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的同符会意字探究

2014-04-04 21:23孙文娟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字构字会意字

孙文娟

(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一、同符会意字的概念

同符会意字属于会意字的范畴,所以在确定同符会意字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会意字。会意是“六书”之一,所谓“六书”是传统关于汉字的构造理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指出:“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一些人误以为是‘会悟'之意,其实,‘会’的《说文》本义是‘合’,‘会合’复语。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谊、义’古今字。所以‘合谊’就是‘合义’,‘会意’也是‘合意’或‘合义’。‘比’古读去声,本义‘密’,引申为‘近’。‘比’清代以后,又有‘并’的意思。因此,‘比、合’是互文。‘比类合谊’就是‘聚合义类的意思’。‘指撝’就是‘指麾’或‘指挥’。‘指撝’复语,即‘所指向’的意思。”[1]因此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组合在一起,把它们的意义合成一个新字的意义,这就是会意字。同符会意字,顾名思义,就是把相同的成字部件组合在一起,一次性叠加构成的会意字。

二、同符会意字的构形

(一)同符会意字的构件数量

1. 二合同符会意字

由两个相同的成字部件一次性叠加构成的会意字叫做二合同符会意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主要以“从二某”的体例来训释这类同符会意字的形体。例如:

《竝部》:“竝,併也。从二立。凡竝之部皆从竝。”[2]1435

《皕部》:“皕,二百也。凡皕之部皆从皕。读若袐。”[2]485

2. 三合同符会意字

由三个相同的成字部件一次性叠构成的会意字叫做三合同符会意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主要以“从三某”的体例来训释这类同符会意字的形体。例如:

《雥部》:“雥,群鸟也。从三隹。凡雥之属皆从雥。”[2]515

《马部》:“骉,众马也。从三马。”[2]1333

3. 四合同符会意字

由四个相同的成字部件一次性叠加构成的会意字叫做四合同符会意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主要以“从四某”的体例来训释这类同符会意字的形体。例如:

《茻部》:“茻,众草也。从四屮。”[2]156

《止部》:“歰,不滑也。从四止。”[2]235

(二)同符会意字的排列方式

1. 左右结构的同符会意字

即由两个相同的成字部件一左一右并列排列的同符会意字。许慎主要以“从二某”的体例来训释此类同符会意字,偶尔也会用“从并某”或“二某也”的方式来分析其形体。同符会意字以左右结构最为常见。例如:

《屾部》:“屾,二山也。凡屾之属皆从屾。”[2]1264

《沝部》:“沝,二水也。凡沝之属皆从沝。”[2]1600

2. 上下结构的同符会意字

即由两个相同的成字部件一上一下重叠排列的同符会意字。许慎主要用“从二某”的体例来训释此类同符会意字,此外还适当使用“从重某”的说解形式来分析其形体。例如:

《朿部》:“棗,羊枣也。从重朿。”[2]942

《多部》:“多,重也。从重夕。凡多之属皆从多。”[2]936

3. 左中右结构的同符会意字

即由三个相同的成字部件按照左中右的顺序依次排列,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同符会意字最为少见。例如:“雦”由三个“隹”按照左中右的顺序依次排列。

4. 三角同符会意字

即由三个相同的成字部件按三角形组合而成“一上二下”的结构,此类同符会意字有人称之为“品”型或“磊”型字。例如:

《女部》:“姦,私也。从三女。”[2]1794

《孨部》:“孨,谨也。从三子。凡孨之属皆从孨。”[2]2133

5. 四角同符会意字

即由四个相同的成字部件按照四角形排列,组合而成“两上两下”的结构,这类同符会意字具有方块化特征,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同符会意字较为少见。例如:

《茻部》:“茻,众草也。从四屮。”[2]156

《止部》:“歰,不滑也。从四止。”[2]235

《说文解字》中所收录的同符会意字以二合、三合为主,四合同符会意字数量很少。其中二合同符会意字又以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为主,三合同符会意字都是成三角布局,即“品”型或“磊”型结构,方块形的四角布局是四合同符会意字唯一的构形方式。

