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2014-04-03 04:24王泺民谢明浩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诸城诸城市学院

王泺民,谢明浩,李 浩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一、调研的目的与方法

为推动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开拓山东省开放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探索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道路,更好地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山东电大成立调研小组对山东诸城电大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调查诸城电大在诸城市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理清电大开放教育与诸城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总结成功的工作经验,推广成功的示范案例,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促进山东省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深入整合和共享,进而拓展开放教育的发展空间,推动开放教育持续发展壮大。

本次调研工作由山东电大副校长王泺民牵头领导,山东电大科研处与诸城农村社区学院负责具体的调研实施工作。从2013年10月开始,调研组多次实地考察了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掌握并梳理了当地开展社区教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了基层电大为开展社区教育所付出的积极努力,对全省依托电大系统成立社区大学、社区学院,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更有信心。

二、基本情况

山东省诸城市下辖13个乡镇(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2007年以来,随着乡镇区划调整后规模的扩大,为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诸城市适时提出了建设农村社区的发展思路,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形成了社区建设的“诸城模式”。全市共规划建设208个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把全市1257个自然村纳入其中,统一规划农村社区化服务,并把农村社区教育纳入规划。诸城市农村社区化的发展,为开展全员、全程、全面的社区教育提供了平台。

诸城市政府提出“成教牵头,三教联动”的大教育观,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打造农村社区“10分钟学习圈”。2009年,依托潍坊工商职业学院、诸城电大、乡镇(街道)成教中心和20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诸城农村社区学院,并在镇街设立分院,在208个农村社区设立教学站,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进行社区教育服务。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使社区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

诸城市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检查评估范畴,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措施,建立起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落实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

2009年,诸城市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主任、分管市长任副主任,教育、财政、农业、民政等24个相关部门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并在市教育局下设社区教育办公室。社区教育委员会作为全市农村社区教育的专职管理机构,聘请诸城市政府教育、财政、宣传、组织、民政、农业、畜牧、体育、文化和妇联等各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诸城下辖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相关领导担任委员,构建起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优势互补的协调运行机制,并按照人均不少于两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确保了各项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建立农村社区学院实施社区教育

诸城市实施以农村社区学院为龙头,以镇街社区分院为主体,社区教学站为补充的全市社区教育运行模式。

2009年9月,诸城市成立的诸城农村社区学院、乡镇分院和社区教学站,实现了市、乡、社区三级联动,形成了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社区教育网络。学院坚持“终身教育,开放办学,改革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社区,面向“三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乡风文明教育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被称为“老百姓自己的大学”。

诸城市农村社区学院院长由诸城市社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学院负责指导落实市社区教育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各项研究事项,建章立制,并协调组织全市的社区教育工作,加强同各成员单位的协调联系,建立规范的组织和运行机制;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内涵和标准化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学院配备专职教师132名,兼职教师689名,并成立了一支由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种、养、加”致富能手组成的,具有奉献精神,热心于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同时,组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市级讲师团队,开通了诸城全民终身学习网,搭建起数字化学习平台。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种城乡社区教育活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和“全员、全程、全面”的要求,开展社区教育宣传和社区居民的培训需求调研,定期组织教师下社区进企业,走村入户,全面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根据调研结果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针对性的社区教育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学院经常组织开展行业部门的职业技能、实用技术、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市级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开展“种植、养殖、加工”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乡风文明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教育、学历教育和弱势群体教育等,拓展了农村成人教育的服务领域。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大力推进学习型诸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主要特色

(一)政府统筹设立专项经费

诸城市把对农民的培训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的督导方案、完善的督导评估机制和落实推进制度,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对政府的考核。在资金投入方面,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将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纳入市乡财政预算。对先期试点的社区,市财政每个给予20万元的扶持;对以后建成的农村社区,每个社区由市财政补助5万元;各乡镇(街道)也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

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社区建设,使得诸城市具备了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独特优势:一是高标准的农村社区为农民培训打造了平台;二是建立了农村社区学院、镇街分院和社区教学站三级网络。今后政府还会继续加大投入,尽快实现镇街分院的标准化建设,实现占地面积不少于10亩,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项目基地不少于5亩,让成教真正成为新型农民培训的核心和枢纽。

(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社区教育平台

诸城市充分整合利用全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育、党员电教、科普教育、老年大学、农广校和青少年校外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根据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建立起社区教育网络平台。

