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劲波,侯政民
(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国际新创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周劲波,侯政民
(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创业团队进入世界的舞台,随着创业热潮的来临,也随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企业中,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企业的主要力量。对于创业团队而言,人力资源也是其主要的竞争力量。而要想实现创业的成功就必须使人力资源发挥出最佳水平,此时员工的培训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论文着重对于国际新创企业员工培训问题进行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国际创业;员工培训;培训体系
到目前为止,学者对国际创业的定义还未达成一致。McDougall和Oviatt(2000)[1]认为,国际创业是以实现组织价值创造为目标的跨越国界的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冒险性行为的综合。Zahra和George(2002)[2]则认为,国际创业是创造性地发现、开发国外市场机会以追求竞争优势的过程。在充分吸收创业机会观的基础上,Oviatt和McDougall[3](2005)对创业的概念作了重新界定,即“发现、设定、评估、利用跨越国界的商机以创造未来的商品和服务”。国际创业不同于本国创业,国际创业主要是发现和利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国际创业比国内创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例如,国际创业要面临着政治稳定、文化差异、税种繁多、消费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造就了国际创业注定不容易。传统的国际创业理论侧重的是建立小的创业公司,并且国际化进程是缓慢的。而对于国际新创企业,是国际创业中的新兴形式,它与一般的国际创业不同的是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就具有其他企业所没有的创新性,使得它在国际上具有立足之地,然而国际新创企业重要资本是企业拥有的创新性,而这种创新性归根结底还是由员工所持有,所以一个企业拥有优秀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而怎样使新招聘的员工尽快地融入企业甚至培养成为企业骨干,从而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此时就离不开组织的培训。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员工技能、素质以及能力的重要渠道。一个员工单靠一直工作是不能够发挥其最佳水平的,必须依靠培训来获取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得员工整体能力得到提高。
笔者在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际创业的人员培训的需求、规划、目标、内容、强度、对象等进行简要研究,最后构建一个基本的培训系统,希望借此可以为国际创业的员工培训提供参考,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际创业成功打下基础。
国际新创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跨国组织形式,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紧密相联,并同步发展。研究新创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深入剖析新创企业在资源和能力约束下的国际化战略选择,这对于理解国际新创企业的本质特征、把握国际新创企业的成长规律与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海外市场机会发现与开发是国际新创企业成立发展的起点
Zahra和George(2002)认为,国际创业是创造性地发现、开发国外市场机会以追求竞争优势的过程[4]。很明显,从国际新创企业的形成来看,机会型创业属于国际新创企业形成的主要类型,即企业家是为了把握市场机会而辞职,从而创立企业,并不是为了生活所迫。例如,青岛集团董事长陈索斌以及尚德公司创始人施正荣,他们都是发现机会后才进行创业的。
(二)国际新创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路径选择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国际创业路径选择与传统创业路径选择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路径是先在国内创立公司,然后逐渐地扩展到国际市场。而国际新创企业在路径选择上,既可以按照传统的创业路径选择,也可以一开始就选择以直接投资的形式进入欧洲或北美市场等发达国家市场。
(三)网络是国际新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国际新创企业在创业初期要比成熟的大型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各种不利因素。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国际新创企业通常借助于网络来实现国际化经营,它们善于利用国外伙伴关系来建立销售、营销网络或技术联盟。在国际新创企业成立时,新创企业在成立之初没有资源允许它们出错,因此它们相比一般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整合经销商、网络和互联网等资源来降低风险。
(四)国际新创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学习能力
国际新创企业作为刚刚在国际市场上创立的企业,从事跨国经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国外市场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国际化初期发展的新创企业而言,能否具有学习能力,实现模仿创新的后发优势,是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关键因素。现在的国际新创企业模仿西方先进国家的一些优良的政策以及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吸取西方国家优秀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为国际新创企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对于国际新创企业,一方面,它所拥有的创新性的技术或理念只有传递到员工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而对于这项技术或理念的有效传递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员工培训。另一方面,要想企业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就必须培训员工以使得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员工培训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综合实力
要想能够在国际上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持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就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那么就必须要求员工能够成为不断创新的员工,员工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使得企业不断的壮大。
