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晨
近几年,我国的高校的教育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因此,对高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加强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下面,我们将对进行人文理念渗透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全面地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往的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冲突。根据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来看,体育教学主要是严格按照体质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一些具备较高体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而现代的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仅仅只是培养一些身体健康的体育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而是需要积极培养具有正确科学的体育教学观,并且具有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将人文观念渗透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创新高校以往的单一的教育体质,将体质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在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高中时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高中阶段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择业。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阶段,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将基础的教学理论以及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且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才能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由于受到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的严重影响,过去的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时,主要是教授学生一些有关体育的专业的理念和专业技能,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其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体育训练的重点放在了体育的专业性上,忽视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学校对学生开展体育训练,主要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就,提高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并不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这种体育训练明显具有短暂性和较强的功利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由于体育教师是从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主体,所以,体育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具有重要的影响。最早的体育高考录取分数线是90分左右,后来逐年增加,目前已经上升到300分以上,文化素质分数的逐渐提高表明体育教学对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社会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来看,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忽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更加有必要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高校应该树立一种人文体育教学的观念。
以往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专业技能,体育教育效果不明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的别动进行体育学习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体育训练,同时,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的体育观、价值观以及成才观,促使学生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根据目前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来看,在对高校的体育教育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严重缺乏有效的引导性的评价机制,因此,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渗透时,主要是由高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的。如果高校的体育教师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才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将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体育训练中,所以,体育教师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效渗透的关键。
在我国,将人文素质教育观念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观念的发展历史较短,大学没有专门设置这种课程。在推行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的渗透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渗透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同时,由于人文素质教育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确定性以及广泛性,并且高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从而严重阻碍了人文素质教育观念的有效渗透。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如何加强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体育教学观念对体育教学至关重要,高校需要加强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化,应该将人文精神作为体育观念转化的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体育精神。高校在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时,需要加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选择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地辅导,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随之保持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减少消极的心理,避免消极心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教师可以将心理诱导方法进行有效地应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诱导,促使学生发挥更大的体育学习潜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不断优化教师的学历、性别结构以及职称,高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需要注重对应试者的人文素质水平的考察。同时,学校需要组织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师而言,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教学知识,同时需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合作、互助等人文精神融入到日常的体育训练中。另外,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都与教师的言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高校需要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创新体育教学方式。高校在设置体育课程时,需要体现其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体育项目的权利。比如,学生的前半学期在学习篮球,后半学期学习足球。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体会不同的乐趣,体会不同的体育精神。设置丰富的体育课程,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选择空间,开拓学生的体育视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时,需要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主体作用,进行探索式教学、合作互助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地体现了体育运动的人文精神。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体育课程的优势,在讲授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渗透,促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比如,在进行足球比赛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整体思想以及长远的思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有助于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渗透,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管理者需要充分地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在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丰富体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同时,需要不断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最终实现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有效渗透的目标。
[1]韩国栋,刘云霞.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J].大众科技,2013,22(11):190-191.
[2]汪浩洋.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分析[J].时代教育,2013(19):189-190.
[3]陈世伟.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渗透“人文理念”的路径分析[J].科技视界,2012(25):156-157.
[4]卢爱国,云 鑫.人文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的量化研究[J].商,2013(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