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功能分析

2014-04-06 07:23欧利仁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执政党合法性民主

欧利仁

(中共新田县委党校,湖南 新田 425700)

一、群众路线的政治民主化功能

群众路线和民主政治具有内在的天然联系。坚持群众路线是推进民主政治的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途径。二者都是党的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在主体、目的和价值取向上高度一致。坚持群众路线,可以实现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保证政治决策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1、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政治权力是政治统治的本质和核心。不受监督和制衡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正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休止。”[1](P65)而这个最重要的界限就是来自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看,要防止权力的异化,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群众路线就是一种以社会制约政治权力的机制。在我国,执政党是掌握和执行政治权力的主体,但执政党的权力是由人民群众赋予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具体占有者和运用者,必须接受人民的再次选择,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在同民主人士黄炎培的窑洞对话中就提出民主是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根本出路。他认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P610)。这里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就是让权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人人起来负责”就是走群众路线。

2、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宪法明文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系列的民主权利。然而,在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中,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还相对有限。关键原因在于理论上对人民的权利强调得多,而在实践层面对如何实现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关注不够。群众路线作为我国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的重要补充形式,能够很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它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观点和“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民主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保证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政治决策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核心环节,它只有获得广大政策对象的认同和支持,即在获得合法性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加以实施。群众路线以人民利益至上为准绳和为人民服务为原则,要求决策者必须“走出去”,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向社会民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政治决策价值取向从单一性向多元折衷性、民众性的转变。同时,它要求在广泛民主的条件下进行集中,并在集中指导下实行民主,把从群众集中来的意见通过科学论证形成正确的决策,再返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加以检验。这保证了党的政治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并通过群众实践的检验,真正实现策决过程更加民主、决策结果更加科学,使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获得更大的保障。

二、群众路线的政治合法性功能

合法性是政治体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所谓“合法性”是指“政治体系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最适宜制度之信仰能力”[3](P55)。它包括政治体系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解释能力和社会民众对政治权威的服从。一般认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包括三方面:一是规则基础,即来源于对制度的遵守;二是政绩基础,即政治权力主体取得的实际成就;三是理念基础,即来源于意识形态的认可。[4]党的群众路线可以通过民意整合、利益整合和灌输意识形态的方式来巩固和扩大执政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资源。

1、整合民意,增进政治认同

民意是执政合法性的直接来源。卢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的公意是合法性的惟一基础,惟有人民才能决定由谁来统治他们。对执政党来说,民众的支持和认可是获取权力和维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来源。在当今中国,群众路线是增强政治信任、获得广泛性的社会政治认同、构建党执合法性资源的重要途径。面对来自人民群众纷繁复杂的意见和建议,执政党应当担负起民意整合的责任,应该发挥群众路线这个传统政治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提炼、升华,形成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制定出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是对大多数群众意见和智慧的整合,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巩固执政党的合法性。

2、利益整合,化解社会矛盾

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涉及到政党执政资源和执政地位。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思想观念多元化,利益诉求碎片化,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对党的执政基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执政党来说,所有的政策都应该正确反映并妥善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这迫切要求执政党充分利用好群众路线这个“利器”,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证社会各利益群体对执政合法性的认同,使他们在政治行为上同执政党保持一致,成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政治资源。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在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化解社会矛盾,并且提升自己凝聚社会、整合社会、动员社会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灌输意识形态,树立政治权威

政治权威是维系一个政权必不可少的条件。阿尔蒙德曾说:“如果某一社会中的公民都愿意遵守当权者制定的和实施的法规,而且不仅仅是因为若不遵守就会受到惩处,而是因为他们确信是应该的,那么这个政治权威就是合法的。”[5](P35-36)政治权威既来自于政治体系对权威的有效维护,也有来自社会对政治权威的广泛认同。群众路线可以通过阐述政治体系和传播意识形态为政治统治奠定权威基础。群众路线通过传播执政党的声音,使执政党的理念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党的方针政策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和接受,使执政的合法性来源更加稳定可靠。正如邓小平所告诫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当群众的学生,还要当群众的先生,党不是要发展群众运动中的自流性,而是要使党的方针在群众中获得实现”[6](P72)。

三、群众路线的政治参与功能

政治参与是衡量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准。群众路线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本身就具有政治参与的价值功能。

1、参与成本低,推动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现代政治学研究表明,参与成本是民众参与政治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成本和收益是影响民众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参与成本低,民众参与的热情高,选择政治参与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会远离政治参与,形成政治参与的边缘化群体。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参与路径,技术要求简单,时间方便,不需要民众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物质,只需“面对面”地参与。这避免了现代民主制度设计的一套繁琐而复杂的参与程序,也避免了现代民主政治参与要求较高所带来的“技术”参与困境,弥补了制度化参与途径的不足,从而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另外,群众路线可以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普通民众,所谓“纵到底、横向边”,让社会民众可以随时随地反映自己的政治意愿,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实现扩大政治参与的深度。