培训虽然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却是提高员工技能、知识和素质的主要渠道。要想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仅仅靠员工自己学习和摸索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培训来借鉴别人的经验,使其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位,从而减少时间的浪费又能很快的完成任务。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重视员工的培训,他们从员工进入企业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进行各种培训,使得员工能够更快的进入工作中,也就减少了员工适应工作期间的各种问题以及资源和时间的浪费[5]。西方国家的这种培训模式也是国际新创企业借鉴的重点,也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国际新创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培训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国际新创企业招聘的员工中,由于个人先天和后天禀赋的不同,各国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员工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把这些员工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团队并使其拥有极强的凝聚力成为国际新创企业培训员工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培训出于培训成本和培训效果的考虑,往往对员工进行集中培训且培训时间持续长,此外在培训过程中也注重员工的互动和交流学习,这些既可以使员工快速对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做出反应,也有助于加深员工之间的私人感情,从而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培训可以使员工快速适应其发展
国际新创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使企业实现长久发展,企业必须要拥有一个稳定的团队,而团队它需要不断培养、吸收和引进优秀的人才来保持其活力和稳定性。
员工培训一般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入职基本技能培训,第二阶段为强化提高培训,两个阶段的培训目的如图1所示。
对于新招聘的员工而言,由于其刚刚加入企业,对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以及企业目标尚未有深刻的了解。因此需要对这些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以便帮助他们快速融入企业,从而有助于建立企业优秀的团队。
而对于企业现有的员工,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为了帮助员工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员工进行不同内容培训,包括:语言强化培训,东道国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宗教、文化习俗等一般背景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工作、处事、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培训。这些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员工在有效地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员工使用正确的工作方法、减少失误以及纠正错误。
图1 员工培训的两个阶段
在国际环境下,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的流失也是日益加强,使得员工培训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最近,一些培训“大师”认为,教人去思考比教学技能训练更重要。而许多国际新创企业意识不到这点[6]。在国际新创企业过程中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如下:
人,无论生于哪个时代,处于何方地界,都要不同程度的面对人“生”的烦恼和对人“死”的恐惧,从这种精神境界上讲,超脱生死便成了人的终极目标,所以才有了对宗教的信仰和研究。对佛教而言,成佛是学佛的真正目的,既然佛性人本具足,为什么人仍处于“人”的状态,而未成佛?为了解释这一点,首先要了解一下对佛性的不同称谓。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性”一词有了更多的异名,如:中道、涅槃、法性、真如、实际、法界、如来藏……等等。这些不同的称谓,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一样,但都和佛性基本相同或相通。“如来藏”与“佛性”相通,佛教用如来藏理论来说明人未成佛之因。
(一)缺乏培训理念
国际背景下的创业相比而言对于培训还是比较重视的,它具有国际化的理念,站在创新的前沿,跟随时代的步伐。但是,在国际创业过程中,企业整体来说缺乏培训理念。
在国际新创企业初期,企业着重关注于品牌战略以及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形成。企业一方面考虑到员工流失可能带走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是培训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成本。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金钱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会尽可能的减少认为不必要甚至是浪费的成本。
(二)核心技能培训不全面
国际创业的企业能够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是具有一定核心技术的,对员工进行核心技术的培训能够使得员工熟练掌握技术并完成其工作任务。然而,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拥有核心技术的员工跳槽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那么就会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从而使得竞争对手有机可乘。为此很多国际创业的企业会对核心技术方面内容的培训加以限制,根据员工等级实施相应的技能培训,把连贯的技能割裂成几个部分。虽然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企业核心技术,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核心技术的连贯性,不利于员工掌握全面的技术,从而阻碍国际创业目标的实现。
(三)培训内容偏离实际
国际创业过程中面临着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政治影响、语言和宗教信仰不同等方面的挑战,企业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由于国际创业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包括培训资金、培训周期等因素,可能无法聘请到一位优秀的全职培训教师或内部培训师,关于培训的内容方面也缺乏适当的指导材料和系统的内容设计。很多企业由于一开始缺乏完善的培训需求分析,因此在确定培训课程和内容方面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偏离了本质的以满足实际业务和员工需求的原则,就出现了一些盲目跟风、凭感觉、照搬等不利于完善培训体系构建的情况。
(四)未达到培训应有的效果
培训是为了使得员工更加胜任现有的职位、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许多国际创业的公司,对于员工培训的意识很强,培训次数也很多,但就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国际创业中的培训一般都是在职培训,由于在职培训需要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因此,员工对于这种培训总是持反对的态度,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参加培训,就算过去参加培训了,也只是敷衍了事,对于培训的内容是“左耳进,右耳出”。培训花销的费用也不少,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新创企业的员工培训也应该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一些培训体系。通过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设计一个适应本企业员工的一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培训方案,使得国际新创企业的综合实力能够得到提高。国际新创企业的培训体系经过四个阶段: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实施员工培训计划和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和总结。
(一)分析员工培训需求
