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媛媛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系,安徽 合肥 230601)
高职ESP教学的课程案例设计探讨
潘媛媛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系,安徽 合肥 230601)
ESP课程源于学生的需求,因而以需求为导向是ESP课程案例的主要设计原则。为了使ESP课程能够达到其专门用途目的,本文结合文秘英语教学的例子分析探讨了ESP课程案例设计的三个关键特征,即材料真实、目的导向、自学。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决定了ESP课程案例材料最好要真实,才能发挥ESP课程的目的。其次,ESP课程案例的设计需要以目的导向来模拟专业目标情景设计案例内容。最后,ESP课程案例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自学特性,给学生以自由度,让学生去在设定的专业情景中去做使用者。这三者中,材料真实是根本,目的导向决定了学生学而何为用,自学则会挑动学生的学习自发性和趣味性。能否做到这三者是ESP课程案例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高职;ESP教学;课程案例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职业要求,尤其是进入国际贸易一体化发展轨道以来,因而高职英语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ESP是指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比如科技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特点,毕业生以就业为导向,这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需要与其专门用途结合起来。由于ESP具有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特点,ESP逐渐成为高职英语教学领域中不可或缺且愈加重要的一部分。
高职ESP教学需要做到的一个原则,就是要以学习为中心,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此处的学习是学生自觉地去学,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活动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并不是发自他们的内心。在ESP教学中,当确定一个目标后,学生必须尽力来接近这个目标,因而在获取达到知识目标的过程中主动性相当重要。即便是在现有的教学制度下,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对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被动性的学习一定不会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高职ESP教学课程正是要以学习的主动学习为中心安排合适的学习材料。
另一方面,ESP是以某一专门用途目的为出发点,这也是ESP课程的设计必须先考虑的,即围绕一定的目的来设计课程。而这一目的要和学生学习的长远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为了达到目的而自发的主动学习性。比如,文秘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涉外文秘工作能力的人才。ESP课程设计就是将这一目的分解成真实的任务,以这些真实的任务为学习的任务,比如在涉外文秘岗位上用英语进行各种秘书业务的处理。因此ESP课程设计也遵循任务本位的原则。这些任务的具体载体,本文笔者觉得应该是由一系列案例串成。Jackson强调了案例学习的重要性,[1]他指出基于现实世界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教师搭建知识和运用的桥梁,能够刺激和培养专业英语交流技巧和自信。通过案例组织知识点以及安排逼真的场景让学生学习,正是发挥学生自发式学习的最好的组织形式。Carter认为ESP教材具有三个宏观公共特征:材料真实、目的导向、自学。[2]这三个特征也正是设计ESP教学案例的指导原则,本文在这三个方面分别结合文秘专业的ESP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属于中级以上水平。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专业属特定的职业方向,他们也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这样的情况下,在ESP教学中使用真实的材料完全可行。所谓材料真实是指课程案例使用真实的源自职业现实的材料,这样保证了学为所用的教学目标。使用内容真实、在形式上进行了改动或未作改动的材料也是ESP的一个特征。
材料真实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效获取和利用真实的材料以实现有效的ESP教学。Bhatia提出了专家经验和ESP课程的集成原则,[3]他说把特定的专业内容作为ESP教学材料将会达到ESP教学的专门用途目的,将会帮助学习者在他的专业训练里获取他所需要的专业认知能力。这样,ESP课程设计者可以利用专家的视角制定和学习者更相关、更有兴趣、也更有用的ESP学习材料。一旦把课程和相应的专家经验结合起来,也会对ESP课程的其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学方法和素养评估方面。所以需要在ESP学习者、ESP教师、和专业老师三者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形成一种教学团队的形式,事实也证明团队教学模式已在多种ESP课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Moore也对ESP教师和专业专家之间的合作做了分析。[4]拿文秘专业ESP教学来说,ESP教师和专业专家两种身份可能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ESP教师会因具有很少的专业背景而在教学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同样专业专家也不能很好的承担ESP教师的角色。然而,这对ESP教师来说,他既不需要进行必要的会议安排、接待来访、商务洽谈等专业培训也不需拥有一定的文秘职业经历,他所需要的是要熟悉教学材料以及存在的专业术语空当。然后ESP教师可以和一位文秘专业老师强强组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有效的案例教学。因此,真实材料的设计需要借助于专业专家的帮助提供提炼真实的案例,课程案例的使用也需要和专业老师合作以使教学活动接近真实的培训效果。
ESP课程案例的设计要以目的导向为指导原则。目的导向是结合学生的专业目标,对目标情景中专业交流任务的模拟。因而,这一导向也恰好与课程案例设计相吻合。课程案例正是要源自专业目标情景,以此组合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交流技能。因而在这一目的导向下,ESP课程案例设计者需要找准学生专业的长远目标,选择典型的情景,摘取相关的案例,改动编写出相应的教学案例。这一过程需要课程设计者和专业专家沟通合作,也需要以学习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
