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透视毛泽东榜样教育

2014-04-05 09:37申芳芳
关键词:榜样马克思主义教育

洪 涛, 申芳芳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时讲到: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鼓舞我们前进的不仅是他老人家的行为世范,更是包含于毛泽东思想的榜样教育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榜样教育”就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学习途径,即通过观察学习,从他人那里获取新行为的信息;模仿他人的所做所为,接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而形成自身的人格特征[1]。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都一贯重视榜样教育,我党树立的榜样是中华传统道德教育与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双重体现。榜样是一面旗帜,不仅凝聚着力量,而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毛泽东时代,各阶层各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分子,值得我们学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有必要重新审视并发掘榜样教育的价值。毛泽东说,榜样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学习榜样,往往比纯粹的说教要管用得多,好的榜样是优秀道德品质的生动体现,其鲜活具体的形象,使人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易于把握和理解,因此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调要通过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把他们培养成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前的榜样教育工作也要从历史源头寻找借鉴,坚持正确方向,保持党的理论创造力,不断研究并解决新问题。组成毛泽东思想重要部分的榜样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典范和先导。毛泽东这一整套榜样教育都是非常宝贵的和行之有效的,彰显了诸多特点和经验,我们学习毛泽东榜样教育要有多重维度,这对于榜样教育工作沿着正确轨道深入推进是很有必要的。学习毛泽东榜样教育,可以从人民主体性、意识形态性、社会实践性三重维度着手,这对于当前的榜样教育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一、人民主体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一项基本要求就是“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在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一百多次,这是毛泽东人民主体论在当前的发展,体现了党对人民主体地位认识的高度理论自觉。主体问题即“为什么人”的问题,古今中外各种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异同,归根到底都在于对此回答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占据统治地位,没有客观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其终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进行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作为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政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历史观产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它要求党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榜样教育工作上来,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动力,是榜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毛泽东榜样教育的人民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以前的榜样塑造标准的根本依据为是否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毛泽东颠覆了这一理念,他反对英雄史观、上帝史观等唯心史观,强调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唯一性。这一价值观念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的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并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军队还有政权的唯一的最高宗旨。1944年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他做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七大上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党章,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以确认。毛泽东同志不仅提出并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且以身作则带头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提出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这和英雄主义等唯心史观相对立。以前的社会是“皇权至上”的社会,民众没有尊严没有切实利益可言,沦为帝王官员鱼肉剥削的对象。而毛泽东领导下党和政府所奋斗的一切,早已在中共一大写的明明确确,那就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最高纲领的指引下,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付诸行动的指南。他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不同于后期的社会主义苏联,自由化早已泛滥,权贵资本开始膨胀,民众不满开始滋生。这样的理念是开天辟地的变化,是对数千年来不同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彻底颠覆!

其次,榜样主体的人民大众化。以前的社会,统治阶级极力贬低民众的作用与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英雄主义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一些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者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和帝王将相的意志、品格、才能决定的,认为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被动的“惰性物质”,是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在他看来,大人物“心理之动静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社会的发展仍然决定于少数具有思维理性的立法者,即开明君主一类的“伟大天才”人物。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深刻的社会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在剥削制度下,少数统治者凭借权势和所能支配的物质力量,可以在历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记,而创造历史的劳动群众则处于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和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他们作出的贡献往往被湮没,有的成果则为统治阶级所窃取。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出于阶级的偏见,总是把历史说成是帝王将相创造的,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此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同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承认个别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在于如何回答谁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和个别人物的关系,使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了过来。毛泽东时代的榜样,有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王进喜、时传祥、焦裕禄、钱学森等等,他们绝大多数是战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

当前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权、钱、名”的追求,青年群体中“屌丝”与“高富帅”的社会划分对榜样树立起到负面作用。所以当前的榜样教育工作依然要继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正确主体理念,这是榜样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主体理念,把价值主体深深定位于人民,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行动自觉。

