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影响

2014-04-07 10:22李敏昌阮金娥
关键词:边区延安妇女

李敏昌,阮金娥,李 芊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论毛泽东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影响

李敏昌,阮金娥,李 芊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日臻成熟。延安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包括妇女革命、妇女参政、劳动生产、接受教育等方面,它对抗战中的妇女能力培养、参战支前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妇女解放;影响

近年来,学术界对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已经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是,学者们对于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探讨,要么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发展脉络*这方面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康琼.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19(3):45-46;杨慧.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要么是分阶段探析特定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内容和特点*这方面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袁旭川.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两次转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28(1):67-70;杨慧.论五四时期毛泽东的妇女解放观[J].甘肃理论学刊,2003,6(160):41-44,孙畅.建国后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江西.赣南师范学院,201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对于延安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研究尚不充分。尽管学者范子谦对延安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的内容及影响进行了学术梳理*范子谦的《论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一文,从毛泽东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早期探索、延安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介绍了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至于这一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特点及历史定位等方面未能具体分析。,但未能深入发掘在延安时期这一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具体内涵和时代特征。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从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提出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脉络入手,详细解析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并对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以及时代影响力进行探讨。

一、 毛泽东延安时期妇女解放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 旧中国妇女处于不平等地位

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贯穿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们不仅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在身体上还受到缠足(宋代以来)等恶习的束缚。女子,不被重视的社会地位,从出生之日起就被浓重地刻上了贵贱的“色彩”。诗经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寝之裼,载弄之瓦”[1]。“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伦理纲常成为她们终生遵守的行为定律。

女子,在家庭中俯首帖耳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她们不能对寝门之外的事情发表意见,“寝室之门,妇人治其业焉”[2],她们的本职工作是“相夫教子”、“主中馈”,职在供养馈食之间,惟酒食是议。而且经常是“工作不成片段,这件未歇,那件又到”[3]。女子,在成长中没有普遍享受教育的权利,失去人格与自由,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程度深。在“封其耳目,缚其手足,冻其脑筋,塞其学问之途,绝其治生之路”[4]的伦理纲常影响下,得不到应受教育的权利。

日常琐事的烦恼、长期家务的操持、眼光心胸的局限,使得她们的青春、美丽、温柔与智慧都销蚀在生活的琐碎中,经受着苦与痛的折磨。

边区的女子处于封建残余更为严重的地区,受压迫的情况相较更为突出与严重,“女子的双脚缠得很小,不能踏出寝室之门;女子的婚姻备受强迫,自己没有决定的权力;同时女子本身也经受着无知与文盲的压抑;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自由的”[5]。封建四权的压迫牢固地捆缚着她们,使得她们同时忍受着地主、军阀、高利贷、夫权的剥削。“女人不是人,母猪不献神”、“婆娘当家驴耕地”、“打倒的婆娘揉倒的面”当地的民间谚语直接向我们揭示了当地妇女生活的悲惨境地。

(二)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随着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女子独立、婚恋自由、女子教育等妇女解放思想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向警予、瞿秋白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妇女解放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向“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呐喊;对封建思想文化猛烈抨击与规模化地扫荡,才能使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一时之间,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成为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的主流。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只要解决了经济问题,其它问题如政治问题、女子解放等社会问题都可以解决。”[6]他让我们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角度上,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才是解放妇女的根本道路。而早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等文章提到了:解决妇女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解放,只要社会解放了,妇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李大钊、陈独秀共同的观点即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妇女受压迫、受奴役的根源所在。

与此同时,部分妇女界的先驱也认识到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向警予认为:“当前社会女子之所以会处于奴隶地位,其根源在于私有制,只有社会的改造才能实现女子解放,才能让社会朝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走。”[7]。即妇女解放要与劳动解放相联系。

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华大地上的迅速传播,加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进行的深刻的探讨,对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承启和铺垫作用。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妇女的地位由社会的最底层到实现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她们有了自己的价值与尊严。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上,把马克思关于妇女解放的观点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