国际新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算是在创业领域内的新兴产品,对员工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因而在培训前对员工的需求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是极其有必要的。作为建立完善培训机制的基础和前提,通常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对组织分析之后,便要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需要分析的是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员工培训需求过程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员工培训需求过程分析
(二)制定员工培训计划
对国际新创企业员工的培训,需要把培训对象分类为: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全体人员,以便针对性培训[7]。而在制订培训计划时,不仅需要了解已有培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应当知道新创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Freeman、Edwards和Schroder(2006)认为,国际新创企业与成熟的国际大企业相比,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缺乏规模经济、缺乏资源(财务和知识)和风险规避[8]。从国际新创企业员工培训的角度看,如何培养人才使国际新创企业克服这些不足实现快速成长呢?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网络关系对国际新创企业创立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关系网络作为交换机制,不仅传递着信誉(Stuart等1999)[9],而且创造着克服新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种种劣势的信任,企业家和企业用这种信誉也可以吸引新的合作伙伴。因而培训新创企业专业人员的时候,应当培训他们如何利用互联网开拓企业关系网,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则应该着重培训他们的企业家精神并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Oviatt和McDougall(2003)比较了国际新创企业和国内新创企业在创立和成功上的不同特征,发现成功的国际新创企业的创业者一般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经验[10]。这是因为,具有较强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会积极搜集市场信息,以增加对顾客、竞争对手、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的认识。除此之外,新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内容还应当包括财务知识、团队协作、员工入职培训、新技术使用、公司文化和价值观教育等,而在培训方式选择上,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
借鉴美国企业的培训计划,他们培训支出大多数花在了经理们的身上[11]。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国际新创公司还是要特别重视的,高层是企业的骨干,决定了企业的重大发展方向,他们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国际新创企业的具体的培训与发展计划内容如表1所示。
(三)实施员工培训计划
在国际新创企业培训过程中,员工培训计划的实施是整个培训过程的重中之重。前面两个步骤是实施员工培训计划的前提,培训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前面两个步骤。在实施培训时我们还需要提前准备一些材料,例如:培训场地、培训教师、培训监督等等。
对于培训场地,国际新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必须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创造轻松愉悦的培训环境,以便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并易于接收培训知识。培训场地必须要宽阔,使员工能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否则太小的空间会给员工一种压抑的感觉。
对于培训教师,如果培训对象是管理人员的话,那么就需要聘请专家来进行讲授,因为国际新创企业本身就比别的企业拥有良好的资源,对于管理层面上则需要优秀的专家才能使得培训有效实施。培训对象是专业技术人员,除了企业内部高水平技术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外,也要选择外部优秀的高级技师或者具有相关理论技术的高校教授进行培训。而培训对象是基础技能人员,可以从专业技能人员中挑选一个能够胜任的人员来进行讲授,一方面能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创造融洽的培训环境。培训对象是全体员工的话,这时候就需要从内部人员挑选一个有威望的人员作为培训教师,传授公司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或者聘请有海外教育背景且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家来指导培训。
培训监督对国际新创企业培训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加强培训监督管理是实现培训活动正常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新创企业在对员工培训前应当确定培训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培训的执行者大多数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在选择培训监督者时,应当考虑具有较强沟通能力、亲和力、说服力、为人正直且敢于说话的人。他们可以是在企业有一定名望和影响力的人,也可以是人事部经理指定的人选,或者企业通过外聘的管理人员。培训监督的内容包括培训方案是否得到合理执行,培训管理者和培训师是否尽责工作,培训人员是否按要求进行培训等等。此外,监督者还可以对培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以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完成。
表1 员工培训计划内容
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管理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包括领导能力,绩效管理,项目管理等●拓宽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培养企业家精神,扩大新创企业关系网●关于管理的一些理论知识以及实例●如何增加领导魅力、团队合作、激励和沟通技能●对国际成熟企业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拓宽管理者国际视野●培养如何拓展新创企业关系网●课堂指导、多媒体展示●具有相关海外教育背景企业家的指导训练●研讨会和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实战演练专业人员(不同业务和职能部门中的人员)●提高专业技能人员的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先进科技的能力●提高员工获取国际市场知识的能力●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掌握市场营销技巧●先进技术的介绍和使用●利用互联网开发国际市场的技巧●如何借助国际商业网络获取新知识●财务知识、金融知识以及营销技巧的讲授●举行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竞赛●情景模拟●具有相关海外教育背景企业家的指导训练●课堂指导、多媒体展示全体人员(可以是公司中的所有人员)●增强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认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促使员工快速融入企业,适应工作岗位●加强团队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介绍企业文化,并指出企业文化对员工职业发展的作用●如何掌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了解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何应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现后如何进行补救●素质培训讲座●课堂指导、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研究●情景模拟
(四)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和总结
