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元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广西 梧州 543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社区党组织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服务社区群众为重点,不断创新思维理念、工作方法、活动载体和体制机制,努力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改进思维方式,拓展思维空间,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指导和开展党建工作,这是提高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先导。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领导和核心。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社区经济建设、事务管理、综合治理、城市建设和管理、社区党建等各项工作任务。在社区建设中,应全盘考虑,以社区党建为核心,整体推进社区各项建设工作,防止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两张皮”现象。当前,必须立足地方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社区增建工程,做好社区党建、教育、医疗、卫生、治安等各类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不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提高街道社区建设的总体水平,使社区建设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这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宗旨和目标所在。
新形势下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人”,社区党建工作任务多样而又复杂,仅仅依靠街道社区党组织“单打独斗”是很难有效开展的。特别是在职党员“单位意识强,社区意识差”,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分离现象较为严重,无法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共驻共建的程度和范围仍需提升。因此,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区域化党建理念,根据城市改革和发展需要,在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密切关注的社区管理问题上找到有效“结合点”,发挥两者积极性,统一协调整合辖区内各类组织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党建资源,进一步推进共驻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社区共管,为辖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扶贫帮困作出重要贡献。
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党组织不像单位党组织那样具有很强的行政级别和隶属关系,党员身份也复杂多样,如果工作中过多考虑行政级别和隶属关系,就无法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各自优势,为社区党建做出应有的贡献。社区党组织是引领社区发展的政治保证力量,但不能对社区建设进行过度“行政化”、“职别化”和“非服务化”的干预甚至“包干”,而应遵循民主平等原则,处理好社区党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注重和引导居民民主自治,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管理机制,强化党对社区建设的主导功能。
以加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为目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引导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创先争优。
为使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获得广泛的合法性和认同性,应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产生方式。在推荐候选人环节中,应该扩大群众推荐和直接选举范围,可按“三三制”原则,即组织推荐、党员自荐和居民群众举荐各占三分之一,增强领导班子在社区中的代表性和认同性。在候选人产生后,应通过张榜公布、竞聘演讲、投票直选和公示等环节,增强领导班子产生的公开性和公平性,扩大领导班子成员的广泛性,改善领导班子的身份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增强协调和服务的整体水平。同时,为使社区服务方式更能发挥群众的参与作用,使服务项目更能体现民意,在重要决策中可依托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协商议事会等基层组织推行居民参与治理和重大事务票决等机制,扩大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决策的范围,促进社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要以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为重点,加强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党委(党总支)——楼栋党支部——楼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广泛动员、挖掘和整合社区内各种党建资源投入社区服务。其中“党员中心户”在社区服务中起主体和关键作用,它不是一级党组织,而是党组织服务方式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在自愿原则上,通过社区党员推荐,由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特长和号召力的优秀党员组成。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若干个党员,以点连成线,以线形成面,构建立体嵌入式服务集体单元,以此推进“爱心联盟”等社区服务形式的日常化和长效化。
为实现社区服务长效化和规范化,需完善结对共建机制,深化党员服务承诺制,不断丰富且落实承诺内容。承诺制可以通过街道党工委或社区党委(党总支)集中组织实施,围绕社区群众普遍关心又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每年组织有行为能力的党员签订《服务承诺书》。应充分体现党员的主体地位,针对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党员群体的能力和特点实行分类承诺。承诺内容可由党组织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列出项目或“岗位”,由党员“认领”。也可由党员自己提出,但必须是具体明确、有现实意义且可操作的,而不是空洞无物的。党员承诺实行“一人一卡”管理机制,由“党员中心户”或责任区组长负责日常记录,并实行每季度例会通报制度,以便跟踪问诺,督促践诺。年终严格按照“个人自评、群众测评、党员互评、支部讨论”的程序进行民主评议,评定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手段,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具有很大优势,成为建设开放式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新途径。当前,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党员、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复转军人党员、流动党员涌入社区,传统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方式无法满足新形势党建工作的要求。网络的便捷性和广覆盖性,成为传统方式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可依托地方党建网站,设置社区党建专栏,开发社区党建工作信息系统,开设社区信息、党员教育等多个版块,集党员信息录入、查询、统计、分析、打印报表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区、街道、社区网络互联,教育、管理、服务、互动、监督五元统一构建”的党建信息化平台,逐步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教育形式多元化、社区服务亲情化、城市建设数字化”。