举文秘专业的几个例子说明。其一,会议组织是文秘活动的一个目标情景,则设计案例可以考虑模拟会议组织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亲自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文件的编制、阅读、布置会场、协调关系、做笔记以及写作等。在这个过程中,对具体的模拟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因而案例已不局限于知识场景,而形成一个教学活动形式。又如来访接待是文秘工作的另一个目标情景,则设计案例可以考虑模拟来访接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比如制定接待工作计划、机场接机、公司参观、安排来访者食宿住行等,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专业术语、以及专业技能。在这些过程中也可以在相关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剧情表演的形式展开,更增加了学生的趣味性。再如电话沟通是文秘工作的另一个目标情景,则设计案例可以考虑模拟电话沟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通过学习,学会拨打和接听涉外电话业务,学习电话礼仪及书写英语备忘录,并且学会用英语处理咨询和投诉电话。这些过程也可以在相关业务电话咨询的真实过程中完成,更能够起到训练效果。这样设计案例的好处是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景中,寓学习于案例体验中,趣味无穷,也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终身受益。
自学这一特征是指 “ESP是关于如何将学习者转化为使用者”。为了使自学产生,学习者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来确定他们在何时、如何学习何事。因而,自学这一特征主要在于设计的课程案例需要给学生以自由,这样能和学生自己的自发式学习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上面的目的导向谈到教学案例需要结合专业目标情景来设计。因为源自真实的目标情景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ESP案例设计者可以侧重在模拟目标情景,而不限定具体的活动形式,可以把这一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转化为使用者,使用情景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去模拟专业活动。ESP教师需要做的,则应该是设定情景的组成环节,以及告诉学生基本的可以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当学生的学习转变为模拟真实的情景去做使用者时,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以及学习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他甚至也会在课堂外思考或演练如何更好地去扮演各种情景活动的细节。因此,ESP课程案例的形式上应多考虑这种让学生使用的情景,发挥学生的自学性以及可能的创造性,这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同样以文秘专业的几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在会议组织的案例教学中,ESP教师所需做的可以仅仅把会议组织的案例背景、关键环节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要求,而其他的具体细节则可以交给学习者去亲自设计。这样学习者可以以分组的形式,各自构造具体的个性化的情节,甚至写下剧本。而案例教学则可以办成剧本排练的模式,这样能够发挥每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其他的目标情景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模式来安排案例教学。比如来访接待案例教学,ESP教师可以发挥更大的自由度,除了把基本需注意的问题、知识和技能告诉给学生外,可以把其他的环节都交给学生设计,比如来访客人的身份背景、爱好特点、生活习惯等,还有接待地点和季节天气等环境因素,以及来访的具体目的等。这么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完全可以产生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的教学案例。这样学生不只是学习者和使用者,也变成了案例设计者,三种身份的集成则完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自学模式,必将导致寓教于乐、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因此,ESP课程案例的设计的成效,可以用如何发挥学生自学的效果来检验。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高职ESP教学的课程案例设计问题。ESP课程是源于一定的需求而开发的,因而以需求为导向成为了ESP课程案例的设计原则。本文结合文秘专业ESP教学探讨了ESP课程案例设计的三个特征。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决定了ESP课程案例材料最好要真实,而这就需要ESP教师和专业专家进行密切的合作。其次,ESP课程案例的设计需要是目的导向的,模拟专业目标情景设计案例内容,这样直接决定了学生学而何为用的问题。最后,ESP课程案例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自学特性,给学生以自由度,让学生去在设定的专业情景中去做使用者甚至设计者,这最终会挑动学生极大地学习自发性和趣味性。能否做到材料真实、目的导向、自学特性,是ESP课程案例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1]Jackson,J.,Reality-based decision cases in ESP teacher education:windows on practice.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8,17(2):151-167.
[2]Carver,D.,Some proposotions about ESP.The ESP Journal,1983,(2):131-137.
[3]Bhatia,V.K.,Specialist-discipline and the ESP curriculum.In M.L.Tickoo (ed)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6.47-63.
[4]Moore,S.H.,Accounting for business English:the ESP teacher and accountant as subject specialist.EA Journal,1997,15(1):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