去解决这些问题,他首先从思想上向人们提供精神的武器。于是,他从时代的重重迷雾中向人们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将尝试真挚的魔力,尝试那只给予国王和诗人的华贵,我要在与机械的力量和机械的人生观的无限对比中赞颂精神力量。我将用心中的乐观和自我肯定来安慰那些在邪恶中遭受痛苦的人们。”[3]682-683他公开批判致力于物质的美国社会,强调精神的巨大力量,强调超越现实的精神神性,为现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召唤更高尚的哲理。

(三)个体走向自然的简朴生活

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美国人民重返大自然,在自然中进行与自然的精神交流,成为自己的“神”。他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不断践行着他超验的环境伦理消费观,他不断回归到自然,过着简朴的生活,绝不做奢侈的消费。

1838年5月10日,他在给卡莱尔的信上是这样描述他的生活的:“上帝赐予我两英亩土地,我拥有,或者按我们美国人的说法是,我改造了两英亩土地,在上面盖起了房子和兼做厨房的花园,在果园里种了三十棵小树。我还有一个空谷仓。我现在的房子很舒适,地方足够大。在房子以外我还拥有22 000美元,在正常年份里的利息收入是6%。……有这样的收入,在家里我还算个有钱人。我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呆在家里或出国。我吃得饱、穿得暖,生活悠闲,可以读书访友。离开家我就不再富有了。我从不会随便花一美元。人的要求无止境,因此我猜想,没有一个聪明人拥有可以恣意挥霍的自由。我不聪明,就更没有这种自由。”[5]103他在自然中劳作,在拥有足够的生活必需品的同时追求读书访友的悠闲生活。他不愿意离开他那存在于自然中的温馨的家,偶尔到城市中他也不乱花一分钱,因为他知道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没有人能够去养成恣意挥霍的消费习惯,人只能进行适度消费的行为。

如果没有充足的钱能够维持一个较高的生活水平,爱默生也不愿意去汲汲钻营,而是根据自己的收入合理安排自身的消费,只要与自然同在,他就生活得很富足。他在1840年10月7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你称为我懒散的东西,自然并没有指责;闪烁的树叶,水苍蝇的滑行,深邃的天空都喜欢我,也知道我属于它们。跟它们在一起我没有尴尬,不自信或内疚:我生来是跟它们在一起的。你认为是因为我有收入而使我免于你的劳作,而把时间浪费在(如你所说的)凝视太阳和星星上。你不了解我。如果我的债务有要花光我所有的钱的危险,我会像现在这样生活:我会吃更差的食物,穿更糟糕的外套,在土豆田而不是树林里散步。”[6]248物质财富对于爱默生来说只是一串数字,他在自然当中的简朴生活才是他一切思想和力量的来源。生活条件的好坏不能影响他悠闲的乡村生活,收入的多少都不能阻止他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在自然中愉快生活是他毕生的追求。

当他通过演讲获得一笔收入之后,他没有像其他美国人一样将这笔钱投入更多物质财富利益的获取上,而是“买了一块40多英亩的小林地,位于瓦尔登湖畔,似乎半英里多宽。”他每周到瓦尔登湖畔来一两次,五月,他每天都到湖畔的林地区,沿着陡峭的湖岸,穿过灌木丛,去领略那最佳的美景。他说,“如果将来我有钱,在那儿我要给自己建个小木屋或塔楼,高及树端,在美景中度过日日夜夜。”[5]352时刻与自然相伴,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他批判消费主义,倡导回归自然的终极目标。

二、爱默生对消费主义进行批判的伦理意义

(一)爱默生最早发现并总结了“人的异化”现象,为人类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进行伦理思考提供了理论前提

爱默生并没有沉浸在物质财富迅速增长所带来的社会进步中,相反,他敏锐地观察到人类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人的异化。1847年,他再次访问英国,并在此基础上所书写的著作《英国人的特性》(1856年)。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机器除了技术进步之外的另一种特性:“蒸汽从一开始就发出嘶嘶声和尖叫声来警告他,它爆炸起来非常可怕,会让火车司机粉身碎骨。”[4]158在此基础上他发现,“社会每得到一件东西就被拿走某些东西。社会在得到新的记忆的同时也失去了旧的本能。衣装整齐,能够读书、写字、思想的美国人的口袋里必须时时装着怀表、笔和钱,而一丝不挂的新西兰土著的财产只是一根棍棒、一把标枪、一个草垫和一个在能睡二十人的窝棚里可以享有但不固定属于他的一席之地。……白人已丧失了其原初的力量。”[2]160这种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导致的人的物化即人在机器社会中的异化可见一端。

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生产,而且包括了人自身的生产。人们需要通过消费实现自身的再生产,并且伴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人再生产出来。但是,由于人们被财富所迷惑,追求外在浅薄的物质利益的满足,那么,人就会被物所奴役,丧失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本性。人走向异化,因此消费也会走向异化,它不再是人类社会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同时,这种消费还会因背离了人的正常需要,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丧失了其应有的正当性。