“任何社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8]。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是关系到中国是否进步的全局性、重点性问题。党的相关文件也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妇女问题的必须性、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对妇女问题高度重视从诞生之日就开始了。1922年七月,党的二大顺利召开并成功制定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妇女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马克思妇女理论在中国正式确立并实施的标志;党的四大则详细解析了妇女运动须遵循的原则,是对妇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马克思妇女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对妇女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和发展,它包括妇女解放的方式、条件、如何实现以及妇女权利的保障。

(一) 妇女解放的方式:阶级革命和妇女独立自主

妇女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困扰中国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也渐渐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关键尺度之一。“真正的妇女解放,是使女子也和男子一样,得到独立自主地位”[9]。1932年在《关于维护妇女权利》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妇女的解放与阶级的胜利是相辅相成的,阶级胜利是妇女真正解放的前提条件。”[10]。近代中国开始把妇女解放的事业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摧毁封建残余思想,推翻地主阶级政权,进而从本质上实现男女平等,是马克思妇女理论中国化的精髓。毛泽东认为“妇女解放的关键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进而实现妇女解放”。[11]

(二)妇女权利的保障:妇女参政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有女性不过问政治的传统,中国的古代女性被要求主内,如果干预政事则被称作“牝鸡司晨”,尽管中国古代各朝各代均有优秀的女性,但是在朝廷中任职的却寥寥无几。在这样的历史传统观下,中国女性想进入政治领域,参予政治权利,难度颇大。当提及女性参政时,很多人还是多有忌讳。但是毛泽东认为要赋予妇女参加政治的权利,要积极引导妇女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政治权利是中国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权利,妇女获得政治权利也是妇女权利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象征。

抗战时期,在“三三制”原则的指导下,广大边区农村妇女积极参加选举活动,“一些有能力的女性,也能在一向是以男人为政治主体的社会里当选为乡长”[12]520,参政妇女所表现出来的敢于承担、乐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景仰。

(三) 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参加社会劳动

毛泽东重视从经济上解放妇女,他将经济独立看成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正如他所认为的:“妇女的伟大作用第一在经济方面”。[13]46

妇女的解放要与公共劳动相结合起来,妇女解放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参与公共劳动。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认为“妇女的解放不能仅仅依靠男子,只能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劳动生产”[13]107。因为经济独立是获得自身解放的基本前提。

延安时期,广大边区饱受日寇的扫荡与侵略压迫,为了解决物资资源匮乏的现状,中国共产党带领边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边区的广大妇女群众也纷纷加入社会大生产并从中获得了快乐即使她们有时“在耕种上尽的责任比男子还要多”。[3]

(四)妇女解放的实现:参加教育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社会很轻视女子。几千年封建社会,封建宗法制度的余毒,使得旧思想、旧道德、旧规范的桎梏对妇女的束缚根深蒂固。落后贫穷的地区,妇女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毛泽东认为,妇女只有学习读书写字,接受教育,才能用知识智慧谋求生计,消灭封建残余思想,实现男女平等。早在五四时期,他对女子教育经费少于男子教育经费的问题就感叹到:“有1500万的湖南,没有一个女子中学”[14]。延安时期,在“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上,毛泽东个人捐资300元,倡导建立女子大学,并亲自上女大讲台教授党课。此举揭开了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在女大学成毕业的知识女性在经济社会各条战线上施展才华,成为领导骨干。

三、 延安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对促进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起到很大作用,对当时的妇女参加革命、参与政治、社会劳动、享有教育平等权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 参加革命,支援抗战

“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13]30,只有她们积极投身参与革命战争,在革命进程中发挥主体性,才能在革命中获得不断成长与历练的机会,进而逐步获得应有的权利和地位。

抗战时期,中国的妇女大众在“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下,纷纷抗战支前,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红四方面军中就有800余名女战士参加革命工作,她们在行军途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毅力并不比男同志差。女战士们在军队中人数多,分布面广,除了妇女独立团外,也大量存在于供给部、医院、剧团以及各军洗衣队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5]84。正如毛泽东所说“假如中国没有多数妇女的觉醒,中国的抗战是不会胜利的”[13]44。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在积极参加革命、支援抗战中所表现出了巨大的能量。

