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美琦 黎金玲
【摘 要】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的必要性,提出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依托教师科研项目立项学生创新课题、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设计等三个主要途径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科研 学生创新能力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12-03
科研是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是为新知识的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工作。因此,科研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方式。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现阶段产业变革时期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创造力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如何将科研工作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
一、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示范性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攻坚单位,学院视科研工作为强校之本,在玉米、甜瓜等作物育种方面成果显著,是广西科技厅认定的第二批自治区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广西玉米良种培育中心”,也是自治区主要农作物育种课题承担单位之一,同时学院在畜牧兽医、食品加工、生物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学院80%的教师都主持或参与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但学院教师也面临着教学和科研难以兼顾的困难。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开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高标准、严要求,项目研究时间长,尤其是作物育种等农类科研项目需要进行跨年度的连续实验,研究劳动强度大,耗费精力很多。虽然高水平的科研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能将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能会形成新的、系统的、科学的体系,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宝贵素材,但这些科研项目骨干研究人员既是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学骨干教师,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平均授课课程达到3至4门,年课时达到500多节,甚至600多节,此外还要承担指导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班主任或者行政工作等任务。因此,面临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教师精力有限,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而科研项目研究质量难以保证,出现一再延期难以结题的情况。
此外,学院升格后对高职生科研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缺乏利用科研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的意识与途径。一方面学院缺乏学生科研的传统氛围。教师科研项目很少吸收学生参与,只是教师自发组织大二、大三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分担一些重复单一的实验工作。高职生主动参与科研的意识也不强,参与的学生数量也很少。另一方面学院缺乏学生科研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的保障。学院没有引导扶持学生科研活动的专门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很少向大学生提供科研活动必需的经费、场所等条件,没有把大学生科研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和学院科研发展规划,学生的科研活动往往是自发和盲目的,科研方向和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性的训练、培养。实际上涉及学生科研的教学环节也就是大三半个学期内完成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而这些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往往难以做深入研究,只是对一些表面的感性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罗列和文字描述,真正能深入做科研的学生比例很少,取得科研成果和奖励的人数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高职生最多只能接触到科研的初步感性认识,谈不上通过科研培养其创新能力。
美国学者纳尔福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就有过精辟论述:在较低科研水平上,科研的增长由于智力的支持和激励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上升,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但是到达一定极限点后,由于过多的科研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资源,则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这时二者是一种替代关系。因此,探索如何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具有现实必要性。
二、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的途径
学院科研管理部门积极探索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依托教师科研项目立项学生创新课题、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设计等三个主要途径构建教学和科研融合、互补的平台,实现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
(一)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高职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能够了解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项目要求开展研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出台政策支持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其科研项目。首先,在项目申报指南中规定“加快学科融合,推动科研教学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同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先立项符合指南要求的项目;其次,在项目申报书中列入“项目研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分析”,将学生培养目标纳入项目考核指标中;最后,出台科研管理文件规定,从项目经费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科研劳务费,并要求项目研究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学院通过以上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也为教师能够高质量按时完成科研项目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例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教师主持的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香蕉褐足角胸叶甲预测预报及无公害防治研究”、广西科技攻关项目“忻城县金银花病虫害种类调查及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考核指标很严格,研究内容涉及广西各地病虫害防治,要求经常外出调查试验,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但植物保护专业教师承担学院所有种植类专业1500多名学生的植物保护课程授课任务,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学科研压力很大。因此,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吸纳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园艺技术等专业大二大三学生参与项目研究,让其跟随教师到隆安、忻城等广西各地实地调查病虫害防治情况,进行病虫害标本采集、制作、保存,害虫识别、调查测报及防治,农药残留检测,田间药效试验及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等实验工作,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并顺利推进了项目研究。