爱默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了人的异化。他看到,社会陷入这样一种状态,每个人都像是从完整的人身上肢解下来的一小段,只具有某一部分的功能——我们始终看不到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他倡导对这个社会进行新的道德的思考,让自然对人类进行道德的训诫,让自然为整个人类立法。

(二)爱默生对消费主义进行了道德上的反思和批判,并提出了他的解决之道。这就确定了人类生活方式所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爱默生认为,“没有人不从太阳、星星、大地、流水这些自然存在中得到一种功利之外的,纯精神的享受,太阳、星星、大地、流水静静地等待某个时候赐给人一种特殊的思考。但是,我们身上却存在着某种障碍性的力量和某种过分的冷漠,这些东西阻碍着那种恩惠的降临。”[2]168这种阻碍的力量正是社会生产施加于人的。美国工商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同时,它也玷污了人们原本纯洁的心灵,压抑了自然而健康的本性。为了自身卑微的私欲,他们对自然界进行肆意的破坏。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变得浅薄而乐观,人类把自然只当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的对象,只是想要穷究自然界的无穷奥秘,掌控自然。

然而,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之后,却加剧了对自然的破坏,反而成为了毁灭人类家园的武器。在更普遍的意义上,人们在生活中被世俗之物包围,人类的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被对财富、权力、享乐、消费等低级欲望的追求所取代,人与自然进行精神交流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爱默生说,“如果你的头脑中尽被波士顿与纽约,时髦与贪欲所充斥,常常用酒和咖啡来刺激你疲乏的、失去了活力的感官,那么你就不会在一片松树地中看到智慧的闪光。”[2]187

爱默生让自然具有精神价值,人类与自然在精神上和谐统一,表现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上当然是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应该节约非必要的生活费用和资源消耗,缓解现实中人和自然的紧张关系,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责任,均衡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爱默生崇尚自然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走出心灵的荒芜,让自然成为其精神家园

纵观人类的文明史,文明就是人的物质生活逐渐丰裕、精神世界趋于高级的过程,同时也是合理利用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过程。正如生态学家汤姆·戴尔和弗农·吉尔·科特在1955年所著的《表土与文明》书中所指出的,“人类不管是文明的还是野蛮的,都是自然的孩子……当他试图违背自然规律时,他总是破坏维持他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当他的环境迅速恶化时,他的文明也就衰落。”[7]67人类社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并不是单纯地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而是要建立一种人、自然、社会相互和谐的关系,以保持社会经济健康文明、良好向上的发展态势。

生态文明型消费的价值观就是要求人类从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入手,建立一种不受物役、精神自在、崇尚俭朴、杜绝奢侈和浪费的消费模式。从根本上讲,就是人与自然必须表现为一种互相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爱默生对自然的热爱,愿意时时刻刻与自然独处的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这种生态文明型消费观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例证。

对爱默生来说,自然世界是一种能够获得真理的手段。视线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带来洞察力,而自然则提供了获得洞察力的方法。爱默生把大自然看做是揭示真理的来源,并假定了自然是这种真理的工具,它是高于自然本身的东西——是超越物质世界的东西。一个人研究自然是为了实践深刻理解的能力,而最有价值的见解是那些用来说明这看似无限的人类思维能力的。对爱默生来说,自然的真理是领导人类用最高的形式来实践理性的能力。消费,对于爱默生来说是不应该在他的字典上出现的词语,他只追求满足温饱的需求,他更大更终极的追求一直是时刻与自然为伴,在自然之上建立精神的王国,获得自然的真理。

爱默生的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为环境伦理在消费社会中的体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倡导绿色消费观。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是符合伦理要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价值,是一种以简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以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为中心的消费模式。人的生存价值是与人们的生活幸福相关、以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为前提的,这就避免了消费主义所导致的价值虚无化,摒弃了“追求财富就是幸福”的价值观。

而我们现代人正处于一个社会生产快速发展,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各种高科技产品密切相关。现代人在使用各种机器使人能够舒适生活的同时也丧失了自己的本源力量,人本身自然性的消失让人陷入了消费主义的怪圈。爱默生对于消费主义的批判与他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人走出心灵的荒芜,寻找真正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1]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文本形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爱默生.自然沉思录[M].博凡,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3]沃浓·路易·帕灵顿,编.美国思想史[M].陈永国,李增,郭乙瑶,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4]爱默生.英国人的特性[M].张其贵,李昌其,胡莉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卡莱尔,爱默生.卡莱尔、爱默生通信集[M].李静滢,纪云霞,王福祥,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爱默生.爱默生集[M].范圣宇,主编.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7]转引自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虞鸿钧,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猜你喜欢
爱默生消费主义消费
微言大义
Film review:WALL·E
国内消费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360岁
爱默生的“尊严”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