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调研分析思考
——以湖北某民办高校为例

2014-04-06 07:31傅晓明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源管理教材

傅晓明

(湖北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调研分析思考
——以湖北某民办高校为例

傅晓明

(湖北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国家教育部制订了将全国自2005年升格本科院校中的将近一半转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总体规划,这一规划是国家教育部立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势以及国家未来建设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总体结构要求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对以就业为基本导向的独立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作者将结合湖北省某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结合多地多所高校的专业调研,对民办高校在这一新政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希望能够对民办高校在面对这一新的挑战之下的变革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以此为基础,为其他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参考。

民办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专业培养模式

一、前言

2014年6月,国家教育部制订了将全国自2005年升格本科院校中的将近一半转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总体规划,这一规划是国家教育部立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势以及国家未来建设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总体结构要求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对以就业为基本导向的独立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培养规划的执行和修改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民办高校特有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影响和限制,也就是说: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市场最后对专业人才的选择和认可(即就业率)作为建设和评价指标的。

按照目前的一般情况,本科专业在正式招生以后往往要根据学生四年以后的就业情况才能明确了解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得到就业市场的承认,而一旦到最后这一阶段实际上意味着过去四年的培养模式即使存在较大的结构性问题也无法及时调整,实际上是用一届学生甚至多届学生的代价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试错,这种试错机制很明显是不符合我们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上的动态变革要求,也从根本上背离了我们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

湖北省某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近五年来市场需求比较稳定,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一直既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因此,我们抓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一典型研究范本,以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入点,从专业建设模式研究着手,希望找出该民办高校未来发展中能够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的专业发展建设机制,并加以推广;同时,寻求比较完善的动态管理的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民办高校的发展走上依靠改革创新获取竞争力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专业建设和改革思路的宏观思考

从劳动力市场的一般供求关系分析,作为人力资源供方(培养方)的学校必须要对市场需求做到心中有数,要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就必须认识企业的人才需求规律。劳动力市场是产品市场的派生市场这一基本定位,也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决定这种需求规律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规律,包括对企业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和企业竞争环境要求等一系列活动的把握。

在此认识基础上,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特色与专业培养普遍规律之间的关系。应该明确,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型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观点,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中的,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告诉我们,我们要正确认识尊重专业建设和专业培养的普遍规律和不断创新专业培养的特色之间的关系,要不断深刻认识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千变万变,基础不能变”,这里的基础就是专业培养中对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厚基础应该就是我们进行专业培养专业建设创新的基础,也是我们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只有解决好了基本目标才能再去进行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厚基础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实现厚基础这一基本培养目标,选择途径无非两条:一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外部风云如何变幻,按照我们既有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基础的学习培养。很明显,按照我们前面的认识和这几年市场给予我们的有效回馈,这一条路肯定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以变应变”,不断通过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思路,不断改革和创新我们的人才培养和建设模式,顺应市场和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尤其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都要重视。

三、调研访谈

我们希望通过调研分析,能够就如下问题获得相应启发:

1.相关高校的类似专业教学条件现状如何?

2.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设计是如何的?课程模块设计有什么特点?

3.相关高校的专业师资建设如何开展?

4.教材选用情况如何?规划教材和自编教材的使用比例以及激励措施如何?

5.实践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如何?设备、资金等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本项目成员于2013年11月到2014年7月分别走访了江浙、川渝和京津沪等地区的部分高校,这些高校分别涵盖了国家重点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第二批招生高校和民办高校,以这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访谈重点,了解这些高校近年在专业建设模式方面的改革情况。

其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何实现高效结合是我们考察调研的基本内容,我们围绕这一问题分别就专业设置、师资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室建设和地方人才共建等方面和相关高校人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获得了比较全面地信息。

之所以调研对象的选择中还包括国家重点高校,是希望能够吸取这些高校在实践教学和社会人才共建方面的经验,为我们形成比较客观科学的独立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设性的思考。

分析所获取的调研信息,我们发现,尽管这些高校在上述问题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探索和个性化的具体做法,但细加思考还是会找出在不同的探索实践下表现出的共同的规律性的特点:

1.总的看来,工商类专业的新专业培养方案都趋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进校初期阶段倾向于模糊专业特征,实行大类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多,尽管在具体做法上有些许差异,但是大类招生的做法正在普遍化;到在校中期则开始实行专业分置,通过建立相应的专业课程模块来体现专业特色和强化专业知识结构。具体做法一般为:学生在前两年统一修读各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等学分课程,从第三年起根据市场需求、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结合学校计划在大类范围内选择专业,完成学制内其它课程的学习,以达到既强化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又要突出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2.人力资源专业的设置日益普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作用和社会接受度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从我们所选择调研的高校看,只要有工商管理培养方向的本科院校基本都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只有极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在研究生学习阶段。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结构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更有针对性。有些高校结合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甚至将专业课程的设置结合企业的行业特征等特点对接,如根据不同行业背景设置方向,包括研究背景、政府背景、地产背景、制造背景、IT背景、其他服务业背景等,更加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根据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各高校普遍强调了专业的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包括素质拓展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能力提升课程。

4.在课程设计结构安排上普遍实行模块化管理。如在学习初期设立专业准入课程和专业准出课程,来分别建立通识课程、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等课程学习模块。而在专业分置后则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专业课程学习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以及实践课程模块。这些模块的选择和学习基本都建立在学生的自主选择基础上,根据最后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模块来决定学生的专业方向。

5.对人力资源专业的实验课程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调研的高校中绝大部分都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和人才结构要求建设了配套的实验室,如无领导小组讨论室、行为观测室、素质测评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对抗演练系统等,而且这些实验场所也基本上走向了全天面向专业师生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而不仅仅只是实验课的上课场所,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平台。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正在完善专业结构建设专业体系完善专业结构的民办高校思考和借鉴。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使用是一个专业是否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6.在配套教材的使用上各高校也在积极探讨更为灵活的教材使用机制。一方面,各高校强调了确保教材质量的重要性,强调教材使用要遵循规范审批程序进行管理,但同时专业建设中也鼓励教师大胆采用贴近市场、和国际接轨以及更为接地气的高质量教材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迅速的变化。不管是自编教材还是规划教材或者是国际流行权威教材,只要能够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符合市场人才培养需要就积极鼓励编写、学习和引进这些教材。

7.师资问题也是民办高校的一个关键问题。师资建设上,高校基本上均采用了内外兼修的模式,即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方式。一方面,眼光向内,创造条件营造环境鼓励青年教师冒尖冒头,快速成长;大胆启用青年教师到重要岗位,提升他们的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本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通过灵活的人才引进工程,大力改善专业整体的师资结构,并通过外部人才的引入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激发全体教师的进取和创新精神。这也是一条被众多高校实践验证了的有效途径。

四、新专业建设模式对策及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民办高校在当今高校转型背景下既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下苦功做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更要全力探索市场运行规律,做好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要实现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明确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1.牢固确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培养方案要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人才培养定位要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市场接受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3.充分体现民办高校的自身办学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主,面向企事业单位,实现“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4.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体现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5.在充分总结学校已有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其他民办高校和公立院校的成功经验,体现民办高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开放性、前瞻性和可执行性。

五、总结

从2013年起,民办高校先是经历了彻底和办校母体彻底脱钩的阵痛,现在又遭遇了国家出台高校办学目标改革的政策,未来更要面对转型为技术应用型高校所带来的直接竞争,发展之路不可谓不艰难。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正是为了使得现有公办高校真正摆脱行政办学的桎梏,迫使他们走向市场,实现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平等竞争,这从宏观上给民办高校提供了一个真正展现自己灵活机动的管理优势的平台。

民办高校在这一平台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已经积累多年的市场导向下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经验。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有能力和信心参与到这一竞争和挑战中来,尽快建立完善市场办学、企业办学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民办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1]杨秀英,李康举,李雅.因材施教,推进独立学院教学改革[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徐丽宁.对独立学院教材管理工作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6.

[3]成长群.浅析制约民办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因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03,(1).

[4]吴国兴.对独立学院推行职业资格考证考级与学分挂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7.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资源管理教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教材精读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教材精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