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收集课程资源,提升品德与生活课堂效率

2014-04-03 03:43杨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品德资源生活

杨杰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培养良好的品格,乐于探究的精神,陶冶孩子们的感情生活为目标。想设计好一种生动有效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以此来提升品德与生活课堂效率。

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课堂效率《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培养良好的品格,乐于探究的精神,陶冶孩子们的感情生活为目标,体现了日常生活的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想设计好一种生动有效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理解学生,同时,在教学资源的类集合中还必须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意见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一部分更详细的规定,指出“课程资源是多元的,开放的,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有形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指导,校本教材,当地的各种物质材料。还包括儿童的家庭和社区的各种体育设施,文化和教育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固态动物和植物,山脉和河流,可见的自然现象等。无形课程资源包括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其他各种活动的主题或类别,学校,家庭,社区文化活动和节日活动;学校、班级风格和民俗文化。在这样一个大阵列的课程资源之中,我们不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敢下手绝对不行,但也不应该“拿起菜篮子”随便捡,我们应分层,序贯筛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使用效果。下面我把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集合成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与我们的老师共讨论。

第一,我们不能失去教科书,尤其是第一次的阅读教材,这不失为最有价值的利用材料资源,因为教材和教学目标是最近的,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课程资源类。

一些老师经常像打仗一样备课时四处寻找课程资源,但无论材料存废。事实上,目前的品德与生活教科书不再是一味的道德故事,其中增加了大量的图片,结合学生实际和启发性的问题。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使用,先要做好这些数据的有效使用。

在讲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8课《我很整洁》一课时,教材第35页设置七幅学生健康的画面:洗澡,刷牙,指甲,这些图片可以服务于教学,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搜集家的照片来取代,也是为了避免耗费人力,财力。讲课中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有一个小姑娘叫小雪可爱整洁了,来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看课本)这些事你每天也要做吧!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果你也会做的话就在圆圈内打勾。(学生自己检查行为)除了这些,你还会做哪些事?紧接着,我与学生做了一段即兴表演:妈妈叫小明起床吃早饭去上学的一系列活动。在这里,没有老师的讲座,没有道德教化,扮演儿子的学生可以很好的穿衣服,刷牙,洗脸,叠被子,整理书包和一系列的就地进行的活动,我认为这是教科书的图片在起主导作用,它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产生,让学生体验和认知建立道德情感目标,这体现了课程资源必须及时,以课程中的课程资源服务课程显然是没有效果的。

有些学生的性格内向,害羞,不太喜欢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教师个体概念的狭隘造成课程资源的设计、学生人格的实现不容易扩大。例如,对于组织工厂考察这项课程资源的利用,老师们往往因为安全问题,很少主动带学生去实践,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解决。一是创建一些引导学生收集学校活动和植物资源标本的小组;同时建立一个生产小组,用牛皮纸,小瓶子,包装盒,红粘土和其他材料,制造精美小工艺品。在品德与生活课时,让学生将这些标本或工艺品带进课堂,与全班学生分享。二是艺术欣赏的使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例如,一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生活课之后,我让学生找到自己童年的相册,记录了他的歌曲磁带和自己制作的小工艺品并带到班上举行“记忆”主题活动。在童年的歌谣,美妙的幻想绘画作品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情绪理解美好的生活,进而大胆创作,体验快乐。这些艺术欣赏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天真的心灵,形成一个积极的、快乐的展示才华的质量体。

讲授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们班里故事多》一课时,我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担任老师、医生等角色,参加“春游去”“生日聚会”“送同学去医务室”等快乐的游戏。教师即兴参加某一组的活动,对他们在游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有时模仿各种角色的动作进行示范,让学生获得启发,更加有信心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表达自己的愿望。总之,我觉得要上好品德与生活课,一定要让学生的身心都要“动”起来,学习状态“活”起来,照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学得活泼,学得快乐,学有所获,课程目标也一定会成功地实现,课程改革实验的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三,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而且该类资源异常丰富,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我认为这种资源是最有针对性和实际效果的。

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可见,课堂的形成是生命活力的形成。

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第11课《做个“快乐鸟”》时,我正带领同学们讲述自己最开心的故事,突然我班最调皮的孩子王宇天说道:“我就没有快乐的事,爸爸妈妈和老师整天让我学习,也不让我看动画片,烦死了”。对这一看似不和谐的小插曲,我并没有因为担心影响上课而置之不理,反而,走到他身边说:“是呀!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看他不好意思回答,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大家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我们可以一块找老师要求少留点作业,还可以让老师帮忙与家长协商,适当延长我们看动画片的时间。我把目光投向王宇天:“这样的方法你同意吗?”见他高兴的点点头,我继续引导:“其实这也是我们寻找快乐的一个好途径,你学会了吗?”“会了”!他大声回答道,这时,全班同学都笑了。在这节课中,我巧妙地把握住了意外的“生成资源”,不仅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总之,课程资源的利用是一个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互动与参与。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建立与家庭、社区及其他部门的密切关系,建立良好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网络。同时,我们也要合理地挖掘和利用社区和其他兄弟学校的课程资源。不难看出,现代化的课程资源不仅要求形式多样,更要最终服务于教学,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一言以蔽之,我们所有的课程资源都要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服务,应立足学生,切合实际。

猜你喜欢
品德资源生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