员工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培训的后期跟踪和反馈目的在于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供参考的经验教训。因此,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是每次培训后都应对员工工作态度和效率跟进调查,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和反馈,以便推进培训效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落实,从而为今后员工的培训选定合理的教材和制定合理的方法。
培训结束后,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包括检查培训的内容是否应用到工作中去,是否很好地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并进行详细记录。最后根据跟踪反馈的信息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员工培训对企业和员工的生存和长远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对培训工作不断地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才能使企业的人才与其相对应的职位更加匹配,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国际新创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企业所在国家的情况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培训体系。因而本文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国际新创企业在制定培训体系时还需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1〕 MCDOUGALL P P,OVIATT B M.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the international of two research path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0,43(5):902-908.
〔2〕 ZAHRA S A,GEORGE G.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eld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M]//M A HITT,R D IRELAND,S,M,CAMP,et al.Strategicentrepreneurship:Creatinganewmindset.Oxford,UK:Blavkwell Publishers,2002:255-288.
〔3〕 OVIATT B M,MCDOUGALL P P.Defining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odeling the spee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5,29(25):537-553.
〔4〕 ZAHRA S A,GGORGE G.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 hip: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eld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M]//M A HITT,R D IRELAND,S M CAMP,et al.Strategicentrepreneurship:creatinganewmindset.Oxford,UK:Blackwell Publishers,2002:255-288.
〔5〕 杨运东,殷建平.西方企业的员工培训及其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0(3):110-113.
〔6〕 AARON W HUGHEY,KENNETH J MUSSNUG.Designing effective employee training programmes[J].TrainingforQuality,1997,5(2):52-57.
〔7〕 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14-19.
〔8〕 FREEMAN S,R EDWARDS B SCHRODER.HOW Smaller born-global firms use networks and alliances to overcome constraints to rapid internationalization[J].JournalofInternationalMarketing,2006,14(3):33-63.
〔9〕 STUART T E,H HOANG R C HYBELS.Interorganizational endorse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9(44):315-349.
〔10〕 MCDOUGALL P P.International versus domestic entrepreneurship:New venture strategic behavior and industry structure[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89,4(5):387-399.
〔11〕 MARTIN-CRUZ N,HERNANGOMEZ-BARAHONA J,RODRIGUEZ-ESCUDERO A I,et al.Training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the innovative capacity of entrepreneurs[J].Int.J.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Management,2012,15(3):235-251.
(责任编辑 杜 敏)
Staff Training and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ZHOU Jin-bo, HOU Zheng-m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eams enter the world stage. With the advent of entrepreneurial boom, it appears more and more problems. In business,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company's core resources, but also a major force in the enterprise. In terms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human resources is its main competitive force. And in order to achieve business success we must make the best out of human resources,and at this time the training of staff even plays a key rol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ssue of staff training for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to find the best solution on the basis of their predecessors.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staff training; training system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4.013
2014-04-15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4.01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09-02 15: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动态国际创业模式绩效机制研究”(12AGL003);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广西中小企业国际创业绩效机制研究”(桂教人〔2012〕41号)。
周劲波(1970—),男,广西桂林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工商管理。
F272.92
A
1007-6875(2014)04-00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