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榆林719000) 郭玉琳 王 冰
我们收集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现就其临床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48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7~47岁,孕次1~4次,临床症状表现为性交出血26例,月经前后阴道出血23例,不规则阴道出血6例,无症状2例。46例为继发性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前均有分娩史或流产史,宫颈经微波、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后出现症状;2例为原发性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分娩史及流产史,无宫颈治疗的病史,表现为腰骶胀痛及性交出血。
2 诊断方法 2例无症状患者在体检时发现,所有病例均通过阴道镜检查,阴道镜镜下显示宫颈比较光滑,2例既往无宫颈物理治疗病史者表现为囊肿样结构,呈浅紫蓝色。余46例有血泡样隆起、暗红色结节和(或)斑块,质软,触之出血;月经干净后数天显示血泡样隆起色泽变浅。阴道镜下显示表面上皮完整,部分皮下出血,有的少许上皮破溃,可见皮下紫褐色陈旧性出血。病理学显示,宫颈为不完整的宫颈扁平上皮,上皮下有子宫内膜腺体或子宫内膜间质或纤维素,可见红细胞、含铁血黄素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 治疗方法 本组48例均于月经之前的3~7d进行治疗,其中,36例采用超频电刀给予电熨治疗,12例采用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术后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42d,1片/d。术后2个月进行阴道镜检查,4~6个月复查妇科情况,以了解宫颈病灶消散、愈合情况、宫颈病灶有无复发,观察有无阴道不规则出血,判定疗效。
4 结 果 阴道镜初步诊断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47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9%(47/48)。48例随访半年,有效(病灶消失)40例(83.33%),病灶部分消失3例,无效5例(其中2例为原发性)。超频电刀电熨和局部病灶切除术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分别为30/36、10/1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有研究[1,2]认为,在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必须完成黏附-侵袭-形成三个步骤。罗红艳等[2]报道75%~95%的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有宫颈损伤史。本研究48例中,46例发病前均有分娩史或流产史,宫颈有微波、冷冻、激光等物理损伤史,与之相符。因此,可根据患者有无宫颈治疗病史将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发病前均有分娩史或流产史,宫颈因激光、电熨、微波等宫颈物理治疗,造成宫颈阴道部表面较大面积损伤,使子宫内膜细胞在宫颈表面附着、种植。其病灶表浅,呈扁平斑块状,无痛经症状,多表现为月经前后少量阴道流血、性交出血等。原发性发病原因可能与血管生长因子的基因多态性、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异常等因素有关[3]。
对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通常结合发病前有分娩史、流产史或者冷冻、微波、激光等治疗的疾病病史,月经前阴道流血、不规则阴道流血、性交出血等临床表现[4],依据阴道镜检查结果不难做出初步诊断。阴道检查显示,宫颈比较光滑,有血泡样隆起,轻轻擦拭上皮易破,可见皮下出血;如月经干净后数天检查,血泡样隆起色泽变浅。阴道镜显示,表面上皮完整,部分呈点状或U型鲜红色上皮下出血,有的少许上皮破溃,可见皮下紫褐色陈旧性出血。阴道镜可从形态学上鉴别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宫颈癌、宫颈纳氏囊肿伴出血、宫颈毛细血管瘤等其他宫颈病变。阴道镜引导下的定点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在镜下,宫颈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内膜间质或含铁血黄素细胞或纤维素及出血,作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正确诊断依据。本研究阴道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7.9%(47/48)。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目前主要主张微创技术和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有研究者认为,对于无症状或围绝经期患者可采取期待治疗。我们主张治疗方式应根据病变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和生育要求来决定。原发性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病灶来源很深,局部破坏甚至局部切除仍无法清除所有的有活性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如无生育要求可行全子宫切除术以切除病灶,而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可行病灶局部切除术,对于表浅的继发性患者予以微创技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治疗都应选择在其月经之前的3~7d进行治疗,手术范围超过病灶周围5mm,深度3mm;术后应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42d;治疗后伤口未愈的3个月内,避免月经来潮。因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宫颈的物理损伤有关,因此,在预防显得极其重要。宫颈其他疾病在进行相关物理治疗,须严格掌握宫颈治疗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3~10d内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宫颈医源性损伤。本研究48例中,随访半年后有效率83.3%(40/48),无效5例,其中2例为原发性。但就其治疗有效率而言,超频电刀电熨和局部病灶切除术两种方法对于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
[1]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设想[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8):478-480.
[2] 罗红艳,孙素芳.宫颈子宫内膜异位30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5,10(4):337-341.
[3] 李 颖,陆惠娟.原发性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并文献复习[J].上海医学,2009,32(12):1123-1124.
[4] 吴 瑾,贾 英,唐良萏.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8):183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