二、意识形态性

毛泽东时代的榜样都深深的打着那个时代的红色烙印,极具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无产阶级革命中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意识,排除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毛泽东指出,“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当然不能让毒草到处泛滥。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毒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只能处在被统治地位。”[3]他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当前有些人在实际学习工作中偏离马克思主义方向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并号召人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可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坚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因而,想在中国革命中取得胜利并进而取得全国统治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就非常重视意识形态的无产阶级阵地意识建设。毛泽东强调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抵制外来思潮的侵袭,毛泽东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他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准则和核心思想,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二是提出了“六条政治标准”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标准。毛泽东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坚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其重要性。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来看,最重要的一条是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没有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毛泽东的失误并不在于对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高度重视,而主要在于实践中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无产阶级政党要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是自己的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而要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毛泽东还要求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榜样塑造,增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提。如何增强党性修养?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的要求和论述也很多。首先要做革命的先锋队,做民族的先进分子。这种先锋分子“又红又专”、具有政治远见、坚持真理、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认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充满着斗争和牺牲精神;他们不谋私利,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的;他们是脚踏实地富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人们。二是对工作要极端负责,对同志要满腔热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雷锋同志为例,雷锋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从思想来看,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他“忠于革命,忠于党”,“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哪怕高山、大海、巨川,就是头断骨粉,也身红心赤,永远不变。”

当前,也不能夸大意识形态功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榜样教育有着必然的本质的关系,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我国建设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需要我们毫不动摇地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榜样教育必须既要着眼于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根本阵地,又要以此为基石取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抓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形势,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特点,把握榜样教育这个切入点和着力点。榜样教育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即引导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以符合一定社会要求。当前榜样教育的意识形态工作,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意识形态和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二是不能扩大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范围。在对“又红又专”的榜样塑造中,有些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应有尊重,这显然有失偏颇。当前思想多元化,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作用的重视,必然需要我们造就更为广泛的榜样,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能回避,而应坚决出击,但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搞意识形态斗争扩大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意识形态会反作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当代中国,作为社会价值精神导向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人类面临着各种精神观念的深刻变革和重建。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精神观念,指导着不同人的各种行为。所以当前要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开展榜样教育,意义重大。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优秀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其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易于理解也易于效仿,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对行为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三、社会实践性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96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本之木。榜样精神不是说说而已,需要我们的践行。实践性是榜样教育的重要品格,榜样教育价值在实践中生成,实践是其价值的真正源泉。榜样教育是在与时俱进中产生和发展的,也必须在与时俱进中创造并实现其价值,离开了具体实践,再好的榜样精神也只是空中楼阁。榜样教育的这种品格要求切实将榜样的力量付诸行动,如此,榜样力量才能依据客观实践的发展而生生不息。社会生活是伦理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及在解决一系列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榜样教育的当前价值还体现在其社会生活上。也就是说,榜样教育必须直面现实社会生活的挑战,走开放式教育的发展道路。唯此,榜样教育才能“使精神中最深刻的东西成为可以观照和领会的对象”[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学习榜样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并最终服务于实践,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深入群众,一切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始终坚持勤奋学习和勤奋工作。榜样不仅是指引前进方向的旗帜,还是凝聚精神力量的资源。毛泽东同志说,榜样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学习具体的典型榜样,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则方法要方便得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样感染的结果自然是榜样的普及化。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是由无数党员的共同努力完成的。在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最为突出、最为集中的表现。毛泽东同志认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体现在本职工作中。全面抗战开始后,他公开提出:“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应使之具体地表现于各方面,即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具体说来,就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各行各业还有各条战线都要争做模范。建国之前,民族独立是精神的主流,邱少云、刘胡兰、董存瑞等烈士是时代精神的楷模。建国之后,艰苦创业是时代精神的主流,王进喜、焦裕禄等榜样的事迹广为流传。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月内两次赶赴兰考调研,目的就是号召学习并弘扬伟大的焦裕禄精神。总书记指出,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要求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要求的最后的落脚点是践行。所以榜样教育一要善于抓典型,二要有利于社会实践。先进典型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是一面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同时也是把榜样精神行为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步骤。典型指引是推动榜样教育的重要方法,而我们要善于发现一个个标杆式的先进典型,并善于引导宣传,积极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当前榜样教育离不开典型的力量,确立什么样的典型,就明确什么样的标准和导向,就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当前要把雷锋、焦裕禄、郭明义等先进典型作为生动教材,学习榜样身上的伟大精神,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求真务实、真学实干、身体力行,把践行榜样精神的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

参考文献:

[1] 王丽荣.试论毛泽东的榜样教育——从学习雷锋好榜样谈起[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20(6).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7.

[4] 黑格尔.美学:第2卷[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7.

猜你喜欢
榜样马克思主义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