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新析

2014-04-07 15:19玉函川
关键词:内涵发展

玉函川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作出了非常有益的学术探索和理论贡献。

一、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多维解读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对这一理论内涵的理解有很多,大致分为两类,即分别从“人”和“全面”认识其内涵。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说

第一,从“人”这个主体的量上进行规定。这主要有三种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单个人的全面发展,“人”是指具体的个人。有的学者则强调这里的“人”是一个“类”概念,即指一切人的全面发展。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则综合了前两种观点,认为这里的“人”指的是个体和类都得到发展。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人类的解放,促进“新人”的诞生。

第二,从“人”的质上进行规定。这主要是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入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从实践(生产劳动)中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动物只是一种本能的存在,而人却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存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从“人”的角度来界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又缺乏全面。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诠释

人们对全面发展的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1.能力

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和展示”。有的学者认为,人的能力的发展,就是指生产能力的发展。也有的学者以为它既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自然力,也包括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锻炼,培养与学习形成并积淀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

2.需要

人的需要是人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依据。从片面到全面发展,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需要,都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渐进过程。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从事劳动和其它社会活动,通过劳动获得满足,而需要的满足又会产生出新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要达到自我实现,每个人都需要变得全面而丰富,在低层次需要充分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成为迫切的问题,这种需要也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某种需要的实现,表明外部世界逐步同化于人,并转化为人的发展因素。

3.社会关系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关系是相对于自然关系而言的,是一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有的学者继承了列宁的思想,把社会关系概括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种社会关系又是多方面的。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思想关系。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全面性取决于社会的丰富性、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随着社会关系的丰富,由不充分的发展向充分发展,由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2]对个人来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创造自己的价值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条件,而不能任意地选择某种社会条件。

4.自由个性

马克思指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在各方面的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总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社会需要,相对自由地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进行创造性活动而不受任何制约。为此,有的学者认为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的才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的过程。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看,人们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人才会成为自由发展且各具特色的人。

5.和谐发展

有的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追求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要尽力做到:面对自身,要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做到与自身的和谐;面对他人,要协调沟通,宽容仁爱,做到与他人和谐;面对社会,要融入社会,做到与社会和谐;面对自然,报以尊重,爱护生态,做到与自然和谐。

以上五个方面,虽然都是学者们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但有的学者只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提倡几方面的内容相结合,或又进一步扩展“全面”的内涵,怕有失“全面”之义。过去人们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了对能力、需求、社会关系(特别是能力)上,并且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而现在对人的自由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且也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升到了哲学高度,更加重视其与实践的结合,增添了许多的时代内涵。

二、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发展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也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机的关键所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虽然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却没有停留在那个时代,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整个世界。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到那时,人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3]。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在与我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也有重大的发展。毛泽东针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政治和教育方面论述该问题,提出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邓小平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着重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出“四有新人”理论。江泽民同志也在“七一”讲话中提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推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克服人的物化以及单向度,同时要积极推进全民素质教育。

江泽民同志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在于把人的发展特别是个人发展摆到社会主义实践中。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偏向于集体,并没有将这一理论上升到个人与社会互为前提和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过去我们批判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强调集体责任、国家利益,这都没有错。但往往走向一个极端,即忽视个人自由和发展,只讲个人对集体的义务和责任,不讲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发展要求[4]。这一理论防止只强调社会发展而忽视个人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借鉴思路。只有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个人动力和整体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的共产主义才有吸引力,也只有突出了人的发展和作用,“英特耐雄纳尔”才会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并自觉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也只有这样的共产主义才是真正被选择,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而当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强调“不断在实现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高“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个人全面发展的当代内涵

