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菊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群体已不再是单纯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的消费者。由于当代大学生受到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影响,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新的特点,如敢于挑战权威、思想比较独立、维权意识增强等。高校学生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由高校辅导员担任管理工作。本文以学生会组织为载体研究其管理艺术,能使辅导员巧妙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危机”,既促进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彰显了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教育智慧,又推进了高校内涵建设。
迈入21世纪以后,人们发现20世纪刚性管理的弊端,文化被确定为管理研究的新视角,据此衍生出重视“价值观”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人性化”为标志。其内涵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形式。它涵盖四个基本方面:(1)即依据人心理和行为的规律;(2)方式方法是非强制性的;(3)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4)最终目标是让人们自觉行动。儒释道传统文化中柔性管理思想颇为丰富,本文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分析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中的柔性管理艺术。
《老子》第五十七章讲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可见“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为之有益”、“无为故无败”的境界。作为管理学生会的辅导员,首先要在宏观上树立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真正达到无为而治就要求达到为而不为,这就要求老师在小事上有所不为,然后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为;真正达到无为而治还要求达到“君无为而臣有为”,即充分发挥各层级学生会干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其次,在行使管理权限时,辅导员要做到“有无相生”即行使管理权限于无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喜欢直接的刚性的下达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以往上级下达命令学生就认真执行的“乖学生”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几乎荡然无存,学生更倾向于坚持自身的想法。在开展工作之前,不论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学生干部,向学生讲明工作的意义和管理者的意图,引起学生的思考、理解、赞同,变成学生自觉的建议和行动;同时对学生加以鼓励,给予信任和支持,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晓之以理,尽量减少错误发生。对于无心的错误,管理者采取冷处理或者挂起来,学生经过自我反思,认识到工作的不足之处,自身就会积极改正。这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此即在行使管理权限时做到了有无相生。
最后,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等思想体现了以柔胜刚的管理智慧。大学生是个复杂的群体,有着各种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每个人的思想觉悟参差不齐,老师在面对学生会干部队伍时,不管是工作能力强、思想成熟、积极进取的学生还是思想不成熟、工作能力欠佳的学生,都应当以善待之,尤其是不能对后面类型的学生采取批评、不信任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团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会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会如家庭般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学生会所受到的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学生之间彼此愿意合作,思想感情融洽,工作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支持和帮助。人情化的管理方式产生的效果,远远高于皮鞭和物质奖励等硬性手段的效果,即老子所说的“善用人者为之下”。
所谓模糊管理是在批判吸收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以系统科学尤其是模糊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吸纳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论和管理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学,它是整体论的宇宙观、方法论与管理上的人本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产物。精确化成为近代科学方法的核心。模糊管理强调非线性、不确定性、不绝对化等,但模糊管理并不排斥规范、界限、定量和技术方法,是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结合。本文借鉴模糊管理理论,旨在探讨模糊管理艺术在学生会工作中的运用。
在学生会管理过程中,学生会干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学生会与各班级之间难免会产生纠纷。处理纠纷需要根据对象问题的性质、场合等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当难以言说时,不妨模糊表述;当找不到妥当的解决办法时,不妨暂时选择模糊解决。如果狠抓不放,追根刨底,严肃批评,会使难以理清的小事转化为大事。轻描淡写,笼统说明的效果好过于较真,即我们所讲的模糊处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选择模糊方式处理,但并未忽略教育的严肃性,而是尊重教育,击中问题要害,把握好问题的度。学生会干部队伍虽然在工作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能够形成一体,但学生的行为、态度、需求、沟通方式等各有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歧、摩擦。善于运用模糊艺术,往往可以淡化或隐去一些无原则纠纷,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对涉及学校政策规定、学生工作原则方面的事应清楚,而对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则应糊涂或者在一定意义上讲可以暂时搁置。这样,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校相关部门、学生与学生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学生的潜能才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来。学生会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同时也会呈现出齐争上游的氛围。
模糊批评是模糊管理艺术运用高明的体现,它能较好地消除直接批评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善于运用模糊批评发挥批评的积极作用往往会使局面得到改善,避免批评的过程出现偏差,伤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总而言之,就是遇到学生会管理中发现的某种倾向或一时非说不可的问题时, 需要管理者选择合适的场合用严厉而诚恳的方式提出。这样才能达到既消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目的。
此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往往很难选择一种标准进行量化考评。模糊语言也是模糊管理艺术运用的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针对学生会干部工作量化考评在实行过程中有其弊端,模糊语言的运用发挥了考评作用。当遇到难以用数字量化考评的问题时,可以采用模糊评价。选择模糊的语言加以掩饰,达到既可纠正学生的某种不良思想倾向,又避免紧抓不放、伤害彼此之间感情和积极性,进入贻误工作的恶性循环过程中。因此,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学生会管理工作,巧妙地选择模糊管理艺术,既能达到考评的目的,又避免陷入尴尬局面。
随着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发展,将危机管理理论运用到学生会管理,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学生会管理过程中的危机主要来源有:学生会在学生心目中的公信力;学生会主要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师生的匹配度。目前,高校学生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会干部定位不明确,部分学生参选的动机不端正;学生会制度建设和干部培养机制不完善;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学生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当,继承的同时缺乏创新等。这些集中表现在学生会在学生心目中的公信力执行力。辅导员既能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又能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内部。这是指导老师的管理风格、个人魅力与全体学生“较量”的过程,匹配度高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会比较顺利,也能较好的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匹配度低,也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摩擦。
针对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危机的情况,学生会干部和指导老师首先要树立服务大学生群体的意识,进而懂得尊重该群体的需求,维护其切身利益。其次,头脑中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积极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再次,培养战略意识,沉着应对大学生群体危机。举例分析如下,在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普通学生有看不惯学生会的干部的做事方式,学生会干部与各班级班委之间,学生干部与学生干部之间经常出现彼此敌对的现象,在工作中比较明显的表露出来。分析得出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会自身、学生干部队伍的定位不准确,学生干部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学生会是居于班委会之上介于他们与老师之间的一个组织,各班级干部是学生会干部的基层组织和有力后备军,也是学生会与普通同学的沟通链条。[1]因此,指导老师和学生会干部的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利益着想,实实在在的为学生服务。
危机管理研究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这表明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防患于未然方可做到居安思危。做学生会工作要时刻关注学生会工作整体运作情况、班级对学生会组织的各项工作的态度、普通学生的情绪、需求等。与学生有关的小问题都有可能转变为大问题,保持信息通畅,建立预警机制十分必要。战略第一,战术第二,战略是帮助学生会从目前所处的起点发展到它所希望的未来位置的“导航图”。提高学生会组织整体的影响力是一项艰巨又不能立竿见影的工程。实现一流学生会,需要全体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当遇到危机时,依靠大家的智慧沉着应对,才能实现学生会工作的良性循环。
学生会组织犹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管理过程中透着大智慧。本文论述的三种管理艺术彼此独立但又紧密联系,融会贯通于学生会管理工作过程中。同时,管理艺术研究没有止境,管理艺术理论研究也会随着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而继续丰富。
[1] 郭璞.高校学生会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5).
[2]阮文杰.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探讨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
[3]顾斐泠,汪志宇.论“模糊管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3,(8).
[4]赵宏斌,李云龙.高校学生会工作企业化运行模式的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4).
[5]冷桥勋,吴宁.模糊管理的哲学探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6]刘喜东,戚家坦,赵燕.高校学生会组织影响力调查[J].观察,2010,(7).
[7]邓蔚,李留阳.危机管理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J].管理观察,2008,(24).
[8]郑其绪.柔性管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