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平
近年,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和水利工作的投入,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山区,相继开工建设了一批小型输水渠道工程。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地理位置特殊,对渠道混凝土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对水泥、骨料以及混凝土浇筑等重要环节的严格控制,确保建设优质工程,为当地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提供必要的帮助。渠道混凝土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这里主要就如何做好山区输水渠道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做一探讨。
施工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一是要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施工项目工作机构,配备好经理、副经理及组建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做好人员调配和任务安排。做好施工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表,对于重要节点工程要明确完成时限,使各项工作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二是做好现场施工场地及机构设备准备。寻找满足施工需要的料场、拌合场地,并配备必要机械设备,做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使机械设备处于备用状态。三是做好水、电、路、通讯等必要条件的准备,确保其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施工前,要对地基进行清理。对土石方该爆破的地方爆破,需要开挖的要开挖到位。同时将要施工的地方平整到位,为施工提供足够的工作面。对需要土石方回填的,要做好土石方平衡,采取就近取用,减少拉运费用。特别应注意留好足够的回填物料,避免出现将开挖的土石方全部运走,而等需要回填时,找不到回填材料的问题。
混凝土施工用水,符合一般饮用水标准即可。如果在极其缺水的条件下,也可使用其他水源。比如工地附近的集雨水、坑塘水等,如果采用这些用水,要进行水质化验,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不能不经化验,随意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源,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目前生产水泥的企业较多,生产的品种也比较丰富。在渠道施工中要根据规范设计使用水泥,特别要注意水泥的强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这样既能保证工程需要,又能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施工中,一般应选用大型企业生产的水泥,因其管理规范,工艺成熟,质量可靠。但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地形的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水、防潮。水泥从出厂之日起,存放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的水泥最好不再使用,以免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混凝土骨料的选用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要认真按照要求选择合格的砂石骨料。砂子一般选用中砂。砂质要坚硬、采用一般河道形成的天然河砂比较好,但是由于各地地质情况、自然条件不同,在没有天然河砂的情况下,也可以就地取材,用当地经过爆破、碾碎而形成的人工砂,但砂子要经过有关质量检验部门的检测,达到标准才能使用。要选用符合国家混凝土规范要求的石子,石子表面要干净,不能有附着物及泥土等杂质,如有污染物,应通过清洗或其他手段进行清除,以保证石子符合质量要求。
渠道混凝土浇筑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进行。条件允许的可以通过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浇筑,条件不允许的,可采用现场建拌和站或人工搅拌的方式来完成。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时可采用“分段分部位、循序推进、一次浇筑成功”的方式。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高度,然后再进行下一部位浇筑,这样连续浇筑,循序推进,确保每段、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间,也便于对完成浇筑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在浇筑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混凝土振捣,通过振捣增强浇筑混凝土的密实性,这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环节,务必做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
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山区施工,由于气候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大,给养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冬季施工,养护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大。混凝土养护一般是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上覆盖一层湿薄棉被、土工布等。要根据水泥强度和当地气温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养护时间。在养护过程中要根据气温变化和水泥的干湿程度,及时进行洒水作业,始终保持浇筑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凝固,防止出现麻面、裂缝,影响混凝土的美观及质量,从而保证浇筑混凝土质量。
山区输水渠道建设是解决山区农业用水,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是一项造福百姓的德政工作、民心工程。在施工中一定要强化质量管理,特别要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件,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规程、规范操作,确保建设一流工程、优质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