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角度看唐诗《陇西行》的三个译本

2014-04-06 07:04杨荣广
关键词:弗尔陇西文体学

刘 莹,杨荣广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一、引言

从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至唐诗的百花齐放,诗歌的形式也从松散走向形式严整、词句对仗。形式美成了诗歌的内在美之一。随着外来文化的引入,诗歌翻译也开始活跃起来。但是对于诗歌译文的评析或止于印象式,有感而发;或囿于名家杂谈,难有创新。文学文体学是“应用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等语言知识”(方梦之,2004),借助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通过“个人的直觉、经验和文学素养来体察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既依赖于读者的个人感受(符合“诗言志”的特点),又能运用相对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文本的分析,从而找出作者“语言运用后面的艺术效果”(Leech&Short,2001:74),避免全凭主观臆断而造成的不确定性。下面将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从语音、节奏句式、语义三个方面对唐诗《陇西行》的三个译本进行分析。

二、《陇西行》的英译本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反映了晚唐时期连年征战,军民皆疲,不堪其苦,遂起反战、厌战之心。笔者所搜集的总共有四个译本,分别是王大濂(1997:166)的译本On the North-Western Frontier,R.Kotewell&N.Smith(郭著章、江安、文忠,2002:55)的译本Longxi Song,许渊冲 (1996)的译本The Riverside Battleground;王守义 &约翰·诺弗尔的译本 (1989)Trip to Longxi。这里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文作为分析对象。

译文(一)R.Kotewell&N.Smith译(二者都不是以汉语为母语)

Longxi Song

They vowed to sweep away the barbarians without regard of self;

Five thousand in their furs and brocades perished in the Tartar dust.

Alas,their bones lay beside the Wuding River;

They still live in their ladies’dreams in Springtime.

译文(二)王守义&约翰·诺弗尔译(汉语为母语者与英语为母语者的合作)

Trip to Longxi

They swore they would wipe out the hu invaders

They don’t care about their own safety

Five thousand lances were broken

When the hu horsemen struck them

It is so pitiful seeing the white bones

Scattered along the river

These relics are the husbands of dreams

Their wives are still waiting in their bedrooms.

译文(三)许渊冲译(汉语为母语者)

The Riverside Battleground

They would lay down their lives to wipe away the huns;

They’ve bit the dust,five thousand sable-clad brave ones.Alas! Their bones lie on riveside battleground,

But in dreams of their wives they still seem safe and sound.

上述三首诗歌译本或句式略齐整而不押韵;或以散体诗译之,娓娓道来,曲尽其妙;或力求句式齐整,韵脚一致,孰优孰劣,笔者将从语音、语义、节奏三个方面一一论述。

三、译文语言的文体分析

(一)译文语言的语音文体分析

《陇西行》是七言绝句,采用aaba的韵律模式,以前鼻韵母/en/为韵脚,其声低沉而缓慢。全诗28个字,每句后半部分多以/n/(如匈奴、身、人、梦)等鼻音和/u/(如顾、胡、骨)等开口较小的元音。读来显得沉重有余、其情悲切。从译文来看,R.Kotewell&N.Smith的译本没有押韵,译文中共有40个单词,其中行内韵也缺失,句尾以/f/、/t/、/藜/、/m/。 许渊冲的译本韵律模式为aabb,对仗工整,且以英语中惯用的英雄双诗体的形式对汉语的七言绝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句中以元音韵同时又是尾韵/ei/(they/lay/away/),末句以辅音/s/(still/seem/safe/sound)形成头韵。双元音/ei/,音长而轻,似有悲叹之意,清辅音/s/,亦如阴风阵阵,萧瑟万分。首二句中的/nz/,前元音/v/受辅音/n//z/的影响,声音响亮,充分体现出守边将士誓扫匈奴,以身报国的豪情。前后相对,一雄壮,一悲切,准确地再现了原文前后落差极大的艺术效果。王守义&约翰·诺弗尔的译本以散文的形式,将原诗的意义一一展开,层层叙出。译文充分发挥了散文的优势,将原诗的隐含意义充分译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也使得诗歌的隐含美、模糊美、多义性损失殆尽,且诗歌原有的对仗工整,形式严谨的特点也荡然无存,可以说是一种“假象等值”,即“译者只传递出了‘可意译的物质内容’,而忽略预言形式本身的文学意义”(Lodge, 1996:100;转引自沈健,2008:106)。总的来说,从语音的角度来看,许译能够更加准确的再现原诗的音义相互协调的特点。

