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

2014-08-06 12:42:32黄伟进袁晓斌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精品学习者理论

陈 彭,黄伟进,袁晓斌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 言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熟悉掌上网络技术,手机、Pad等手持式移动设备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处理和传播信息。而这些正与日益流行的终身学习、泛在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场景需求相契合。在此背景下,移动学习(M-Learning)——一种依托手持式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的学习形式,正逐渐走入人们的学习生活之中。早在2000年,爱尔兰学者Desmond Keegan即从《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一文中谈到:“……教育和培训将走向移动学习的未来……学生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电话和移动电话,最终应用语音综合和语音输入技术,无线接入因特网,学习大学提供的学习材料,远程学习大学的学位课程。”[1]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移动学习早已经得到了教育者的重视。

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部在2011年发文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改进了教育资源、教育课程的普及模式,移动技术的发展即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在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同时引入移动学习的理论,搭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模式,用移动性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便捷的享有优质的精品教育资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延伸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中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更可以为宣传发展泛在学习、非正式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作出贡献。

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模式建设理论可行性

(一)移动学习的含义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开始兴起,1994年卡内基梅隆开展了研究项目Wire-less Andrew,这是最早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由于移动学习对未来学习影响的泛在性,人们逐步重视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并在本世纪初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的大学、移动设备制造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公司成为研究的主要推动力量。[2]

目前,在移动学习的定义上,各专家学者各有自己的见解。如黄荣怀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设的时差位置下发生学习,或有效利用移动技术发生的学习。[3]余胜泉认为:移动学习兴起于各种手持设备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是指学习者在自己要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持式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4]

综合各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定义,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技术背景下、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上、在不同的关注重点中,移动学习的定义可以千差万别。但是,无论何种理解与诠释,移动学习的含义中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移动的学习环境、移动的学习者、移动的网络连接和移动的学习设备。于是,本文结合此定义特点,把“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定义为: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通过移动无线网络学习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二)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都是建立在已有的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上,移动学习与以下几种学习理论的思想与理念相契合。

1.终身学习理论是移动学习的理论背景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的产生源自于新时期社会、职业、生活的急剧变化,此时人们意识到必须通过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才能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终身学习正是移动学习产生的大背景,而移动学习的移动学习环境、移动学习设备也能满足终身学习的广泛性、灵活性特点。

2.非正式学习是移动学习的理论依据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是指发生在正式学习之外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由学习者自发的、自控的行为来完成的学习。非正式学习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它使学习更具有个人意义,能调整学习情景来支持学习者,具有个人有意义性和可用性,无论在何地,只要学习者有学习需求,就可以传递学习内容。[5]而这一点正是移动学习所能带给学习者的一大优势。

3.境脉学习是移动学习的理论內境

境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自身原有的记忆、经验、动机和反应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世界,在处理新的信息或知识时,这些新内容会与其内部世界发生意义,这便是学习者的学习。其所强调的学习者自身原有的记忆、经验、动机和反映是一种内部学习环境。[6]在移动学习中能很方便的记录学生所访问过的学习网站、阅读过的内容,从而分析和总结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与学习习惯。

4.泛在学习是移动学习的理论拓展

泛在学习强调无处不在的学习,其特性首先表现在学习的发生无处不在,其次,学习的需求无处不在,第三,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7]这些特性与移动学习的特点相辉映,是移动学习的理论拓展,将移动学习的关键点更进一步延伸,嵌入性、无缝性更强,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得学习支持,创新了知识的获取、创建、共享与运用模式。

(三)移动学习的特征

上述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在实践中展现出相对应的学习特点。此点可以用图1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与特性关系图表现。

图1 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与特性关系图

由图可以分析出终身学习为移动学习带来了广泛性、持久性,非正式学习、泛在学习导致了其学习时间、空间和内容的个性化和灵活性,境脉学习理论则为其搭建了一个内部的建构,使其学习方式继承了建构主义特征。这些特征都为接下来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模式建模提出了一定的理论铺垫。

三、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模式建设需求分析

(一)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意见

进入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期,为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2011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指出:

1.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内容

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2.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主要运行机制

在技术上,需要利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集中展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服务。

在推广与应用上,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和相关活动加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宣传推广,促进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广泛应用。

(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移动学习需求

由教育部制定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意见分析可得到,国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引导社会公众关注、使用和评价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而在移动网络技术和移动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要求和意见都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实现。这种新生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原有的网络条件所带来的网络共享、资源互动的服务,更可以利用其特征——随时随地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开放课程的建设创造更加有效的共享环境。

1.资源共享,服务便捷

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登录移动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在3G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使服务更加快速、便捷。

