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深圳 518049)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颁布实施20 多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由于该方法是基于人的嗅觉感官为依托的分析测试方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采样和分析步骤全过程依靠手工操作,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极易出现误差。因此,加强和实施恶臭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恶臭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由于分析方法中未对部分采样器具的材质和规格作具体要求,目前国内不同的仪器生产厂家销售的恶臭监测仪器主要部件和组成基本相同,但所用的材质却有较大的差异。有组织排放源所用的采样仪器主要有真空箱、采样袋、抽气泵和连接胶管等组成。真空箱有的用有机玻璃黏合而成,有的用塑胶材质做成桶状,有的用成块不锈钢或铝合金板焊接而成等。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用有机玻璃黏合的真空箱大多会产生大多会释放出黏合胶水的气味,而且这种气味的释放时间长达数年,对采样造成严重干扰;部分塑胶材质的桶装真空箱也会释放出淡淡的塑胶味,也会对采样造成一定的干扰;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真空箱基本不会释放出异味,较适合用于采样。连接胶管一般用乳胶管、硅胶管,在采样时使用的连接胶管要尽量短。对于新使用的连接胶管往往会散发出少量气味,使用前可先将其置于烧杯中用水煮沸腾30 分钟以上,可去除异味。在采样前,可将真空箱、采样袋、抽气泵按采样的要求连接好,并将进气管置于无臭环境中模拟采样,并将采集到的样品在未作稀释的情况下交嗅辨员,如能嗅到异味,则表明采样系统不符合要求,需作进一步的除臭处理。
无组织排放源和环境空气监测所使用的玻璃采样瓶,是重复利用的采样器具,必须确保采样瓶及包装箱不产生和残留异味。在监测中经常遇到采样瓶采集了臭气浓度高、吸附力强的恶臭气体,分析完毕如果不对采样瓶作无臭处理,将对下一次采集的样品造成污染,导致可能出现采集的参照点的样品分析结果高于监控点的样品,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必须对采样瓶、注射器、硅橡胶塞等使用过的采用器具和实验用品每次采样前进行除臭的处理。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①对采集过高浓度样品或长时间未使用的玻璃瓶,用水灌进瓶内直接冲洗或用无味洗液清洗再用水冲洗干净后[1],晾干或用风筒吹干;②对未采集过高浓度样品的玻璃瓶一般用经活性碳净化后的压缩气体吹洗3~5分钟即可;
臭气分析配气系统主要由空压机、活性炭气体净化瓶组成。空压机一般要求使用无油空压机,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部分无油空压机产生的气体仍会带有微弱的气味。因此,应保证气体净化瓶中的活性炭能发挥较好的净化作用。分析方法中未对净化瓶中的活性碳粒径、种类及装填量等作具体规定。不同粒径、种类的活性碳以及装填量的多少对气体的净化效果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椰壳烧制而成,粒径在1~2 毫米的活性碳具有较好净化效果。在采样前可挑选2-3 名嗅辨员,对活性炭净化后的气体进行嗅辨,如发现有异味,立即更换。在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大的夏季,活性碳很容易受潮而失效,一旦发现净化效果达不到要求,应及时更换。此外,连续测定多个样品或长时间(3 个月以上)不使用,也应定期更换,保证配气时的空气净化效果。
嗅辨袋的质量好坏,有无异味直接影响样品分析的最终结果。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嗅辨袋和胶塞会有一定的差别,在实际监测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有异味的嗅辨袋和胶塞,对样品分析造成干扰。此外,嗅辨袋经长时间存放未使用,往往也会受放置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恶臭监测前应对要使用的嗅辨袋进行抽检,抽取一定比例的嗅辨袋由嗅辨员进行嗅觉尝试,保证使用确实无异味的嗅辨袋进行实验。配气用注射器和硅橡胶塞可先用无味洗液清洗,再加蒸馏水放入1000ml 烧杯中煮沸30 分钟晾干后使用,注射器和胶塞应分开煮。
(1)监测前对有组织排放源进行全面勘查,了解其生产工艺特点,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产生恶臭气体的特点及其排放规律,生产工况负荷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采样断面的选择可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中气态污染物采样的相关规定,采样点应尽量设在排气筒的中心位置,并避开涡流区。
(2)选择恰当的采样时段对恶臭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是重要的环节,部分污染源由于生产工艺的特点决定了其臭气污染物的排放并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歇性或周期性的,如喷漆废气的排放等。而采集一个有组织排放臭气样品仅需3~5 分钟,为保证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必须安排专人监督车间的生产工况,并及时与采样人沟通,调整采样时机和充气速度,确保采样时段正好是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时段。
(3)采样系统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特别是检查连接真空箱与采样管之间的管路的气密性,发现漏气点应逐步堵漏和排除,检查方法可参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在气密性检查完成以后,将采样管放入排气筒内,注意用毛巾或软布密封采样孔,防止负压效应,将排气筒外部空气吸入,稀释污染物。在每个样品采集之前,用排气筒中的废气将采样袋充满再挤压排空,如此反复3-4 次,以置换采样管路中的气体和充分清洗采样袋。
(4)对排气筒中温度高、含湿量大的废气要进行除水降温处理。在实际监测中,常常会遇到要对饮食业油烟废气、垃圾焚烧废气等的臭气浓度进行监测,这类废气温度高、含湿量大,如直接充入采样袋中,会引起采气袋破裂漏气、发生化学变化等,此外随着废气中水分冷凝会使部分污染物溶于水中,影响分析结果。碰到此类废气的恶臭监测,可使用烟气分析仪中的加热电子冷却除水采样枪,废气经过采样管前处理后再进入采样袋,既可去除废气中的大部分水分,又可降低废气温度,在实际使用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5)臭气采样枪及其连接管直接接触恶臭物质容易产生吸附作用,每次使用后可用无味洗涤剂清洗采样枪内壁,确认无味后再使用。采样枪长时间不用后,也需清洗后再使用。