(二)译文节奏、句式的文体分析

从《陇西行》的三个译本来看,译本(一)共52个音节,首二句基本以八音步抑扬格为主,末二句基本以五音步抑扬格为主。全诗以they为主语指代守边将士,以陈述句为主(除了第二句是倒装句外),娓娓道来。并以英诗中常用的感叹词“Alas”引出后文的感叹之意,将中文原诗的隐含悲怆之情,显化出来。译本(二)则以无韵散体译诗,且使用了 “Five thousand lances were broken/When the hu horsemen struck them”, “Scattered along the river/These relics are the husbands of dreams”两个跨行长句,且将原文隐而未发的意义明晰化,以整句译出,放缓了原文的叙事节奏。原文强烈的感情被分散在几个句子中,自然少了一些应有的震撼力。译本(三)共有46个音节,除第三句外基本是以六音步仰抑格为主(第三句是五音步仰抑格)。相比较而言,许译使用的音节最少,且句式多圆周句,末句押韵,用语平实,将强烈的感情在很短的篇幅内喷涌而出。末一句以”but”为转折,凸显了征人之妇,未闻噩耗,尚思亲人返家的情形,与前文“丧胡尘”对比鲜明,更加准确的体现了原诗的风格、意境。

(三)译文语言的语义分析

从诗歌的题目来看,陇西行是乐府曲名。在诗歌中“陇西”泛指西部边陲,士兵戍边的地方。R.Kotewell&N.Smith的译本将其译为“Longxi Song”显然从乐府曲名的角度进行翻译;王守义 &约翰·诺弗尔的译本则是将其作为一个具体的地方,实际上缩小了原文所具有的文化所指;许译则从读者接受性的角度出发,直接去掉具有文化负载很难为译文读者理解和体会的“陇西”代之以“riverside battleground”,并与“可怜无定河边骨”(Their bones lie on riverside battleground)相一致。相比较而言,三个译名各有所长,在各自的语境中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对于首二句,译本(一)将“匈奴”译为“barbarians”(野蛮人;原始落后的部落)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五千貂锦”中“貂锦”源自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译为“Five thousand in their furs and brocades(毛皮和锦缎制成的衣服)”是不对的。戍边历来是处在条件艰苦的塞外,生活条件艰苦,这样翻译只会使译文读者产生错误的影响。译本(二)用“five thousand lances”来对应“五千貂锦”以“lances”(长矛等武器)来借指军队,失去了“貂锦”(精锐部队)这一层意思。译本(三)出于大概是节奏和韵律的需要(首二句都采用了六音步仰抑格)用正式用语“lay down their lives(formal)(为帮助他人而死)” 对 “誓死”; 却使用俚语 “bit the dust”(slang)对“丧胡尘”。仅从译文本身来看,在一个对仗、并列的结构中使用不同体的词汇(正式用语和非正式用语),固然是实现了句法结构上的整齐,却犯了因韵害义的毛病。三个译本在这一点的处理上似乎都不太理想。

四、小结

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文学作品的妙处不仅在乎它说了什么,而且在乎它是怎么说的。假如文学译本仅顾及到原著说了什么,而不管怎么说的,读起来便索然寡味”(许均,1998:339)。在翻译中唯有做到“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王佐良语)方能算得上是佳译。诗歌翻译唯有做到形神兼备方是美。本文正是利用文学文体学的知识对《陇西行》的三个译本从语音、节奏、语义上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三个译本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相比之下许渊冲先生的译本以其准确的理解原文的典故、巧妙的押运和齐整的诗形而稍胜一筹。通过这个研究发现文体学知识的运用可以实现文学翻译批评,在个人情感体验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谨性。

[1]方梦之.译学词典[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郭著章,江安,鲁文忠.唐诗精品百首英译[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3]王大濂.英译唐诗绝句百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4]王守义,约翰·诺弗尔.唐宋诗词英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5]许均.翻译思考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许渊冲.谈唐诗的英译[A].海岸.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7]许渊冲.唐诗宋词三百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9]Leech,G.N.&M.H.Short.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猜你喜欢
弗尔陇西文体学
令人头痛的失物招领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甘肃陇西液氢生产及碳减排示范基地项目开工
Dream pursuer on the snow 雪上追梦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践行“耳朵学习先行”并以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学(下)——莫雷·沙弗尔创造性音乐教学观的多维解析及现实思考
践行“耳朵学习先行”并以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学(上)——莫雷·沙弗尔创造性音乐教学观的多维解析及现实思考
浅谈陇西秧歌的变化
清代闽西的族产种类——以宁化安远的《陇西李氏八修族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