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霞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中国梦的历史演绎和现实走向
韩凤霞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梦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期盼。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是全体人民的生活实践、发展状况和社会变革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人民期盼的新盛世。中国梦有着曲折的发展历程:上古时期,“中国梦”悄然孕育,初现根源;封建社会,“中国梦”由盛转衰,一度中断;近代社会,中国梦经历磨难,奋然崛起;现代社会,中国梦逐步复兴,前景灿烂。通过探寻中国梦的发端,重温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梦的逻辑体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历程;复兴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这个最伟大的梦想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的热议。梦,究竟为何物呢?中国梦一词何时有的呢?中国梦的演绎发展又走过了哪些历程?中国梦将何去何从?
2013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演讲时,向全世界阐述了什么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便是这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来信守的梦想,它不仅反映了先辈们不懈奋斗前进的光荣传统,更体现了当今中国人的理想与追求,将作为我们一切行动的方向和指南。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伴随着千古兴亡、朝权更替,然而这条古代文明长河却从未断流,始终浩宏博大,焕发着勃勃生机。梦自远古来。在代代相传的文明长河中,先辈们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他们期待风调雨顺,追求安居乐业。上古时期的农耕经济,没有先进的探测技术,没有发达的机械工具,实现梦想的途径少之又少,为了保有心中这些美好的愿望,让心中的梦想有实现的可能,先辈们就更多地把它寄托于神话故事中,设想世间存在着拯救人类的大神,能消灾治病,去恶除魔,为人类带来昌盛祥和的生活。我们说这便是“中国梦”最初的渊源。
在神话故事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大神——炎帝。炎帝是南方的上帝。传说,炎帝曾经使用一种神鞭,鞭打药草,药草就无毒性,或寒或热,医药性质等等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炎帝就是根据药草的特性,来拯救相应的病人的。不仅如此,炎帝还经常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药草的医用价值,亲自尝味,曾在一天中就中过七十次毒,“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故事便是由此而来的。上古时期,技术能力局限,机械制造局限,甚至人们的思想也是局限的,他们只能借助神话里的人物,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而这些美好中带有个人局限的期盼,这便是上古神梦——“中国梦”的雏形。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显得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神话故事或许显得滑稽荒诞,具有超自然的神秘性质,但大众对于神话故事娓娓道来的热忱仍然不减当年,博学多才、造诣深厚的文人志士,乃至科学家们,对于神话故事的研究,也是热浪层层。也许,此时的现代人永远无法站在先辈们的角度,理解神话故事,探寻神话故事的含义,领会神话故事里包含的先辈们对于生活环境,对于个人发展所抱有的期望和寄托,故事中人民对于改变现实境遇的诉求,对丰衣足食生活的向往,对于伟大人物出现的寄望显露无疑。
当人们“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时”,人们就常常采取“感召亡灵的行动”,即借用先辈们的名字,战斗口号,故事,衣物等。[3]当时的人们没有与自然相抗争的能力,所以他们就将这种抗争的力量寄托在神话故事的人物身上,以期实现心中的愿望。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还有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等神话故事和人物,这些何尝不是先辈们心中的“中国梦”呢!
