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虽然课堂教学往往要根据备课有预设地进行,但是如果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跃动而不断注入新的活水,这个课堂就会备受学生喜欢。这需要我们教师有着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前备课时就要为“课堂的生成”留够空间,课堂上及时捕捉生成的瞬间,并且合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由此对课堂生成的资源做深度挖掘,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一、课前预设思品课堂生成的空间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会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教学的过程。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但是过犹不及,有的教师会把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都备好,这样的课堂就像是把教师和学生都“捆绑”起来,根本不允许有课堂生成的出现,即使有,也要扼杀在萌芽中。尤其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多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既定程序往前走,甚至连各个环节的“衔接语”都想好,学生无法冲破这个“桎梏”,当然就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妨“简约”一些,运筹帷幄而不必事无巨细,给学生留出自由飞翔的空间。如《好习惯受用一生》的备课中,可以大致分为生活、学习两个方面,至于具体有哪些好习惯能让我们受用一生,学生应该可以想到并且分析到,就没有必要详细地按照课本和教案一一列出。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涉及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习惯的分析也很深刻,不但能分析出好习惯的作用,连坏习惯对人们的影响也能总结出来。学生由上课迟到联想到工作以后的旷工,因为这一坏习惯有可能会被老板“炒鱿鱼”。学生的分析很有条理,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课堂就可能有更精彩的生成。
二、善于捕捉思品课堂生成的瞬间
课堂在进行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教师要好好保护这些声音。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他们对世界会有更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思品课堂教给学生很多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但学生也会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提出质疑,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把学生的质疑当作课堂生成的资源,而不能依然照本宣科,甚至对有怀疑态度的学生粗暴地打压。如在教授《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讲到全世界的父母都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一个学生提出异议:父母觉得最好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不觉得是最好的怎么办?我们依然要无条件地接受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课堂的生成,教师此时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全班大讨论:父母的“大世界”和学生的“小世界”有哪些区别呢?这是不是所谓的“代沟”?怎么处理“代沟”问题呢?讨论完这些问题后,又回到了本课的主题上:与父母平等沟通,父母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捕捉到课堂生成的瞬间,成就了一堂“感恩父母”的课。
三、合理利用思品课堂生成的资源
一旦教师意识到课堂生成的价值,就会有意识地去利用这些生成的资源。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回答、独到的见解,可能会是课堂生成的一个来源,而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学习的障碍更应该是课堂生成的宝藏。只要教师能够做出合适的引导,就可以变学生的错误为学习的“反面例子”。这就是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教授《行为与后果》一课时,提到了“中国式”过马路的例子。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观点是:不就闯个红灯嘛,只要小心点也没什么危险,而且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做的。听起来振振有词,学生似乎对这一行为也不置可否,身临其境也许也会那么做。教师此时不能义正词严地去批评这些学生,既然被称为“中国式”,说明很有普遍性,此时课堂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行为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可以引用大家都熟知的“一个铁钉和一个国家”的故事,彻底改变学生对错误行为的看法。充分利用这个“课堂生成”,也许就不能讲解更多的课文内容,但是能让学生认识到“闯红灯”是错误的行为,也是比较大的收获。
四、深度发掘思品课堂生成的内涵
内涵挖掘的需要是由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思想品德课塑造的是学生思想上的问题,一旦在教学中学生有疑义,说明学生的思想没有达到需要的高度,或者是对问题的认识有困惑。此时,教师一定要加以关注,努力解决学生的疑难,而这个过程就是对生成性资源的深刻挖掘。如教学《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课时,学生对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能理解,有学生调侃,真不理解那些乞丐活着有什么意义。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对这样的学生不妨从他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设想谈起。无论是谁,通往成功的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如果不慎跌倒,难道就不再爬起来了吗?同时列举一系列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积极面对生活,才能被幸福拥抱的道理。这个课堂生成就需要深刻挖掘,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课堂生成是思品课堂的有效资源,教师要善于留白,给课堂生成留够空间,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并合理利用。因为课堂有生成,才会更鲜活。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