2.个性学习,随时随地

移动网络使得学习者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开放课程的时间、地点,不必坐在计算机前,划定特定的时间学习网络课程,也许只是公车上的十几分钟,就可以浏览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补充学之不足。

3.片段学习,有效记忆

移动学习中,微型学习或片段学习也是其一大特色,一段课程可以分为多段,既方便了学习者的随时学习,也可以通过短时记忆、回环反复的方式加深学习者的记忆效果。

四、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原则及模式初建

(一)移动学习的原有模式分析

在已有的移动学习中,学习模式较为零散,有的基于短信、邮件、直播或点播课堂,有的基于课件下载,有的基于问答平台,等等。这些已有的模式反映出:

1.移动学习模式丰富多样。 一种学习资源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学习。

2.移动学习资源多而繁杂。微学习所拆散的学习资源纷繁复杂,适时需要一个集成平台。

3.移动学习环境复杂多变。面对不同的学习环境,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学习。

(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原则

针对以上原有移动学习模式分析,再结合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意见,其移动学习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微学习为主,避免长而多的内容。

由于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并不固定,大多为非正式的、个性化的学习,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较短,加上移动学习设备的屏幕小、电池存储能力有限,长而多的学习内容不仅会给学习者带来疲倦感,也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进行,所以制定片段式的学习内容,倡导微学习理念,在学习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中十分重要。

2.文字与视频内容相结合,重量重质。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内容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文字和视频资源,在移动学习中的模式应该将两类资源相适应,量质搭配适当,做到资源类型丰富和移动学习的特色突出。

3.模式种类多样,学习环境因地制宜。

这一原则一是源自移动学习随时随地的特点,二是精品开放课程的推广需求,两者共同所需。

(三)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模式初建

综合以往的移动学习模式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原则,可以初步建成以下三种移动学习模式。

1.基于信息传递的移动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集合了短信学习、邮件学习、语音通信等。短消息服务是移动通信的增值服务之一,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说明我国的手机用户接受并适应了这一信息传递模式。虽然每一屏短信息所传递的内容很少,但由于汉字文化的复杂性,其却能表达较复杂的信息内容,这也是信息传播时代文字的优势。由于其技术成熟、费用低廉、简单易操作,这种方式已经收到了很多使用者的欢迎,它比较适合传递那种碎片化的简短的知识点信息。

通过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短信定制、语音交流、邮件发送等方式,学习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如提前了解课程的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借助此种模式,及时掌握课程上线安排与个人的学习进度等。学习者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可以将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服务器分析了用户的信息后将其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再发送到学习者手机。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学生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

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信息传递的移动学习模式

2.基于移动应用的移动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适用于现在的智能手机、Pad等移动学习设备。移动应用和电脑软件类似,其可以表达丰富的信息,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学习信息都可以通过此种模式向学习者表现出来。移动学习者在移动终端上装载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相关应用后,就可以进入学习界面,浏览文字内容、播放片段式的学习视频、还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协作交流。

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可以通过移动应用平台进入到位于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应用方式后,根据其相关内容要求将其转化成数据请求,然后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最后再发送给学习者手机。与信息传递模式相比,该模式以应用为跳板进入教学服务器,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多了。

具体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移动应用的移动学习模式

3.基于Wap网络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

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情境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连接移动通信网,并经过Wap网关接入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此服务器可以是Web类型也可以是Wap类型,然后用户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网络学习用户。该方式即可以传输文本,也可以传输图像、视频信息。

通过与移动互联网的连接,有利于学习者在与学习情境互动中自我意义的建构,并能较好地实现协作学习者之间及其与环境的交互服务,适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中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拟体验学习等方面。学习者通过网页浏览,无论在哪里都能进行学习,并能随时随地构建学习开放课程的真实情境。在学习者与情境互动中可以依据学习者所处的情境变化而创造出有意义的教学资源,这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8]

具体模式如图4所示。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模式建设作理论可行性分析和实际需求性分析,总结出了模式建立的原则,并利用此原则作出了三种模式初建:基于信息传递的移动学习模式、基于移动应用的移动学习模式和基于Wap网络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这三种模式可以基本满足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需求。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不停歇,移动网络的进步和开放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三种模式能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还需要实践者的继续调查分析,不断改进。

图4基于Wap网络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Desmond Keegan,丁兴富译.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6~10.

[2][8]查代春.3G背景下的移动学习模式构建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47~51.

[3]黄荣怀等.移动学习——理论、趋势、现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11.

[4]余胜泉.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智能评价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7,(6):29~31.

[5]詹青龙,张静然,邵银娟,李玉顺.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与迈克·沙尔普思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0,(3):1~7.

[6]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7]杨刚.普适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交互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61~68.

猜你喜欢
精品学习者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26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1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