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诸城农村社区学院依托诸城电大的网络技术和资源优势,建立起“诸城终身学习网”,汇总诸城市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分院教育培训活动信息,编制了《诸城社区教育》等网络刊物,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学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学校的有效做法和经验,营造了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比如,龙都社区专门开设了龙都社区教育网(http://ldsqjyw.gicp.net),设置了通知公告、新闻快递、上级政策、居民课堂、理论探索、社区培训、生活百科等板块,引导居民“放下锄头点鼠标,看完庄稼看世界”,通过外界信息激发农民的致富愿望和学习动力。除此之外,龙都社区还采用专业合作社、社区教育热线电话等方式,在社区居民和学院之间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方式,铺就了宽泛畅通的社区教育渠道,搭建起了实用高效的社区教育平台,拓展了社区教育学院的服务职能。

(三)因地制宜开设特色课程,充分发挥示范项目作用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制定出详实可行的社区教学计划和课程开发方案,先后开发了11大类69门课程,内容涵盖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社会文化生活、休闲娱乐等,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中不乏特色鲜明,有代表性的课程,比如“诸城特色文化”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山东绿化苗木特色经营——彩叶苗木产业”、“当前我国毛皮动物发展概况及面临的形势”等也都是有诸城特色的乡土课程。

开展示范项目,以项目带动学习是诸城农村社区教育的一大特色。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示范项目是可以让群众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开展示范项目,既可以激发农民学习的动力,又可以以项目为引领,助推农村产业调整和升级。

龙都分院自2010年底开始建立苗木基地,至今面积已接近400亩,通过这个基地示范项目,分院教师直接引领新苗农144户,扩展面积170000多亩,形成社区居民自发地跟着项目走,跟着分院教师学的良好局面。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助推了农村产业调整。如今,大源社区万亩园林、谭家庄的千亩园林和许多个人的百亩苗圃都是分院的密切的联系点。龙都分院的教师也都成了项目专家,品种、管理、市场等方方面面,都能进行指导。

这种学院、教师项目和示范户三级示范项目的运作方式让社区居民看到了好处,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直接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壮大。可以说,示范项目就是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社区教育教材。

(四)立足实际因材施教,培养新型农民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立足实际,着力从四个方面开展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1.新型农民创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本地产业特点,进行高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成为有技能的现代农民。通过培训,农民提高了自己产品的品质,从而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实现了增收。

2.职业技能、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农民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帮助他们从田间转移到工厂,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从从事第一产业到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3.市场营销培训。新型农民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让农民“会经营”是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训中,各社区教育机构开设营销管理等课程,帮助农民学会经营和管理。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同时,引导更多的种、养户一边创业,一边营销,成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经纪人”,提升自身致富“深加工”能力。这类培训可以满足一些农民从商的需求,帮助他们转型为商人。

4.综合素质培训。培养农民接受良好的文明礼仪、生活保健、娱乐健身等方面的教育,让农民改变旧的生活观念,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享受同城里人一样高质量的生活,帮助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培训方式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农民,而农民劳作时间不同于城市居民,具有特殊性,基于此,学院结合社区实际,在定期组织集中培训的同时,提高服务意识,着力开展灵活的村头、地头、炕头指导服务。主要包括:

1.便民服务队。利用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三支队伍,融合教育、卫生、司法、土地、人口计生等部门,到社区进行特种动物养殖、苗木种植、家电维修、司法援助、乡风文明、老年健康等便民服务,集中为社区居民排疑解难。便民服务队还将自主开发的“特种动物养殖与管理技术”、“苗木栽培技术”、“服装加工”等社区教育校本教材,免费发至各社区。

2.现场指导。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学院进村入户,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下岗待业人员培训、家庭教育和乡风文明等内容的培训,截止目前,共培训社区居民6万多人次,培训率达52%以上。学院还编制各类调查问卷,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了解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以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六)营造耳濡目染的社区教育文化氛围