在《书经·大禹谟》中有一段话:“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4]这段话所描述的是先辈们描绘的他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不废困穷。惟帝时克,表达着他们对社会福利和社会正义的追求, 野无遗贤,更是表露了中国伦理社会的天机,是对政治清明的最高歌颂。我认为通过神话故事和史料记载,今日我们热衷讨论的中国梦,自上古时期便显露出来了。这并不是说中国梦远古时代就有,而是说中国梦的历史原点起自于传说中的上古神梦。但是,中国梦是一个多维度的蓝图,人民心中单一的愿望寄托并不是完整的中国梦,仍需要人民不断地追寻、探索、升华。
人民一路追寻着梦想,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不仅地大物博,文化昌明彪炳于人类文明史册,而且民族众多,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追溯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一直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是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有过精辟的概括:“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5]据史料记载,在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或发现大约有300项,其中有175项是中国人发明或发现的。恰恰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得中国拥有高效能的农业基础,农耕文明十分发达,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等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商品繁多、都市繁荣、官僚机构严密,一度成为欧洲人取经的圣地。
公元前200多年,秦朝就进入了封建社会,这要比当时的西欧早上五六百年。在这段维系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最为触目的便是各个朝代的帝王将相,他们各尽其能,追逐着自己长治久安,盛世王朝的“帝国梦”。中华民族历经着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强大的繁荣和灿烂,对于这段辉煌的历史,不得不提及两位帝王,他们创造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一个黄金岁月的时代,一个将中国盛世推上巅峰的时代,竭力诠释着自己的“中国梦”。
一位是唐代的玄宗皇帝。中国唐代(618年—907年)将近300年的历史,使中国封建社会达到盛世——疆域辽阔, 国土面积近1 300万平方公里,政治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物价稳定。“开元之治之大唐,经济富庶,富庶到独占鳌头;政治清明,清明到光风霁月;军事雄厚,雄厚到所向披靡;国力鼎盛,鼎盛的超群绝伦。”[6]当时的豪强霸占农民土地,称为“籍外之田”,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唐玄宗便发动了一场检田扩户运动,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分给农民耕种。不仅使经济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杜甫曾写诗《忆昔》赞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以说,玄宗皇帝将“帝国梦”发挥到了极致,是一位成就梦想的统治者。
美国学者费正清称道:“长安的这种布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唐朝初期的统治是多么井井有条。宽阔壮观的市容代表了王朝的繁荣富强,中国在7世纪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汉朝时中国与地中海地区并驾齐驱,而唐朝开始的1 000年中,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富裕和先进的国家。”[7]但是,流光溢彩的“帝国梦”如果没能与人民疾苦、江山社稷联合起来,就难以避免其局限性。玄宗在位中后期,好大喜功,奢靡滋长,官僚队伍机构庞大,色役名目众多,王室贵族的消费量增大,苛捐杂税,陈腐之事便难以避免,终将走向衰退。
另一位是清代康熙皇帝,说他是中国封建社会众多帝王中最出色的一位,一点也不为过,在位61年,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帝国梦”,勤政爱民。其一,下诏:“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废止圈田令。其二,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将新垦荒田征税期延长为十年。这一政策不仅能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而且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其三,实行更名地政策。对于农民耕种的原先属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允许农民可以不必支付田价,照常耕种。
但是,一个没有以农民为根基的“帝国梦”,是难以为继的。康熙皇帝标榜仁政,晚年倦勤,导致吏治含糊,官贪吏污,吏治败坏,国库日渐穷空,奢靡之风难改,地方豪强之事数不胜数,人民生活难以永续安居乐业。国家的昌盛富裕如果难以和人民的幸福富足紧密联系起来,帝王的霸权伟业如果难以和人民的念想追求息息相关,那也只是一时虚华的“帝国梦”,不是永存的“中国梦”。
概言之,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致力于“盛世王朝”,诸如两汉文明、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等,成就了的“帝国梦”,促进了国家的强大,推动了民族的兴旺,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生产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既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反映了“我们先人不懈追求的光荣传统”[8]。但是,历朝皇帝不断追逐的“帝国梦”,并不是真正的“中国梦”,所谓的盛世王朝只是封建统治者专职统治下的一个假象,不能真正实现国泰民安,不是人民的梦,因此,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狭隘的一面,必然走向衰退。当西方资产阶级正在用新工业排挤中国的民族工业时,这个昔日辉煌无限的天朝上国却不顾时势,安于现状,闭关锁国,自欺欺人于幻想之中,未能抓住发展的机遇,最终沦为落后国。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国门,粉碎了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美梦,这是屈辱史的开始,中华民族由此淹没于社会动荡的血雨腥风中,沦陷在西方列强的枪火炮弹下,“中国梦”至此中断,中华民族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
天朝上国的“帝王梦”终究是要破碎的,落后就要挨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枪炮惊醒了沉睡的国民,先进的中国人士纷纷开始探索新的梦想。林则徐、魏源等一批有识之士讲求“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主张强国御辱,成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使“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成为绝唱。随后,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梦”,地主阶级的“洋务梦”,早起资产阶级的“维新梦”,向西方学习的主义、学说一个接着一个,但这一个个寻梦的努力,却次次因安于现有体制,难以摆脱传统思想而竹篮打水一场空,国家依旧四分五裂,战乱依旧频繁,人民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的国民还处于将醒未醒的状态,他们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时的中国是衰退的,这时的固有体制是举步维艰的。正如梁启超先生指出的:“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将醒未醒的国民仍然在封建王朝的圈圈里绕着,试图在固有的体制中苟延残喘,不敢进行彻底的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直至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革命救国才算真正拉开了序幕,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民族复兴逐步成为时代的课题。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前仆后继,他在遗嘱中说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以说,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祛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他的“中国梦”。为了中国梦的复兴,孙中山先后发起了立宪救国的变法运动,追求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至此结束,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了革命的发展,在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先生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在民生主义中强调平均地权、节约资本。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突出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孙中山先生把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虽然其在革命期间,不敢发动人民群众,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但这一次伟大的革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燃希望,中华民族也逐步走上了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
