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雅娟
高中地理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娴熟的解题技巧,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对于学习方法我就不加赘述了,想特别指出的是,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很多,最关键的也最能得分的,就是要能够深入浅出地分析题目。
一、注意学科相通,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地理知识点
比如在讲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前,给他们回忆数学中的轴对称知识;在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前,给学生引入物理中的比热的概念;在讲绿色植物的生物循环前,给学生描述语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般情境;在讲昼夜半球和晨昏线前,给学生简单复习平面几何知识;在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前,可先鼓励学生看相关的书籍,比如《哥白尼》《宇宙的奥秘》等,甚至可以看看与此相关的科教片《宇宙大爆炸》,或者是大部分男生喜欢的科幻电影,比如《旅行到宇宙边缘》等,培养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兴趣,到教师上课讲解的时候,很多内容就会变得生动形象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举例也要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其实地理知识并不全是晦涩难懂的,如果教师总是卖弄口头表达功夫,将一些简单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们会越学越糊涂。比如在讲授自转偏向力知识时,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好一个蒙眼布,到了该知识点的时候,找一名或几名学生在蒙眼的状态下自己做实验。一般教室里铺有瓷砖,可以选择一条瓷砖间的直线,让蒙眼的学生直行,看看是不是还能直线前进,还是会偏向一边?偏向哪一边?这样就将自转偏向力的知识生活化、简单化了,相信学生们课后会乐于做这样的实验,记忆也深刻。再比如,可让学生每次在自来水龙头下洗手后,观察水是怎样流进下水口的,这样的时针旋转方向和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是什么样的关系?
可见,课堂上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放在生活中去理解会变得简单形象,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告诉学生怎样将难懂的知识通过科学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
三、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或动态化,深入浅出
传统的课本知识呈现最多的是文字,其次是图形,很多信息无法最大限度地形象化、动态化。此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最简单的就是PPT,文字处理可用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等,图形图像处理可用PhotoShop等,动画制作可用Animator Pro、3DS MAX、Maya、Flash等,声音处理可用Audition(Cool Edit)、Wave Edit等,视频处理可用Ulead Media Studio、Adobe Premiere、After Effects等。
在必修三本书中,尤其是必修一,关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要用多媒体的,多媒体能将公转和自转完美结合起来;再比如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运动和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演示就非常形象;再比如锋面雨,冷暖空气的前进,暖气团的抬升,雨后气团的离开,用动画演示,使学生置身于故事的情节当中,复杂的知识简单了,更难得的是,知识还变得有趣了。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仅是教学手段,用以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不能喧宾夺主,否则热闹是热闹了,学生们却遗忘了该掌握的学科知识。
四、讲解题目时,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所学地理知识,以点及面、深入浅出
在讲解高一一套模拟试卷的选择题时,图中的数字代表中国某种灾害的发生频次(%),问这种灾害可能是哪种?90%的学生认为看起来确实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洪涝。但是,正确答案却是干旱。这令很多学生感到很意外,不知道其原因。这时候笔者问了他们一个最简单的地理问题,他们随即恍然大悟,肯定不是洪涝。笔者的问题是这样的:“如果这是洪涝,为什么我们上课重点分析的淮河洪涝在此幅图没有体现?”学生一看,淮河流域果然没有数字,代表淮河流域此灾害的频次较低,那应该就不是淮河了。所以,这就是地理解题中的深入浅出。你未必立刻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但是你可以通过平时对典型知识的积累,将最易选错的答案排除掉。就本题而言,华北地区的“春雨贵如油”,长江中下游的“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等均可作为得到干旱这个答案的知识储备。
学习本身不是难事,关键是要找对学习的方法。地理学习也不例外。地理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余文森.听课评课教学断想[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庞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