三、同符会意字的表意功能

通过研究《说文》,我们发现同符会意字的结构单纯简明,似乎只是相同成字部件的重复叠加。但是同符会意字所表达的意义并非相同构字部件意义的简单相加,其形义之间有着纷繁复杂的关系,相同的构形模式和组合方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一)表示数量众多

同符会意字通过重复相同的构字部件可以用来表示数量众多。例如:

《石部》:“磊,众石也。从三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石三为磊,犹三人为众。磊之言累也。”[2]1291

《灥部》:“灥,三泉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积三为一者,皆谓其多也。不言从三泉者,不待言也。”[2]1607

“三”在古代是一个变化多端、内涵丰富的数字,通常不用来表示实数,而表示虚指。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到:“凡言物之盛者皆三其文”“凡物之盛则三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以三为全”“以三为多”的数字观念。所以相同的三个构字部件相加而成的会意字通常表示数量众多,正如上文所举三个“石”合在一起,不表示具体的三块石头,而表示众多的石头。

(二)标明位置关系

借助各部件的位置关系来表示某种意义,这也是同符会意字的表意功能之一。常见的位置关系有并列、相对、逆反和相邻四种。

1. 表示并列关系

所谓并列关系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成字部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并列排列,以此来表示人或事物相从,相并的位置关系。例如:

《生部》:“甡,众生并立之貌。从二生。”[2]170

《竝部》:“竝,併也。从二立。凡竝之属皆从竝。”[2]1435

同符会意字“甡”由两个“生”并列排列,表示几个人并排站在一起,《诗》曰:“甡甡其鹿。”王筠《说文句读》:“据字形为义也。二生,故从众;分左右,故曰并。”同符会意字“竝”表示并肩而立,由两个立字会意。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并立形。”所以“甡”“竝”都表示并列关系。

2. 表示相对关系

所谓相对关系是指由两个相同的成字部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以此构成一个新字的意义来表示人或物相互对立的位置关系。例如:

《虤部》:“虤,虎怒也。从二虎。凡虤之部皆从虤。”[2]672

《覞部》:“覞,并视也。从二见。”[2]1181

“虤”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两虎斗也。”甲骨文、金文的“虤”均像两虎争斗之形。“覞”表示两人相对而视。饶炯《部首订》:“非二人同视一物,谓二人相对为视也。”可见同符会意字“虤”“覞”表示相对关系。

3. 表示逆反关系

所谓逆反关系是指由两个相同的成字部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并且这两个成字部件的方向相反,以此构成一个新字的意义来表示人或物相互背离的位置关系。例如:

《北部》:“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2]1119

《臣部》:“臦,乖也。从二臣相违。读若诳。”[2]425

同符会意字“北”表示“违背”的意思,由两个“人”字背靠背会意而成。“臦”是“违背”的意思,由两个“臣”字相背表示。由此可见同符会意字“北”“ 臦”均含有逆反关系之意。

4. 表示相邻关系

所谓相邻关系是指由两个相同的成字部件按照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以此构成一个新字的意义来表示人或物相连、相邻的位置关系。例如:

《畕部》:“畕,比田也。从二田。”[2]1900

《比部》:“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2]1118

同符会意字“畕” 表示紧密相连的田地,由两个田字会意。“比田”《段注》:“比,密也。比田者,两田密近也。”“比”表示亲密的意思,两个“人”字相随为“从”,把“从”字反过来就成了“比”,可见同符会意字“畕”“比”表示相邻的关系。

(三)表程度性状

同符会意字的另一构意功能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性状程度,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表示程度强化或弱化

通过相同成字部件的重复叠加所构成的同符会意字可以表示人或事物性状的强化或弱化。例如:

《弜部》:“弜,疆也。从二弓。凡弜之属皆从弜。”王筠《说文句读》:“弓本强有力,二弓则尤疆矣。”弓本身就强有力,两个弓放在一起表示更强,这是程度的强化。

《孨部》:“孨,谨也。从三子。凡孨之属皆从孨。”徐灏《段注笺》:“三者皆孺子,是弱小矣。”徐灏认为“孨”的本义是弱小的意思,饶炯《部首订》:“今人谓小心曰仔细,即子之谨义遗言也,然则孨从三子者,犹言小心又小心也。”这里将三个“子”放在一起形成的新义表示程度的弱化。

