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彬
(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发展方式如何转型,增长活力如何保持,中国梦如何实现,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将是重要支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高职院校的界定,从功能定位上来看,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当今,虽然“中国制造”遍布世界,但是中国产品的质量还不够理想,多数行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府提出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1]调整经济结构,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p1),[3](p50)而这就需要教育的升级。社会经济发展使得职业教育受到空前关注: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而且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和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突破口。
纵观各国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可以看到:职业教育的发达程度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经济结构越是合理完善,其职业教育水平越高。合乎社会经济理性发展的职业分工结构,其人才储备必然是由大量的“学术型”人才和大批的“技能型”人才构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纵向深入精致化、精细化、技术化和技能化,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有将近80%的年轻人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而从我国的变化规律看,取得了高技能人才资格证书的人数随着自然年时间的变化呈抛物线型增长的发展趋势。[4](p97)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的持续快速增长,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线性关系增长。GDP增长1%可为我国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需要高技能人才9万—10万人。
以上分析表明:第一,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迅速增长。从以上理论数据分析显示现有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许多地方的技工荒、招工难都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时期,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等都需要教育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第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人口就业率、缓解我国就业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我国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大数据看,面临着需要保持8亿人以上劳动力规模与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并存局面(1.5个岗位对应1个求职者)。第三,伴随我国建设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战略的启动,各级各类技能人才紧缺现象会由东到西扩大和展开,形成新常规性问题。可见,我国解决就业总量矛盾、结构性矛盾、技能人才缺乏扩大问题,都取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是否能加快步伐,统一认识,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经济发展要求的层面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提升职业技术人员的技能的同时,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5](p10)
职业教育的提升为新人才观完善了传统单一的人才内涵,能掌握知识、发现知识是人才,能运用知识、物化知识也是人才。众所周知,无论是应用型人才还是精英人才,都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基本素质,这需要高校调整育人观念和育人手段,改变大学教学中重知轻行、知行分离的弊端,要求我们将大学的实践育人内涵予以新的诠释与发展。对此,国外有很好的借鉴案例。如欧美等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政策,就是来源于他们“再工业化”、“重返制造业巅峰”的政策主张。再如“21世纪技能”计划是美国为了应对新世纪挑战而推行的教育改革运动。该计划包含两大系统。一是“学生学业系统”,保留传统核心科目(课程),少而精的核心科目(课程)可以保证学生基本知识结构的稳定,同时增加五个跨学科主题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应对并处理现实生活具体问题所需的技能。但是,教学活动不以独立学科存在,而是需要融入核心科目之中。二是“支持系统”,为推进21世纪技能的实施,美国政界、商界、教育界、民间组织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结成“21世纪技能”伙伴组织,并对“21世纪技能”计划作了细致详实的规划、目标与标准、具体的操作流程、需要平衡技术支持的评价系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课程改革来贯彻实施的,要围绕实践教知识,让职业教育从储备知识到真正建构知识。这些事实都说明,各国都意识到了国家经济制造业竞争依赖于技术技能人才竞争。
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指出,人们把高等教育看作是使个人生活及为某种职业或专业做好准备的一种机会。这实际上点出了高教与职教的一致性。在我国,本科教育中的医学类、师范类、农林专业、财经专业、艺术专业等,也都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理当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从这一角度来说,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将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型、技术型专业纳入职业教育范畴,形成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自然变得更丰富更全面。从当前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来看,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融合出现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报告中正式提出“要求将事业心与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享有的同等地位”。当代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J·R·安德森认为,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程序性的知识主要是关于“如何做”这一环节的知识,即怎样从事和完成各类所需要活动的一类技能。从我国现实发展看,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把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明确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任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养模式,[3](p51)确立和提升培养人才的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的培养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培养的人才能由此在获取实践知识的同时,拥有技术实践能力并得到提升,这种与时俱进的前瞻性认识正是准确把脉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际教育大趋势。
职业教育的提升要求专业要随国家产业发展适时地做动态调整,并建立相应的有效机制;要做到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并行,[2](p1)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和产业两个领域、学校和企业两类主体的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发挥社会、行业组织与学校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服务监管,使职业教育的提升能更好地补充国家和行业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支撑,为全社会带来更多利好空间。
