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宁县鲑鱼孵化放流站 黑龙江 东宁 157200)
绥芬河大麻哈鱼人工繁殖与孵化放流
王维坤姜殿波
(黑龙江省东宁县鲑鱼孵化放流站 黑龙江 东宁 157200)
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地方名:大麻哈鱼、秋鲑、大马哈鱼,是北半球著名的经济鱼类,栖息于太平洋北部(N33-N72)沿岸水域,是大麻哈鱼属在太平洋中分布相对广泛的一个种类。绥芬河水系大麻哈鱼类种群属于北太平洋亚洲群系滨海州地理生态种群,由日本海经下游(俄罗斯境内)溯入我国境内,每年9月上旬至10月末溯游到绥芬河东宁江段,是绥芬河水系重要的经济鱼类。
我国大麻哈鱼增殖放流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哈尔滨水产试验场于1956年在乌苏里江首次开展大麻哈鱼人工孵化放流;吉林省水产研究所于1962年在图们江开展人工孵化放流;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87年从俄罗斯萨哈林地区移殖驼背大麻哈鱼发眼卵,1988年移殖大麻哈鱼发眼卵在绥芬河进行孵化放流试验。我们于1987年在黑龙江省东宁县鲑鱼放流站利用该水系的种群开展人工繁殖与孵化放流试验,于1988年4月在绥芬河进行放流,进一步完善适合于该水系地理生态特点的人工放流技术,为开展大规模放流技术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1.1水系状况
绥芬河位于北纬43 20'-44 40',东经130 00'-130 40',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老爷岭。全长443km,总流域面积17321km2,干流在我国境内161km,整个河流在我国境内258km,下游俄罗斯境内河长158km,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注入日本海,为中俄两国共有河流。
1.2亲鱼采捕与蓄养
每年9月上旬至10月末,大麻哈鱼洄游至绥芬河东宁河段。捕捞区分布在东宁县三岔口乡瑚布图河口至新立村下水磨河段,为中俄交界河段。河段长1km,河宽80-100m,水深2-3m。河道曲折,河床深浅不一,水流湍急,水质澄清,石砾底质。在东宁县三岔口乡新立村河段设置一趟拦河网(网长150m、高2m、网目60cm)采捕洄游群体。选择捕获活鱼中鱼体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作为亲鱼。分别将雌、雄鱼放入河边的蓄养池内(长20m、宽3.5m、水深0.9m)进行蓄养。河水从上游流人蓄养池内,然后从池下游流出,池面上罩有鱼网防逃,每天对蓄养的亲鱼检查成熟度。
1.3采卵与人工授精
捞取达到性成熟的雌性个体,先用木棒猛击头部致昏,再用尖刀刺腮放血杀鱼。以绳索拴系尾柄将鱼体倒挂,控出鱼体内的血液至无大滴血液滴下为止,以防止剖腹取卵时血液流入鱼卵中,影响受精率。用洁净的软布擦去鱼体表的污物和粘液,用大麻哈鱼专用采卵刀从生殖孔向上剖开腹腔,撷取成熟卵粒于盆内。取卵后立即捞取成熟的雄鱼,用洁净的软布擦干鱼体腹部和生殖孔,挤压腹部采集精液,洒于卵粒上。精液的用量为每条亲鱼(约3000粒卵)2-5ml。轻轻搅拌精卵30s,使精卵充分接触。将洁净的河水加入盆中,激活精子,并搅拌60s,使卵子充分受精。再用水冲洗鱼卵,将污物和多余的精液洗净。采卵过程需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1.4人工孵化与苗种培育
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经曝气、沉淀、过滤等水处理过程后作为孵化用水。水质要求pH6.5-7.5,溶解氧高于7mg/L。采用平列槽式孵化器孵化(平列槽体分内外两部分,外槽为长槽,内装6个内槽。外槽上口长3m,宽0.42m,底长2.98m,底宽0.4m,槽深0.17m。内槽规格为0.4m×0.4m×0.15m。),鱼卵放入小槽中孵化。每个内槽孵化受精卵2500-5000粒,即每个孵化器一次可孵化受精卵1.5-3.0万粒。为控制水霉菌的滋生,孵化期间受精卵每隔7d要用甲醛或硫酸二氨基吖啶黄浸洗消毒一次。在胚胎发育外包期结束后开始捡除死卵,每7-10d捡死卵一次。孵化积温480℃·d孵出仔鱼。将刚孵出的仔鱼移入育苗池暂养(水池20×25×0.5m),池底部铺满河卵石,水深15cm,仔鱼培育密度1×104尾/m2。在孵化至仔鱼上浮期间,孵化池内保持黑暗状态,防止阳光照射。稚鱼上浮后清除河卵石,水深增至30cm,稚鱼密度为0.5×104尾/m2。当稚鱼卵黄囊吸收消失三分之二时即开始投喂。使用市售鲑鳟鱼颗粒饲料投喂,每天的投饲次数不低于6次,日投饲量为体重的10%左右。在饲养期间水流量为80L/min,换水率为次/1.5h。培育池使用虹吸法每日清污2次。
2.1 受精卵
2013年采捕亲鱼共190组,获得成熟亲鱼95组,雌雄比为1∶1,蓄养成活率为95%,共产卵3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3520粒/尾;受精率为89%。
2.2 稚鱼培育
2013年共孵出仔鱼25万尾,孵化率为92%,稚鱼饲养成活率95%。
2.3 放流
2014年4月16日向绥芬河东宁河段放流大麻哈稚鱼25万尾。放流稚鱼平均体长为5.68cm,平均体重为2.56g,稚鱼在河中网箱暂养1d后放流,放流时水温4℃,透明度23cm。
我国的大麻哈鱼人工增殖放流工作,由于资金的缺乏,各放流站设备老化,条件简陋,人力物力投入不足,而且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环节多依靠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科学验证和先进技术的指导改进,不能达到统一规范性的管理,由于人为误操作以及病害等原因导致苗种质量下降,成活率降低,严重影响增殖放流工作的效果,放流量增长缓慢。目前黑龙江省抚远和东宁放流站的年放流量仅达200-300万尾,远不能达到以渔业经济为目的的资源增殖恢复的要求,对于我国争取大麻哈鱼远洋捕捞权作用不明显。
目前日本、美国及俄罗斯大麻哈鱼的产量十分可观,主要原因是其放流规模和资金投入较大,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获得了经济效益。我国的放流规模和产量都相距甚远,同时过度捕捞对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得过且过的资源增殖保护观念,黑龙江作为我国“大麻哈鱼之乡”的情景将不复存在。所以大麻哈鱼的增殖放流工作需要上到政府职能机关,下到一线科技工作者和普通渔民的一致重视。
国家和地方政府从人力和物力上需要大力支持大麻哈鱼的增殖放流工作,以改变现在放流站条件简陋、设施老化的不利局面,使放流站有能力大规模的繁殖和培育大麻哈鱼苗种。在大麻哈鱼的产卵场和重要的洄游通道设置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大大麻哈鱼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严格控制对资源的过度捕捞,杜绝违法渔具、渔法的使用,使广大渔民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要通过与俄方的协商,合理分配界江界河的渔业资源,争取我方的权益。
各放流站的一线工作者需提高对增殖放流工作的重视。抛弃旧的得过且过的观念,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把资源保护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同时需对增殖放流工作的各技术环节进行统一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苗种成活率以及苗种质量。只有技术过关才能逐渐增加放流量,加大我国大麻哈鱼增殖放流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