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
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学课堂提出了具体的转变模式,而转变的重点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成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学生个性化的不同的学习和教授模式。其中,探究式学习就是一个既有实际操作意义又能很快得到认可的新型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这种学习方式与地理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突出意义。
一、探究式学习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而这样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开放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原理是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发挥自身优势,以讨论、研究、搜集整理资料为形式最终达到课堂学习要求。探究式学习模式有四大特点:一是要有一个中心问题,并最终要解决它。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主。三是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即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是探究的形式也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
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实际操作中,教师仍起到主导作用,为课堂活动提供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教师既可以利用新教材资源,也可以自我设计和教材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则要根据计划和步骤,个人独立或者几个人合作完成,最终达到研究目标。
二、开展探究式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资源的获得以及进行学习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提出质疑和进一步探究,而对于典型的地理问题或者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反复推理、综合归纳和整理,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也需要能力的积累。因此,教师一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准备素材,去理解基础知识和相互交流;二是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2.质疑是探究的灵魂
探究的源头是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究。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质疑。首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探究的课题范围内,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最终能形成自己的质疑。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进行筛选,因为学生的质疑有些是极易解决的,可能没有代表性,有些是不科学的,没有解决必要,通过教师的筛选,学生的质疑就可以进入探究的目标了。
3.探究式学习要避免虚张声势
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培育目标。有的教师把这样的课程看做是教学改革的样板,课程设计得很花哨,课堂气氛热烈,但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根本没有多少学习收获。
三、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如何结合师生实际和地理学科特点来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呢?有哪些具体的应用方式呢?
1.探究地理现象,以兴趣带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学科的基本教学任务。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能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兴趣。地理知识与学生的个人经验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这有利于将地理课程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地理兴趣。比如在学习《气温和降水》一课时可以提出一些很生活化的问题:“为什么有时是下雪,有时是下雨?”“下雨前为什么会很热,下完雨后却比较凉了?”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做很多事,比如,通常的答案是什么?原来是怎么认识的?通过学习地理有哪些科学认识?举一个例子:通常大家会认为,热了就会是雨,冷了就会是雪,高空一直是固体的水,但事实是高空的水汽,在降温情况下才会出现雨雪,只是低空温暖时才是雨,寒冷时才是雪。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能解答一些生活中的疑问,这样,无疑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动力。
2.寻求时事热点,探究新认识
学习地理除了需要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外,还应放眼世界,关注地理领域热点。比如世界局部战争与世界能源分布、供应的关系,这里既有国家政治问题,关联着地理的资源分布和应用问题,如何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灵活运用,需要注意搜集相关热点信息和联系地理知识。比如环境污染问题,这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世界问题,但更是现实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经济和文明发展的问题,同样也可以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3.对新生地理问题的研究
这主要指突发性的,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比如,雾霾就是新生事物,或者在近几年才引起大家的关注。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怎样解决?会产生什么影响?都是带有地理色彩的探究问题,学生只有有了这样的探究意识才会走在学习的前沿,才能掌握最新的地理知识和动向。
(责任编辑 庞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