(二)依托教师科研项目立项学生创新课题。从2009年起,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制定政策设立学生创新课题,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科研课题。相继出台了《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度院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通知》、《关于结合学生毕业论文开展2011年度院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申报立项的通知》、《关于开展学生创新课题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规定学生创新课题必须依托教师原有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并规定教师指导学生创新课题有课时补贴,给予每项学生创新课题500~1000元课题研究经费,如课题经费超支还可从教师科研项目中列支相关费用,每年度组织学生创新课题论文评优并给予奖励,优秀学生创新课题论文刊发于校刊给予稿酬。
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立项学生创新课题204项,参与课题学生达到1800多人。这些学生创新课题由学生担任课题负责人,3~6名学生组成课题组,依托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方向申报立项,由指导老师做研究引导,作为教师科研项目中的下级课题,专门从事项目某一方面的具体研究工作,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可操作性,学生学会了根据课题要求通过自己的资料收集、整理、消化并动手实践,来完成研究任务,进一步激发了其创新精神。同时,指导教师注意培养创新课题的研究梯队建设,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形成一种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科研氛围,为研究时间较长的科研项目准备充足的人员储备,提供必要的技术衔接。例如,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研究所(广西玉米良种培育中心)教师承担广西科技厅“早熟、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与西瓜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等9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水稻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新品种选育”等广西教育厅、农业厅地厅级科研项目12项。由于研究对象玉米、西(甜)瓜、水稻等是季节性作物,受气候影响很大,研究过程长,工作量大。项目负责人将项目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分,指导生物技术系和园艺工程系2008级、2009级、2010级学生立项了“玉米种子纯度DNA指纹检测技术的研究”、“叶绿素与西瓜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优质稻种质资源苗期抗寒性鉴定与筛选”等多项学生创新课题,让学生独立承担西瓜叶绿素测定,玉米种子DNA测定,配置玉米、西瓜、水稻杂交组合,统计杂种优势、配合力数据等研究工作,充分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推进了项目研究。
(三)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设计。随着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创新课题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为进一步利用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范围和受益面,学院以学生毕业设计为立足点,规定2~4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开展毕业设计研究工作。学院要求学生毕业设计以其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为选题指南,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其科研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内容,相关经费首先由毕业设计教学经费开支,如不足可由项目研究经费开支。学院还将其中优秀的毕业设计选题立项为学生创新课题,进一步给予经费支持。
三、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取得的成效
近5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科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院教学质量都取得了明显进步。2009年至今,学院已完成12项广西科技厅立项的省部级项目结题,获得“香蕉果酒加工技术研究”等5项广西科技厅鉴定成果,“高产、优质、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南99的选育及应用”等2项科研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自治区农作物玉米、水稻、西(甜)瓜、柑橘品种审定10个;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5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80多篇;学院年均新增5项以上广西科技厅省部级项目,其他各类地厅级项目8项;上级下达科研经费超过800多万元,学院利用这些科研经费购置了大量仪器设备,充分改善了学生实践教学条件;教师出版教材79部,他们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写入教材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将科研活动中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传授给学生,以科研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锻造了团队精神,活跃了创新思维,充分培养了其创新能力。2009年至今,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与指导教师合著公开发表论文79篇,其中发表在《中国畜牧兽医》、《广东农业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37篇。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先后获得160多项地厅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奖项,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农(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13页)业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1年及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植物组织培养”、“新城疫抗体测定”一等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奖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2009~2012年连续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不可否认,学院融合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学院虽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但由于是农类院校,招收入学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与科学研究所要求的素质有一定差距,对科研项目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及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表现差,对科研有畏难情绪。其次,部分教师对学生科研能力评价低。教师认为高职生文化素质低,不愿意学生参与“高精尖”的科研项目,即使勉强吸纳学生参与,也只是让学生在科研项目中充当廉价领导力,承担重复单一的简单实验操作等工作,而不顾学生专业知识发展的需求,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信心和意愿。
总体上,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相应提高了教师科研工作效率与质量,顺利推进了科研项目研究。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合的途径仍然有待进一步扩展深化,学院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也需继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宏杰,徐荣青,阎岩.将科研引入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力[J].职业教育研究, 2009(12)
[2]何富贵,张梅.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0(6)
[3]程良伦,万频,王春茹.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7)
[4]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的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6(4)
[5]赵小强,牛学峰.“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互动模式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B类重点课题(2011B0029)
【作者简介】禤美琦,男,广西桂平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干事,硕士,讲师;黎金玲,女,广西平南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