职业教育的提升也是释放我国经济能量和经济红利的手段。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实现这个转变依靠的是劳动者相应素质的提高,这对于我国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基础作用,切实把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我国发展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重塑制造业优势,加快实现从工业大国朝着工业强国的方向转变、经济升级提质增效,[1]从根本上使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他们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都要靠职业教育和培训来实现。
职业教育的提升也是政府对社会、尤其是对贫困、民族和农村地区人口就业的一种人文关怀和极大关注,也是教育均等化和公平化的体现。[3](p58),[6]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指出:公平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的,从教育学角度是培养人才。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过程的公平需要政府提供资源的配置,不同的学生配置不同的资源,让每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发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人是千差万别的,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样化人才。人的智力包括许多层面,例如分析型智力、创造型智力、实践型智力。所以我们要有新的人才观,完善对人才的全面认识和把握,而发现人才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校的责任。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例如欧盟,不仅把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其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政策领域和目标之一,而且对其内涵界定也体现了对公民个人和企业雇主需求的关注,建构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吸引力的欧盟模式特征,即个性化、机会、治理和形象。我国提升职业教育要更注重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公民的职业教育。就农民提升而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农民工当中受过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实际仅占农民人口的30%,缺乏必要的技能已成为制约他们真正能够融入城市、成为城镇化新型态产业工人的一大瓶颈。因此,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加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教育,塑造农民工成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对于转移农民工就业、增加实际农民收入、提高我国现有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竞争力以及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积极作用。
提升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为接受职业教育者的继续教育、个人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许多国家职业教育都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系列。我国一直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最高层次,要想进一步深造受到很多条件限制。国务院此次发布的相关《决定》,明确了今后职业教育一直可以延深到研究生阶段,并有学位制度项匹配,这使职业教育和受教育者发展得到很大的上升发展空间。[2](p3)
国务院《决定》当中明确定位了中等、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多层次、多类型;同时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形成相互沟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制度,这使我国高等教育更加层次化、有序化。[2](p3)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决定了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必要性,尤其技能人才培养要增加相当比重。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却在日益增长,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劳动力竞争、国力竞争的主体。[3](p50)遵循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需求,推动地方高校向培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提升更加注重高校专业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的要求,根据地区建设需要来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建设,加强对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已形成共识。要依托企业和行业协会,与骨干企业合作,构建有层次性的专业建设体系,拓宽合作办学空间,通过联合培养、双向共育、定向就业等方式实现学生适应国家和地区岗位的高技能要求。[3](p52)
教育部明确了“服务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服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对职业教育进行的全新的理念界定和定位,对于加快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职业教育的提升强化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解决了企业用工荒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职业教育的提升以培养满足区域发展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以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途径,大力推动专业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区域发展。而创办一流世界大学标准,最根本的指要就是服务国家社会和经济更加社会化、普遍化以及更加高效能的促进国家发展。[7](p96)
总之,职业教育的提升将使我国高等教育更加面向产业、行业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提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这势必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更新的要求。技术进步缩短了生产劳动周期,显著地提高了生产率;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与工作方式,而且也正在成为辅助或取代大量人工劳动的重要力量;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非正规经济部门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多种复合的技能,广大中小企业也必将走出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提升也是我国从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迈向高端的基础条件。职业教育受名企青睐已是不争事实。目前,劳动力市场已经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常规认知和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正在下降,而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却在日益增长,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劳动力竞争的主体。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职业教育提升承载着国家和社会传承和创新可持续能力提升的重要使命,这更进一步呼唤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步伐。
[1]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升级版”[N].中国教育报,2013-06-18(5).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4]何文章,张学英,等.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规律及趋势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
[5]鲁昕.教育改革突破口在现代职业教育[J].中国发展观察,2014,(04).
[6]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职业教育,不能“低人一等”了[N].人民日报,2014-07-07(5).
[7]鲁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中国现代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