2、政治效能感强,提高政治参与的自觉性

政治效能感是指政治个体认为自己的参与行为影响政治体系和政府决策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政治效能感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的最主要的因素。在影响政治参与效能感的系列变量中,利益是最重要的因素。政治参与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主张把群众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但这只是一般性的规定,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还需靠自身来争取和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群众表达利益的渠道,并将这种利益诉求输送到政治决策层从而形成政策,保证了党与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高度一致。

3、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党的领导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特征,也是保证群众路线健康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党对群众路线的领导,才能保证群众路线的性质和方向。没有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就会丧失方向,就会演变成“无法无天”的群众运动,这是我们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新时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必然要求。目前,由于群众利益表达途径的不完善和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健全,人民群众的一些愿望和要求不能正常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利益群体有可能通过制度外的渠道来表达诉求,例如通过街头抗议、游行示威等群体性、无序甚至非法的方式对政治体系施加外部压力,对政治稳定造成冲击。而群众路线可以通过制度和程序设计将群众参与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民众参与政治与按照民主化、法治化的方式进行,保证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四、群众路线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而获得政治属性,形成政治人格和传播政治文化的双向过程。[7](P806)现代政治体系都注重政治社会化功能的运用,通过设计和利用一套政治社会化媒介来传播固有的理念、规范、价值取向,借此扩大政治影响力,维护统治的合法性。与学校、家庭等其它政治社会化媒介相比,群众路线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是因为群众路线是以传播主流政治文化、塑造合格政治人格和培育良好公共精神为已任的社会化过程,其实质就是“群众政治化”,“政治群众化”。

1、传播主流的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从一代到下一代传递其政治文化的方式,这种经历可保持传统的政治规范和制度。”[8](P3)任何一个健全的社会,都需一定的核心价值来支撑,否则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会混乱,社会就会丧失凝聚力和向心力。传播主流政治文化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功能,因为它是执政党根据本国国情和民情特点而设计的思想和组织工作路线,具有天然的政治宣传和政治传播功能。它能将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以及维系执政所需的政治价值观传递给社会民众,让其内化为自身的实践,实现主流政治文化世俗化。群众路线还可以通过向社会民众传播主流政治文化,争取亚政治文化的支持和认同,从而化解主流政治文化与亚政治文化之间的冲突,避免两种文化冲突带来的社会震动,实现主次政治文化的和谐共存。

2、塑造合格的政治人格

政治人格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心理行为模式,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和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承担的角色。[9]“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社会个体不可避免地涉及政治生活领域,形成一定的政治价值取向。与政治统治所需要和相匹配的政治人格的形成,需要借助一定的政治教育手段。古希腊的柏拉图早就注意到教育在塑造政治人格中的重要性,他在《理想国》中指出了教育、儿童经历与公民的价值取向的关系,提出教育要与政治相结合,并且要从儿童抓起,以塑造理想体制需要的政治人格。在塑造政治社会化所需要的政治人格方面,群众路线的作用和潜力巨大。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中蕴藏的能量和智慧,主张社会发展的成果由人民群众自己分享。这体现了对群众的尊重、关怀和重视,有利于培育人民群众注重自己义务和权利的主体意识,也有助于培养出尊重他人的人格、思想、言论的民主意识,实现从“臣民”向“公民”政治角色的转换。

3、培育良好的公共精神

群众路线是培养公共精神的重要路径,能培育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精神。首先,群众路线能够形成良好的公民美德。由于群众路线的平等性,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之间彼此尊重、友爱、信任与合作,从而培养出政治共同体成员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妥协和节制的公民美德。其次,群众路线能够形成公共责任感。由于群众路线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公民之间相互平等、畅所欲言地交流对政治现象和公共事务的看法,在公共生活实践中感受到自己与社会共同体的休戚相关,从而形成公民自觉关怀与维护公共安全、公共环境、公共利益的公共责任意识。再次,群众路线能够培养稳定的公民文化。由于群众路线的参与性,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从而克服服从型、区域型政治文化的局限性,形成理性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出性质稳定的混合型公民文化。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2]毛泽东年谱:中卷(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马宝成.试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J].天津社会科学,2001,(1).

[5]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8]格林斯坦等.政治学手册: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于昆.邓小平的政治人格研究[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6,(2).

猜你喜欢
执政党合法性民主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Westward Movement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垫资承包合法性研究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