社区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社区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创新社区党建活动载体,大力营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为社区党建工作创新推波助澜。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党组织主题实践活动是深化社区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社区党组织可以根据创先争优、创建文明城市等重大活动,从本社区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五进”、“五站一家”、“四亮相”、“同心家园”活动等等,确保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日常化和长效化,最大程度激发社区活力,最大程度增加社区和谐因素,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地位。
首先,在组织生活主题的确定上实行“菜单式”。由街道党工委面向辖区内党组织广泛征集活动主题,动员辖区党员和群众建言献策,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社区建设和辖区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初步提出活动主题。再由街道党工委根据中心工作和居民群众需求,进行梳理归类、从中择优,确定每年的开放式党组织生活的主题“菜单”。其次,在具体实施方案上实行“竞标式”。主题“菜单”确定后统一向各社区公告,由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党支部)根据主题策划具体实施方案,最后通过方案“竞标”的方式确定相关主题的承办人(组织方)。承办人提前一个星期通过网络、党务公开栏或文件发放等方式公布详细方案,接受辖区党员报名。同时适度吸纳、邀请群众、入党积极分子和社区青年共同参与。最后,在活动效果上实行评估机制。活动结束后,让参加活动的党员填写参加活动登记表,作为党员年终评定等次或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现场点评、党组织QQ 群、公共博客等方式,让参加组织生活的人员进行评议,以便总结经验、盘点不足,并加以整改落实。
日常活动中,以创先争优等重大活动为契机,针对党员承诺落实情况,开展“争做先锋”等类似的主题实践活动来逐步深化社区党员责任制,加强党员的执政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社区建立党员服务队、党群联络站、交谈工作室等社区党组织附属设施,倡导党员干部入户开展党建工作,群众有呼必应、有难必上,加强党员干部与社区群众的积极交往,真正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使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使党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社区党支部不能整天以向上级汇报工作为中心,必须面向社区群众,以爱心社区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爱心系列工程”建设,组建各种功能各异的“爱心机构”和服务团队,为社区民众做实事办好事。如:从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务帮扶出发,探索建设“爱心社区”;以组织、联合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民众提供免费诊疗为途径,打造“健康社区”;以美化环境、建设优美社区为目标,建设“清洁社区”;以全方位建立党员帮扶机制为抓手,构建“互助社区”;以维护社区安定和谐为切入点,建设“平安社区”。
目前,社区党建工作的推行仍会遇到很多困难,要取得成果还需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
社区内因各类组织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协调工作只能依靠柔性的认同感来维持,缺乏权威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克服这种难题,一方面,在纵向管理上,要强化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功能型”党支部一般分为四类:一是服务社会型,如街道义工站党支部;二是维护稳定型,如依托社区法律服务站党支部;三是提升文明型,如“夕阳红”艺术团党支部;四是带动创业型,如社区技能培训学校党支部等。
另一方面,在横向管理上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区一级党建指导委员会、街道一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区一级党建工作联席会的三级社区党建工作协商议事机制。
当前社区工作存在重社区建设发展和社区日常服务工作,轻社区党建的现象。为了在区域化党建范式中把社区党建工作抓实抓牢,应把党建工作具体化、约束化,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全面反映社区党建工作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考评体系可以从“加强班子建设,健全组织网络;落实管党责任,发挥党员作用;服务党员群众,凝聚党心民心;发展基层民主,优化社区管理;改善社区环境,促进文明和谐;勇于改革创新,增强生机活力”等项目指标进行细化,设置相应的分值,按照规定比例采取考评机构考评和党员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年终考评和平时考评相结合,建立健全相应的考评激励机制、被考评单位申诉和申请复议机制、考评反馈与整改机制。考评可由街道党工委组织实施,区委组织部会同区党建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督查,以及时全面掌握情况,促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部署落实于社区。
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的领导、支持和保障力量。居民自治组织是加强社区党建、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两者统一于新型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因此,社区党组织应明确自身工作职责,着力全局和宏观工作,牵头社区自治组织制定《社区居民公约》、《业主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等制度规范,引导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和社区居民协商议事会制度,探索推行“议行分设”的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形成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
当前,社区党建力量的薄弱与社区日益繁重的党员教育管理任务不适应、社区党建投入的不足与社区党建的新要求不适应,这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两个突出问题。对此,一方面应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人才保障机制。积极探索街道、社区党组织从辖区单位党组织吸收其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的路径,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包括在职党员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可通过政策倾斜、提高待遇、出路优先等方面吸引优秀人才来充实社区党务干部队伍,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应完善社区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三有”(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要求,采取上级财政拨一点、社区所在街道出一点、社区自己筹一点、驻区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