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雷,程杰,王强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短 篇
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锚钉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
郝雷,程杰,王强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好发于青少年,临床上较常见。我们自2011—2013年采用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锚钉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20 例,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 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3~16 岁,平均年龄14.7 岁;左侧6 例,右侧14 例。均为在跑步运动时损伤,伤后就诊时间为2~24 h不等。患者就诊时为轻度屈髋体位,查体见髂前上棘处肿胀、压痛,可触及撕脱骨块,主动屈髋功能障碍,被动屈髋及外旋时疼痛加重,X线片可见髂前上棘撕脱骨块,骨折块大小不等,分离移位约1.5~3.0 cm,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为3 d。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以髂前上棘为中心向上和向下方做纵行切口,长约4~6 cm,逐层切开,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切开骨膜后显露骨折断端,见骨折块向下移位均超过1.5 cm,清除断端间瘀血块,屈髋屈膝,牵拉骨折块复位,钻入1~2枚克氏针临时固定,测深后拧入1~2枚可吸收螺钉,取出克氏针,将1枚可吸收锚钉固定于髂前上棘近端,尾端2根缝线编织缝合骨折块上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的起点,并用力收紧打结,形成张力带效果,被动活动髋、膝关节,见骨折固定牢固,冲洗后关闭切口。术后维持屈髋屈膝体位,2周后扶拐下地行走。
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或甲级愈合,20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均于3~4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患处无疼痛及压痛,无跛行,无行走痛,髋、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可参加体育运动。1 例患者术后出现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弱,考虑系术中牵拉刺激股外侧皮神经所致,随访3个月后恢复正常。
损伤机制: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其骨折发生率占骨盆撕脱骨折的35.1%[1],主要由于爆发性剧烈运动,导致巨大牵引力作用于骨盆骨突的骨化中心而造成撕脱性损伤,髂前上棘的二次骨化中心出现于11~14 岁,这个时期骨骺软骨生长活跃,软骨细胞肥大变形,软骨基质疏松,骺板对于牵引应力、剪式应力和弯曲应力的抵抗力薄弱,易于损伤[2]。同时,髂前上棘是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的附着点,其中,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作用为屈髋、屈并内旋膝关节;阔筋膜张肌起于髂前上棘及髂嵴的一部分经髂胫束到胫骨外侧髁,作用为紧张阔筋膜并屈髋、膝关节,髂前上棘的撕脱骨折与以上这些肌肉的收缩牵拉有关[3]。青少年在快速奔跑等高强度运动中,下肢处于伸髋屈膝位,尤其髋关节过伸时,缝匠肌等肌肉的强力收缩使本已经承受牵引应力的骨骺进一步受到猛烈牵拉,一旦髂前上棘所受的应力大于骺板的抵抗力,就会造成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4]。根据病史调查,患者在起跑前,均存在热身不充分,准备工作不足等情况。张颖等[5]认为青少年常常在快速奔跑冲刺、踢足球、打篮球、跳远、扔铅球等运动时受伤。
治疗方法:传统治疗髂前上棘骨折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即患者卧床,患髋维持在屈曲50°位,患膝屈曲,患肢维持中立位或稍内旋位,一般5周左右,骨折块与髂嵴之间已有较多骨痂生长后下地行走,但卧床治疗时间长,功能锻炼晚,髂前上棘不能达到满意解剖复位,甚至影响外形美观[6,7]。若采用闭合复位方法,虽然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即使石膏外固定成功,在护理过程中也有被再次拉开的危险,且难以护理,长期固定也有导致髋及膝关节僵直的可能,不利于早日康复[8]。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9-1511.
[2]谢丹,周江南.儿童骨盆骨折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9):1395-1396.
[3]艾克巴尔,赵先彬,王磊.拉力螺钉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15 例临床分析[J].新疆中医药,2008,26(2):22-24.
[4]戴立成.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附13例报告)[J].中华医学丛刊,2004,4(4):44-45.
[5]张颖,刘又文,陈柯,等.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170-172.
[6]利云峰,郭星,庄洪,等.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36例治疗回顾[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4):433-434.
[7]Yildiz C,Aydin T,Yildiz Y,etal.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 apophyseal avulsion fracture[J].J South Orthop Assoc,2003(1):38-40.
[8]苏秀君,刘俊雄,严笑.钢丝张力带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3,6(3):270-271.
[9]刘谟震,李鑫,杨光等,手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5):52-53.
[10]徐蕴岚,陈博昌.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诊治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0):1545-1547.
[11]闫伟,王欢,刘金榜.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17-18.
[12]高彦军.微创经皮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髂前上棘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0):795.
[13]彭琳瑞,仲肇平,曹进,等.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7(24):893-894.
[14]刘江锋,毛万兴.锚钉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疗效[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5):454.
[15]左玉明,张辉良,王大璐,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髂前上棘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15(6):533-534.
[16]石博文,葛振新,王奔,等.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84-85.
[17]徐世稳,张鑫,王东建.张力带固定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3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39.
[18]魏尧森,刘斌,徐成,等.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髂棘骨折1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4):27.
[19]刘阳,周伟,王效东,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12(23):1029.
方业汉(1983- ),男,医师,海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570311。
2014-05-20
作者简介:郝雷(1981- ),男,主治医师,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610041。
刘谟震等[9]认为,手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疗效好、康复快。徐蕴岚等[10]认为对于骨折块明显移位(大于2 cm)的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应行手术切开解剖复位,固定的方法较多,国内报道有可吸收螺钉、可吸收缝线、锚钉、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以及星状钢板等固定方法[11-18]。内固定的选择主要与骨块的大小及粉碎程度有关,对于骨折块较大,粉碎程度小的撕脱骨折可以采用空心螺钉及可吸收螺钉固定;对于骨折块较小、粉碎程度较大的撕脱骨折通常利用克氏针张力带、可吸收缝线等。单用螺钉及克氏针固定存在局限性,例如骨折固定不牢固,易旋转,螺钉易松动、拨出,不能对抗肌肉强力收缩及髋关节伸直产生的张力,患者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刘阳等[19]报道,单用螺钉固定时骨折再次移位的概率为36.8%。青少年髂前上棘骨质较薄,易碎,多根螺钉固定时易导致骨质断裂,造成二次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可以把张应力变为压应力,但应力过于集中,加压过大易造成骨折再次粉碎;可吸收缝线的固定强度不够,骨折容易再次移位,主要适用于骨折移位小、无法固定的撕脱骨折。
我们认为对于有移位的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手术治疗在骨折解剖复位,恢复髂前上棘外形以及恢复时间上比保守治疗更加满意。可吸收螺钉本身存在强度不足的缺点,但是本组所采用的方法是可吸收螺钉配合可吸收锚钉内固定,能达到解剖复位,在固定骨折块的同时,使用锚钉尾部的缝线缝合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以恢复正常的肌群关系,固定牢靠,可达到将张力变为压力,增加固定力量的作用。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不干扰影像检查,且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显著缩短治疗及康复时间,对防止关节僵硬、无菌性炎症等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锚钉是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较佳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