无组织排放源的监测是恶臭监测工作中最常见的监测方式。除监测前对恶臭污染源进行全面勘察,了解其产生和排放特点外,由于恶臭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扩散模式受污染源所处的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及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条件的影响,为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准确、合理设置采样点位。按《恶臭污染源排放标准》(GB14554-93)规定,无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但在实际监测中,我们发现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和不同的地形地貌环境中,恶臭污染物厂界外的最大落地浓度并不一定在边界线上,可结合现场采样人员的实际感受,在排除其他污染源影响的情况下,在厂界外30 米内的范围内进行采样,而不受完全单位周界的限制。如污染源周边存在敏感点(如居民区)时,还可以考虑在敏感建筑物外进行采样。同时还可参考《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中的相关规定,在下风向厂界方位最多设置4 个监测点,当处于微风和静风状态时可根据情况于可能的浓度最高处设置监测点[2]。此外,在采样记录表中详细记录采样时的气象参数、监测点位分布示意图以及采样人员的感受等。
(2)选择最佳的采样时机。用真空瓶采集恶臭气体,由于采集时间较短,容易受到采样者对恶臭污染程度判断不明和恶臭物质排放不规则的影响。采样人员应在采样前对污染源进行充分调查,根据恶臭物质产生源的排放规律,结合所处环境的地形地貌、周边建筑物的分布、采样时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以及周围人群的反映等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佳采样时机。对于特定排放规律的污染源,可安排人员轮班长时间在现场巡查守候,随时采样,捕捉其最佳采样时机。
(3)尽可能排除或减少被测污染源以外气味的干扰。恶臭气体样品的分析无法识别臭气的特征和成分,采样人员不能吸烟、穿戴有香水等气味的衣物、咀嚼口香糖等。同时在采样布点、采样时机选择上尽量避开周边工业源、生活源和机动车尾气等干扰气味的影响。若有干扰存在又无法避开时,可在被测污染源的上风向设置参照点,在下风向设置监控点,或适当移动采样位置增设采样点等,并在监测报告中加以备注和说明[3]。
嗅辨员的挑选是恶臭样品分析中的首要环节,在选拔嗅辨员的过程中除严格进行嗅觉检测,选用符合条件的实验人员外,还应注意以下影响因素:一是人的嗅觉器官阈值在不同情况下仍然会受到性别的影响,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女性的嗅觉阈值要比男性低,对气味的辨别灵敏度比男性高,较适合进行嗅辨实验;二是嗅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器官阈值会慢慢升高,导致嗅觉灵敏度降低[4]。因此在进行嗅辨员挑选时,应充分考虑性别比例和年龄比例的合理搭配问题。在组织进行样品测定时,应尽可能安排由合适的性别比例和年龄比例组成的嗅辨小组,保证测试结果更符合实际。
臭气浓度的测定根据人的嗅觉器官试验对样品气味强度的大小予以量化的实验。嗅辨员的嗅觉判断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但是嗅觉器官阈值受到的各种干扰因素很多。嗅辨员在实验前一天应饮食清淡、不得吃葱、蒜等辛辣食物;在实验当天应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和情绪,不能携带和使用有气味的香料和化妆品,不能食用有刺激气味的食物,患感冒或嗅觉器官不适的嗅辨员不能参加当天的测定。同时参加监测人员不能在实验前不能用有气味的洗手液、香皂等洗手,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测试结果。嗅辨实验室要提前1 小时进行通风换气,如果有明显异味无法清除的话,打开臭氧除臭机进行除臭、消毒。嗅辨过程中,其他无关人员不能随意进出嗅辨室,不能产生噪音等对嗅辨员的注意力造成干扰。
为保证嗅辨分析的准确性,嗅辨员在连续实验30分钟后要到空气清新环境中休息10 分钟,以消除嗅觉疲劳,待嗅觉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进行测定。全天做测定时间不应超过3 个小时。一般而言,一天之中人的嗅觉器官下午要比上午容易疲劳,因此可尽量将嗅辨实验安排在上午进行。
嗅辨判定员对分析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对恶臭污染源的排放和扩散规律、气味特点、现场及周边情况、各种干扰因素等进行全面了解,才能确定样品的初始稀释倍数、并对分析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作出客观、准确的判定,降低实验误差。
在统计嗅辨的最终结果前,应对6 名嗅辨员的嗅辨结果进行简单比对。如果出现某嗅辨员的嗅辨结果明显偏离其他人,可考虑对该嗅辨员进行再次实验或另找一位嗅辨员对样品进行重复测试,再进行结果的统计。
选拔了合格的嗅辨员以后,还要加强嗅辨员的技术培训,使嗅辨员了解典型恶臭物质的气味特性,提高对各种臭气的嗅辨能力。对气味特征明显的样品在正式嗅辨前,让每个嗅辨员对未经稀释的样品进行嗅辨记忆,做到心中有数,并要始终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实的态度。
在运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监测恶臭的过程中,监测器具和用品、采样现场条件、监测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嗅辨员的挑选、实验室环境条件、嗅辨分析时间的选择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加强对整个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和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把好采样和分析中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使之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在恶臭污染防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包景岭,邹克华,王连生.恶臭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S].
[3]罗皓杰,李森,方路乡.恶臭(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中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6):35-36.
[4]肖琦,厐晓明,范辉.影响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臭气浓度的因素及其解决途径[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S):49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