“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9]复兴中国梦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始终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不可或缺的先进理论和先进领导力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俄为师成为了先进人士的共同呼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不断壮大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己任,毛泽东同志把中共党员看做“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10],在极为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使之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民族危亡之际,奋起反抗,取得八年抗战胜利,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1949年,新中国成立,使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梦初现光彩。
为了实现中国梦,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让毛泽东意识到,只有迅速地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才能继续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中国梦。1955年10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如果不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那些穷的就觉得跟着共产党没意思”[11],突出了中国梦中人民的主体地位。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的社会主义国家。”[12]让近代社会中国梦的实现初具蓝图,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不可否认,在后来的大跃进和十年文革期间,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退步,其损害是难以合计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多个五年计划的扎实完成,其不懈努力与探索实践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展开中华民族的追梦历史,不难发现中国梦的逐步复兴、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奋斗过程。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起于毛,成于邓”。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当代社会的新起点,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中国梦飞速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的新时期。
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构成了中华民族追梦历史的关键点,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阶段。邓小平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思路,正式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温饱,第二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再用50年的时间,到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在经济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在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在文化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转折,历届领导集体不断提出共同富裕、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人民幸福蓝图和实现途径,不断累积雄厚的实力与财富,奠定了大步前进和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4]
中国梦,是历史之梦、现实之梦、未来之梦。追溯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回望中国梦的发展途径,不难发现其实现的道路和实践并非一帆风顺。上古神梦,仅仅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封建社会的“中国梦”,呈现出盛世王朝的假象,究其实,仅仅是封建统治者专制统治下的帝王梦,并非人民梦。近代社会,中国梦的复兴之路艰难极险,所幸在一代代先烈的持之以恒,不怕牺牲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代社会,中国梦的发展前景一片灿烂,但其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不容小觑的。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和发展的瓶颈期,民生短板,防腐拒变,生态环境,国际关系等等问题一一摆在政府和人民的眼前。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以民为本,以民为主,落实群众路线,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总而言之,追溯中国梦是历史渊源,不仅仅是要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明进行传承,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进行深刻总结,更是要在传承、总结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实践进行高度凝练,把握中国梦的现实走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助力前行。
〔1〕 赵周贤,刘光明.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国梦”[N].经济日报,2013-01-04(1).
〔2〕 刘歌德.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4(4):14-1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4〕 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414.
〔5〕〔10〕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2,534.
〔6〕 赵剑敏.大唐玄宗时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
〔7〕 严冰.“中国梦”评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1-22(01).
〔8〕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9〕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
〔11〕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95.
〔12〕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8.
〔1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14〕 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责任编辑 吴 星)
China Dream History and Reality
HAN Feng-xia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Fujian 363000)
The dream is the mark on history, and is the hope for the future.China dream is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s a vivid portrayal of the life of practice,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change of all the people, and is also the new age that Chinese looking for. China dream has a flexuous development history. In the ancient period, "China dream" was originated; in feudal society, "China dream" was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once interrupted; in modern society, China dream experienced the hardships, courageously however rising period; in modern society, China dream gradually revives. Through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China dream,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 dream, it could to better grasp the logic of the system of China dream, achieve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China dream; process; revival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4.022
2014-06-16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4.02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09-02 15:3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弘扬中国精神 促进中国梦实现 ”(2013@ZH036)。
韩凤霞(1981—),女,河北邯郸人,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研究。
K203
A
1007-6875(2014)04-0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