(二) 积极参政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妇女参政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从组织农村妇女学习进步,到培养大批妇女干部参与政治,中国在妇女参政方面达到了新的阶段,妇女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抗日战争时期,妇女参政成为了这个特殊时期边区民主政治的一大特殊景象。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这样规定“凡是居住在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群众,在选举之日,年满16周岁,不分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6]。1939年3月,边区政府对此政策进行调整“要求妇女参议员应达到参议员总人数的25%,并且尽可能多的吸纳妇女同志,以此来保障妇女参政议政的权利”[17]。边区政府用法律方式保障了边区妇女的参政权,使边区妇女获得民主平等的权利,进一步巩固了边区妇女的政治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热情与全民政治意识的觉醒,边区妇女的民族存亡意识、自我解放意识开始增强,这也促进了她们抗战支前热情的高涨。随处可见女干部们的身影,在1939年第一届参议会选举后,女委员、女参议员都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女干部们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广大妇女的政治素养,同时也在保卫边区、建设边区的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 社会生产劳动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男子参加革命保家卫国,后方的根据地劳动力严重匮乏。当时的农村妇女基本保留了缠足的封建恶习小脚,封建残余思想十分浓厚,缺乏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是在根据地党和政府“动员妇女剪发放足,鼓励参加生产劳动”的号召和努力下,数以万计的妇女走上生产战线,到1936年夏秋时,全根据地有34万人组成了548个互助组,2万名妇女参加生产学习小组[15]86。她们担负起了敌后生产的重担,成为了生产前线的主要劳动力,保证了抗战前线的食物和补给,在后勤保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13]56。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一方面解放了妇女思想,另一方面解放了劳动力,使妇女同志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劳动。

(四)接受教育

延安时期,边区女子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一直以来女子教育都是贵族教育,农村女子很少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随着时代发展,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一些女子学堂,普通女子才慢慢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根据地的教育,由于地处农村有着天然的劣势,经济条件差,教育设施不完善,同时由于受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残余思想的禁锢,鲜有女知识分子出现。

在鼓励妇女接受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在边区开始形成 “以普及国民教育为中心,以女校、半日校、识字组为基点,开展文化教育工作,与文盲迷信不卫生三大封建遗毒作斗争”[12]288的学习局面。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其中“考试成绩及格并能升学的女生,学校不仅提供书籍、制服、食宿以外,还会根据家庭情况分发数额不等的补贴。

中央还在根据地开办了中央党校、抗大、陕北公学、鲁艺、女子大学等学校为女学员提供学习的场所,以最大的努力来开展妇女教育工作。而且,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纪念会上,中央都会鼓励女子去学习,为妇女争取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女大以“良好的学习气氛、极高的工作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互帮互助的生活作风”[18],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各级妇女运动领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新中华报》赞扬说:女大是中国妇女的一盏明灯!它为女子直接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精神文化铺垫了道路。由此,妇女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

结语

伟大的思想理论是一盏航标灯,指引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前进和发展。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升华,是理论与现实基础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毛泽东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妇女运动指明方向,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利器和行动指南。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在延安时期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革命性和时代性,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时宜的指明了妇女运动的发展方向。它推进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促进了广大妇女的觉醒,极大的增强了她们的民族解放意识和自我解放意识。自此以后,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地位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1] 袁梅.诗经译著[M].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1985:50.

[2] 薛安勤,王连生.国语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227.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77.

[4]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42.

[5] 斯特朗.斯特朗文集(3)[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155.

[6]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7.

[7]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妇女运动文献资料汇编(1919年—1949年)[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31.

[8]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3.

[9] 林灏.中国妇女之解放运动[J].女子月刊,1933,1(8).

[10] 红色中华[EB/OL].新浪网-新闻中心,1932-07-07.

[1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4)[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264.

[12] 全国妇联妇运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37—1945)[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13]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妇女解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4] 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7.

[15]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大事记(1901—2000)[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16] 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160.

[17] 陈文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参政[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8] 穆廉.往事掠影[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72.

责任编辑:胡 晓

2014-03-01

李敏昌(1965- ),男,湖北秭归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A841

A

1004-941(2014)03-0098-04

猜你喜欢
边区延安妇女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当代妇女的工作
走进延安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