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聪,刘 博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
赵思聪,刘 博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本文在对国内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皖江城市带上市公司为例,分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不足及对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且结合国外环境会计发展的先进经验分析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最后对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对策建议。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保问题;原因;对策
随着国家产业进程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自二十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关注焦点开始转向环保议题。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家,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随着科技发展、人口增加、社会需求的膨胀,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日趋衰竭,这些从根本上制约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然,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于更好的适应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国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验借鉴
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与实践较早,已经将此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予以披露。但由于目前环境会计的基本准则尚未确立,而且各国不同国情造成的需求不同,导致环境会计在各国发展极不平衡。通过归纳整理国外有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对国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出以下结论:
1.有较为健全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保障。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是开展环境会计和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法律是监管的基础,也是企业行动的指南。西方政府环保部门有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的具体相关法律法规,且环保执法与处罚力度很大,相应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内容也很详细;证券管理部门与FASB相互配合,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规制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SEC和AICPA等对环境信息披露规范也有涉及。
2.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从披露的内容看,有的国家着重强调环境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有的国家则考虑到了环境绩效问题,其中既包括货币性的也包括非货币性内容。从披露的方式看,大部分采用自愿披露式。这其中有的采用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如日本,它主要采用环境报告的方式;有的是在现行会计报表增补一定内容,如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加入相应环境会计的内容;还有的采用表外信息披露的模式。
3.有政府部门严格的监管和积极的指导。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发布公告、研究报告或提供建议、指南,为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4.企业和公众较强的环保意识。在环保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大环境下,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降低环境风险,企业不得不重视环境保护,在年报中进行相应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最早开展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诸多知名学者的不断探索下,虽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无法否认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固定的实践模式还没有形成。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对环境会计信息研究,并不断加大对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的完善。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对皖江地区上市公司年报的调研、归纳、整理及分析,窥测出我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是我国的中部大省,近年来企业越来越多的目光转向皖江城市带这片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皖江地区也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而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纳入传统会计体系,符合承接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战略规划。
以皖江城市带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为例:
表1:上市公司按行业分类统计
表2: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数量及所占比例
表3:上市公司年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1.示范区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及所占比例。从表1、表2看,皖江城市带公司披露的数量为27家,占49.1%,这与李迎春作出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数目为9家,占20.93%相比,已经有很大的进展,说明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环保领域,并已能付诸实践,未来还能有更大的扩展空间。从行业分布看,涉及造纸、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20家公司属于重污染企业,而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是这些行业,如化工、金属冶炼业披露比例分别为83.3%,60%;造纸业为100%。同比一般污染企业如机械、设备、汽车制造类的28.6%,已经遥遥领先。这与国家规定的,重污染企业必须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和临时环境报告有很大关系。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中有个共同点就是,在企业未来规划中加入环保风险因素和治理措施。且大部分重污染企业能在社会责任中考虑到企业环保对自身发展、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如安纳达公司通过颁布《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管理职责》、《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环保设施分级控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从制度上规范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解决生产中的环保问题,并且在“重大风险提示”里包含“环保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这些信息的公布对于决策者和投资者来说无疑十分重要。此外,不少企业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已能加入环境会计信息,如在利润表的“营业外收入”有“环保补助”、“环保奖励”,在“管理费用”有“环保排污费”等。这些非货币和货币性的内容相比几年前企业公布的信息有用性来说大为提高。虽然目前多数企业在环保领域认知度提高,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尚未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量过少,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如一些企业提到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节能环保方面完善管理制度,但并无具体措施,且难以用量化的指标来描述,难免给人空喊口号的感觉。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从表3可以看出,示范区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财务报告和董事会报告的方式为主,也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报告、重要事项和报表附注等方式披露。从披露的形式来看,以非货币性信息占绝大多数,包括环保认证荣誉、政策影响、环保计划措施和环保绩效,通常出现在社会责任、董事会报告中。而绿化费、环保拨款与补贴、环保投资等项目是货币性的,通常只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出现,总体来说披露过少。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靠的准则
没有可靠的计量准则,就没有完整的环境会计评价体系。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原本落后于发达国家,相较国外企业环境会计报告体制显得不太完善,加之传统的会计理念在企业早已根深蒂固,想要突破传统模式建立新的环境会计体系尚需时间不断调整和完善。
(二)环保立法执法不够完善
即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被大力提倡,由于企业的营利性,考虑到自身的环境成本和利益,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强制性的规定,大多数企业不会自愿增加环境支出。即使增加了这方面的成本,为了保持良好形象企业也会避免披露过多的环境会计信息。虽然相关的法律条文已有涉及,但环保方面明确的法律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企业环保意识较差
目前仍有些企业只考虑到短期利益,力求减少环境支出以提高收益,没有意识到社会责任,更不重视环境信息的披露。由于国家法律强制规定,主动披露的主要还是重污染企业,一般企业均少提及。由此可见,企业环保观念有待加强。
(四)我国财务人员知识比较片面
由于环境会计理论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它的推广和实行需要财务人员有较高的财务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而我国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知识范围仅局限于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在环境领域较少涉猎,这也影响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积极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成果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而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中后期就开始了环境会计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因此,我们可以在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中充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积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取长补短,力争在环境管理、环境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备等多方面实现与国际管理接轨。
(二)完善会计法规,大力推进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
具体来说,一是要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及范围。一个完整的财务报告应包括含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和资源节约方面的信息。具体又分为环境的财务影响和绩效信息,资源的财务影响和绩效信息。二是规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企业应将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相结合。首先,应该明确规定优先选择货币计量,不行的再用非货币形式;其次,对于公司环保方面以文字进行表述的内容,措辞要严谨,杜绝夸大。
(三)相关部门做好全力配合
一是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工作。由于企业具有营利性,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其自愿披露的信息往往 “报喜不报忧”,因此必须依靠有关部门强制性的审计监管来督促环境信息的披露。二是加大对披露信息质量的审计。通常情况下,即使是在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提下仍存在环境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因此不能忽视对环境会计信息质量的审计。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环境管理规定(ISO14000)的要求,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国环境审计指南》,明确审计的内容、范围、职责和评价标准,并加强环境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四)提高企业环保意识,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披露的自觉性还不够高,这与其缺乏长远眼光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说,企业作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积极自愿的开展披露工作应该是社会成本最低和最有效的方式。国外许多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目的是扩大绿色消费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虽然一开始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从长远意义上看,这些企业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国企业应从政府强制性披露转变为自愿披露,走“谁收益,谁治理”的路,同时,随着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的知情权、监督权必然要加强,这也促使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更顺应民意。
根据对比可以得知,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相比国外企业尚有明显不足,在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我们应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环境会计理论,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环境会计还属于新研究领域,许多问题想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但正如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相信通过广大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环境会计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1]王宏鑫.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9,(2).
[2]张凤元.低碳时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机遇和展望[J].中国农业会计,2011,(9).
[3]陈海.关于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与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2-05.
[4]郭树芬.低碳经济下安徽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J].时代金融(中旬),2012,(26).
[5]李迎春.安徽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与问题分析——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2-08(下旬刊).
[6]杨晓敏.基于生态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研究,2013-06.
[7]张敏.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江苏省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J].特区经济,2012-11.
[8]胡晓玲.中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11.
[9]曹键,许海晏.关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07.
[10]周琼(导师:肖美英).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10.
[11]蒋婕(导师:周国琼).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11.
[12]邹立(导师:汤亚莉).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