2. 表示速度迅疾

表示速度迅疾的同符会意字通常用善于奔跑的动物作为构字部件,这类字意义的表达是基于数量多而导致速度快之意。例如:

《马部》:“骉,众马也。从三马。”《广韵·宵韵》:“众马走貌。”[2]1333

《犬部》:“猋,犬走貌,从三犬。”张舜微《约注》:“犬走本疾,三犬相从,则竞奔如飞,故引申有疾速义。”[2]1362

3. 表示模拟声音

有些相同部件的重复表示对单个部件所表示的声音的描摹。例如《車部》:“轟,群车声也,从三車。”把三个“车”字聚合在一起,仿佛可以让人联想到群车驶过的声响,给人一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

4. 表示形态形象生动

有些同符会意字的构字部件叠加以后仿佛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场景,使事物的形态更加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焱部》:“焱,火花也。”饶炯《部首订》:“犹言火光盛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物盛则三之。”[2]1403

《垚部》:“垚,土高也。从三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累土,故高也。”[2]1980

从“焱”这个字当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焰,“垚”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土层的积累。

四、同符会意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同符会意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汉字群体,它的构造和使用过程必定反映了汉民族的某些文化倾向。下面我们将对汉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在同符会意字中的体现加以分析。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在人类文明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的联系十分紧密,古人造字往往会选取身边的事物,直接将自然事物纳入文字体系当中,因而组成同符会意字的成字部件多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例如:

《弜部》:“弜,疆也。从二弓。凡弜之属皆从弜。”王筠《说文句读》:“弓本强有力,二弓则尤疆矣。”[2]1834

《屾部》:“屾,二山也。凡屾之属皆从屾。”[2]1264

《沝部》:“沝,二水也。凡沝之属皆从沝。”[2]1600

《鱼部》:“鱻,新鱼精也。从三鱼,不变鱼。”[2]1648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古人造字所选取的素材既有生产狩猎的工具,又有自然界的山水;既有食用的物品,又有自然界的动物,这些造字部件都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反映出先民“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同符会意字大量使用与人有关或表示人体器官的单字作为构字部件来构成新字,这不仅使造字活动渗透着人类的社会属性,而且体现了古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例如:

《女部》:“姦,私也。从三女。”[2]1794

《从部》:“从,相听也。从二人。凡从之部皆从从。”[2]1117

《孨部》:“孨,谨也。从三子。凡孨之属皆从孨。”[2]2133

这些字都是用人或者与人体有关的成字部件来构成新字,从而体现了古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三)“男尊女卑”的观念

许多同符会意字在表示褒义的时候通常会和男子有关,而表示贬义的时候则与女子有关。例如:

“嚞”把三个“吉”字放在一起,表示明智的意思。

“奻”把两个“女”字放在一起,表示争论、争吵的意思。

两个字在拔高男子的同时贬低女子,从而反映了古人的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

总之,同符会意字是会意字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有着特有的的构造特点及表意功能,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挖掘其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向光忠.说文学研究[M].崇文书局,2004:132.

[2]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岳麓书社,2009.

[3]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4:160-161.

[4] 刘琳.同符会意字初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1-25.

[5] 黄宇鸿.说文叠体字的构形与意象思维[J].古汉语研究,2004,(62):75-76.

[6] 袁连磊.浅论说文三叠同文会意字[J].山东:山东大学,2011,(8):157.

[7] 王海平.说文三合同文会意字小考[J].语文学刊,2003,(2):50-51.

[8] 宋中博.说文解字同符会意字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1-20.

[9] 肖其峰.会意字组合方式及其生成机制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新字构字会意字
重叠式数量增长四字网络用语的接受度与推广分析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加一笔,变新字
“彡”的类意义在构字中对“彡”部字的影响
加笔划成新字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有趣和会意字
汉字的故事(三十二)
品形汉字举隅
采和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