诸城市社区教育非常注重文化的感染力,通过营造浓厚的社区教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区居民,引导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学习的意识和信念。以龙都社区为例,社区教育部门注重发挥墙壁文化的作用,在校外设置了总长300多米的“农业科普知识一条街”。农民扛着锄头下地,推着货物回家的路上都能学到农科知识,起到“洗脑换心”的作用。在校内,学院设置了六个主题六大板块近百平方米的固定宣传栏和六个活动展板。教室内放置诸如“不怕口袋空空,就怕脑袋空空”等体现社区教育思想的醒目口号。学院还定期编印《龙都社区教育》、《市场行情》报及各种宣传材料和农技明白纸,宣传社区教育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同时介绍各种实用信息和技术,推广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以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除此之外,学院还定期举办街道社区教育节,展示社区教育成果,宣传社区教育作用,扩大社区教育影响力。真正实现了“农闲参加学习班,农忙学习不得闲”,充分发挥了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

(七)注重理论研究和提升,以理论指导社区教育实践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注重开展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提高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社区教育实践。学院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社区教育理论和学习型组织创建机制,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终身教育重大课题研究,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理论水平,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素养。专门成立了“社区教育研究中心”,结合社区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负责制定全市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策划、组织和指导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并通过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为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理论水平,正确把握社区教育方向,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把开展课题研究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参加国家、省级规划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推进农村社区教育,构建新型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被潍坊市政府授予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成人教育为载体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社区教育与镇域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等11项课题顺利通过山东省科研规划课题结题。

四、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社区教育网络全覆盖,做到了全民学习

诸城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社区学院为阵地,以社区为平台,以居民为终端”的社区教育网络,实现了“订单式”全覆盖的农村社区教育。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是整个社区教育网络的龙头,包含市、乡、社区三级培训网络,实现市、乡、社区三级联动,保证了全市所有的基层社区教学站能够覆盖周边半径两公里内的自然村,没有死角,打造了农村社区“10分钟学习圈”,营造起“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氛围,努力打造诸城全民学习品牌,推动全民学习,提高全民素质。

(二)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扩大了社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诸城市社区教育课程大多是基于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开设的,极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尤其是社区示范项目,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帮助农民致富。以龙都分院为例,校内服装加工项目“巾帼培训基地”每年培训转移劳动力100多人,并通过“分院加农户”模式,外设加工点20个,安排农村就业妇女200余人,年创收2万余元。除分院项目外,龙都12个专职教师中有苗木栽培、畜禽养殖、服装等个人项目11个。苗木项目已逐渐走向成熟。校内有立体、高效、优质的绿化苗木示范基地,校外还有40多个苗木示范基地,分院专职教师孙笃峰负责全方位服务,每年为示范户购销苗木5万余株,年创收5万元。苗木基地的模式和前景,吸引了社区、村居和居民的目光,触动了他们种植结构调整的思维,拓展了分院的发展空间。学院教师陈培高负责的畜禽养殖项目,辐射带动了1000多个畜禽养殖和特种动物养殖户,2012年他通过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蛋鸡、肉食鸡养殖户户均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他指导、帮扶的特种动物养殖户户均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

如今,诸城市社区教育的各项培训课程,尤其是示范项目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了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近几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职成处、教育部示范区复评验收组、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省教育厅新型农民培训调研组等领导先后视察了诸城市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大连、青岛、威海、日照、高密、聊城、烟台等社区教育考察团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光明日报、大众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现代教育导报、新教育报、山东新闻网、潍坊电视台、诸城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反复的追踪报道。

(三)普及了终身教育知识,使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近几年,诸城市定期组织实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此为抓手,大力宣传全民终身学习理念,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氛围,打造诸城全民学习品牌,使得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中,诸城农村社区学院印发各种宣传资料,编发《致广大社区居民的一封信》,深入社区,发放到千家万户。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宣传车等方式宣传社区教育。为社区居民及时提供科普知识和工作动态。通过宣传,全市树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教育舆论氛围,引导和鼓励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自觉加入到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行列中来,大大提高了农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逐步构建起“全员、全面、全程”的终身教育体系。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同度呈现偏差;研究团队的集体优势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社区教育的阶段性成果较为明显,但离预期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和深度不够。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和完善。

[1]密军,孙笃峰.构建立体化的社区教育体系,提供全方位的为农培训服务[J].中国农村教育,2010(9).

[2]张艳.我国社区教育政策及其价值取向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孙志梁.诸城市农村社区化服务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猜你喜欢
诸城诸城市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落户山东诸城
我的月球家园
别和诸城恐龙聊梦想
诸城市恐龙博物馆
《麦霸英雄汇》“记歌词”的诸城之战
中国梦,飞起来
初冬的雨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