(一)充分地发展

充分地发展就是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发挥。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个性和人的“内宇宙”。人的个性意味着人的独特性,就是每个人都“不像其他任何人”,都是不可替代的“这一个”,也是“成为其自身”的那一个独特的点。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种外在模式的设定,而是尊重个性差异的内在发展。由于个人所具有的特殊性,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兴趣、性格和品德,因此充分发展一定是建立在个体差异之上的发展,而无差别的均一模式的发展,表面平等,实质不公。真正的充分发展应以尊重个性差异为前提,是个性生动活泼、多样性的发展,是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就能视为成功的一种发展。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八种智慧或能力,而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均衡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育方面,对基本素质,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人的智力的多样性也意味着对教育中的各个科目,每个人都有他擅长和不擅长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发挥优势,同时学会接受人天赋的局限和缺憾[5]。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弘扬“短板理论”,要求学生的每一个科目均衡发展,“长板理论”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呢?

人的内宇宙指的是人的内心。我们会常常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却往往没有把我们的内心和精神家园照顾好。我们都应该在内宇宙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为自己构筑一个精神家园和意义世界,放进意志,融入梦想,付诸行动,收获希望。失去了这个家园和梦想,生命便会因灵魂失去栖身之所变得苍白、贫乏。我们既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同时要关注人的内在生命的拓展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人的存在是一个向外开放和超越可能性的过程,即人们说的“未完成性”。在特定的时期内,我们身体所获得的成长是有限的,但是内宇宙的成长却是无限的,我们总是走在生成自己精神的路上。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基本存在状态是“烦”“畏”“死”,我们要想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就不能忽视这些非理性因素,更不能把这些基本的情绪当作消极和丑陋的东西加以排斥。[6]我们都不是圣人,而是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内心鲜活的人。

(二)自觉地发展

自觉地发展,是主体在自觉能动性的调控下实现的,它体现个人的愿望和选择,而非被动的,受强制的。自觉的发展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每个人在满足“衣食住行”这种保存生命的需要之后就会产生表现生命的需要。

海德格尔把人称为“此在”。他认为此在不仅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而且是一种能够领会其存在状态的存在。此在通过对自身存在状态的领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想要的,并开始自觉地筹划未来,发展自己的各种可能性,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不断地更新自己、丰富自己。[7]正是这种理想性维度激起人们要求理解,认识、发现与发展的欲望成为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动力之一,同时这也使人的主动发展、自我创生成为可能,也使得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三)相对地发展

相对的发展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从横向看,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获得某种比较优势就是一种发展。我们不能要求人无所不能、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如果将“全面”理解为“面面俱到”,只会导致“全面平庸”[8]。因此,在许多人心中“全面发展”等同于“全知全能”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由于人生命的有限性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从纵向看,和自己相比,进步了、成长了就是一种发展。我们从婴儿长大成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相比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并一步步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这就是一种发展。推广开来,整个人类在达到“全面发展”的时间上也总是相对于现实中的“片面发展”而言的。这一阶段所认为的“全面发展”,放在一个更高的社会历史阶段就会很自觉地沦为“片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人类永远追求但是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这几层含义也同时彰显人追求自我完善的本性和人存在的理想性维度。

(四)以“人”的幸福为目的

我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点是人,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也是人自身的幸福。回顾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哲学对世界本源的追问,到中古哲学对神的观看,再到近代哲学认识思维上的解放,最后来到了现代哲学,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历程的一个较为隐秘的主题就是人类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神,不能给予我们幸福,到最后人们发现自己才是自己的神。在老师把孩子的成长简单地归结为成绩提高的今天,“以人本身为目的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不断进行教育反思,孩子们的幸福感因为我们教育上的努力增长了吗?我们在某种程度正在以“全面发展”的名义早早地破坏了他们感悟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只有强调发展的主题是人,目的是为了人,我们才能在追求“全面发展”的途中始终保持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提升人们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韩明暖.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4]郑东.近年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6][8]李伟言,邓虹蝉.“人的全面发展”命题的认识误区与内涵重释[J].思想理论教育,2007,(23).

[7]韩秋红,王艳华.现代西方哲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内涵漫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